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74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包括液压缸、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翼门上,还包括底座、驱动架、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在车箱上部的支架上,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对车厢和翼门的结构强度无需特别要求;翼门铰链的受力比较小;液压缸由于其摆动角度极小,也有利于油管的布置,并减小油管的弯曲和与厢体的摩擦,提高了油管的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是运输车辆技术的一大进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厢式运输车翼门开启系统,将两个支座分 别设置在车厢厢体和翼门上,液压缸固定在两个支座上,由液压缸的伸 缩来实现车厢两侧翼门的开启或关闭。现有技术的厢式运输车翼门开启系统有如下缺点1. 液压缸的巨大推力直接作用在车厢厢体和翼门的局部区域上,对 车厢厢体和翼门的结构强度要求很高,如车厢厢体和翼门结构强度不 够,则很容易导致车厢厢体和翼门损坏;2. 在翼门开启或关,过程中,翼门两端的4交链在液压缸的直接作 用下受力很大,使用中极易损坏;3. 液压缸的摆动角度接近直角,油管会随液压缸的摆动而弯曲并 与车厢摩擦,影响油管的寿命。现有技术的厢式运输车翼门开启系统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克服 现有技术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对车厢厢体和翼门的结构强度要求高、翼门两端的铰链、油管极易损坏的缺陷。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包括液压缸、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翼门 上,还包括底座、驱动架、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在车箱上部的支架上, 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座活动连 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 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通 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 支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调节杆的另 一端与所 述驱动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调节杆的另 一端与所 述驱动架的 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 底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液压缸的另 一端与所 述驱动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驱动架的另 一端与所 述底座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底座的 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是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设置螺紋和相应的丝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技术将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的 液压缸、底座、驱动架等受力部件单独提取出来,应用四连杆机构的原 理,进行一体化设计,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液压缸的巨大推力 转化为机构自身的一种内力,只要保证机构本身有足够的强度,而其输 出力只要稍大于翼门自重即可正常工作,这样对车厢和翼门的结构强度 无需特别要求;翼门铰链的受力也比较小, 一般不会大于翼门的自重; 本方案驱动机构中的液压缸,由于其摆动角度极小,也有利于油管的布 置,并减小油管的弯曲和与厢体的摩擦,从而也可提高油管的寿命;本 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是运输车辆技术的 一 大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将翼门完全打开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将翼门完全关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图4所示,汽车翼门l由上侧板和下侧板两部分组成一 个成直角形的整体结构,'整个汽车翼门l通过厢体上部纵梁上的铰链与 厢体连接,使翼门l可以绕铰链转动。本技术汽车翼门开启系统由 底座7、驱动架4、液压缸6、调节杆2、支座3和多才艮销轴组成。底座7固 定在车厢7靠近上部的支架上,驱动架4通过销轴与底座7连接,液压缸6 则通过销轴与底座7和驱动架4连接,支座3固定在翼门l上部的适当位 置,通过调节杆2与驱动架4连接。调节杆2两端分别有左右螺紋,旋转调节杆2可调节其长度,从而调节翼门l在关闭时的松紧程度。翼门l的开启在翼门l处于关闭状态时,高压油从液压缸6的无杆 腔进入,液压缸6的活塞杆伸出,顶起驱动架4,驱动架4通过调节杆2和 支座3带动翼门1緩緩打开。当液压缸6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翼门l完全 打开至约卯度的位置。翼门l的关闭与上述开启过程相反,在翼门l处于开启状态时,高 压油从液压缸6的有杆腔进入,液压缸6的活塞杆缩回,在油压和翼门l 自重双重作用下,驱动架4通过调节杆2和支座3的带动,緩緩关闭翼门l。 当液压缸6的活塞杆全部缩回后,翼门l则完全关闭。本技术的 一个实施例是底座7使用8毫米厚钢板的焊接结构, 前后各两块8毫米的耳板焊在一块8毫米的钢板上,组成一个刚性结构。 与车厢采用焊接形式连接;驱动架4由两块8毫米厚的三角形钢板构成, 两块三角形的两端用两个圆柱销焊接使其成为一体;调节杆2由两端两 个夹叉和中间 一个双头螺杆组成,双头螺杆两端的螺紋分别为M20* 1.5 的左螺紋和M20".5的右螺紋,螺杆上带有锁紧螺母,旋转双头螺杆可 调整其长度;液压缸6采用63mm缸径,35mm杆径,240mm行程的双作 用油缸;支座3使用12毫米厚钢板的焊接结构,与翼门l采用焊接形式连 接。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机构的尺寸可按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缩 放。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 方案实现本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 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 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包括液压缸、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翼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驱动架、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在车箱上部的支架上,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驱动架与所述底座通过销轴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调节杆的 一端与所述支座通过销轴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通过销轴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调节杆的另 一端与所述驱动架的 一端通过销轴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通过销轴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液压缸的另 一端与所述驱动架通过销轴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驱动架的另 一端与所述底座的 一端通过销轴连接。9、 根据冲又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底座的另 一端通过销轴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调节杆两端分别设置螺紋和相应的丝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包括液压缸、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翼门上,还包括底座、驱动架、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在车箱上部的支架上,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翼门开启系统,包括液压缸、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翼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驱动架、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在车箱上部的支架上,所述驱动架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架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上愚于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