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900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每个涵洞节段的两端各生成一个线框,该线框与涵洞节段外轮廓相重合;在涵洞两端挡墙外侧各生成一个线框;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与涵洞主体结构外侧表面相重合的空间曲面;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主体结构之间缝隙的空间曲面;以步骤ⅰ及步骤ⅱ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两端挡墙的空间曲面;将步骤ⅲ、ⅳ、ⅴ生成的空间曲面合并,将合并后的空间曲面与路基BIM模型做布尔相减运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涵洞BIM模型对路基BIM模型的切割,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能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和成果质量,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被定义成由完全和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生命周期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简言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多专业协同设计是BIM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价值,传统二维设计中,路基与涵洞设计是分别进行的,涵洞设计时,路基信息以折线型断面的形式体现于涵洞二维布置图当中;路基设计时,仅在路基平面布置图当中通过涵洞周围边缘线体现涵洞长度、宽度及相交角度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涵洞穿过路基所导致路基填料工程数量的减少,需要在工程数量计算时通过编制简化公式进行计算。而在BIM设计中,路基与涵洞是在同一个平台下的协同设计成果,工程结构的表达方式也从二维图纸变成三维模型,路基是连续的三维几何体,涵洞由若干相互之间有缝隙的不连续的实体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路基、涵洞协同BIM设计,由于二者的三维几何体存在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ⅰ)在每个涵洞节段的两端各生成一个线框,该线框与涵洞节段外轮廓相重合;(ⅱ)在涵洞两端挡墙外侧各生成一个线框;(ⅲ)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与涵洞主体结构外侧表面相重合的空间曲面;(ⅳ)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主体结构之间缝隙的空间曲面;(ⅴ)以步骤(ⅰ)及步骤(ⅱ)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两端挡墙的空间曲面;(ⅵ)将步骤(ⅲ)、(ⅳ)、(ⅴ)生成的空间曲面合并,将合并后的空间曲面与路基BIM模型做布尔相减运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ⅰ)在每个涵洞节段的两端各生成一个线框,该线框与涵洞节段外轮廓相重合;(ⅱ)在涵洞两端挡墙外侧各生成一个线框;(ⅲ)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与涵洞主体结构外侧表面相重合的空间曲面;(ⅳ)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主体结构之间缝隙的空间曲面;(ⅴ)以步骤(ⅰ)及步骤(ⅱ)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可以包络涵洞两端挡墙的空间曲面;(ⅵ)将步骤(ⅲ)、(ⅳ)、(ⅴ)生成的空间曲面合并,将合并后的空间曲面与路基BIM模型做布尔相减运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中在每个涵洞节段两端各生成一个线框具体如下:根据涵洞节段空间布置信息和涵洞截面尺寸信息,通过BIM软件在每个涵洞节段两端各生成一个空间线框,这些线框与涵洞节段两端外轮廓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ⅱ)中在涵洞两端挡墙外侧各生成一个线框具体如下:根据涵洞节段空间布置信息、涵洞截面尺寸信息和挡墙尺寸信息,通过BIM软件在挡墙外侧各生成一个空间线框,这些线框考虑了挡墙扩散角引起的线框宽度增加,与挡墙外侧轮廓线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洞BIM模型切割路基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ⅲ)中以步骤(ⅰ)的线框为输入元素,生成与涵洞主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祯苏伟齐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