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梭织机摆动后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32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12
一种无梭织机摆动后梁,无梭织机包括机架左、右墙板;摆动后梁包括后梁管左、右轴承座、后梁管、摆动管和一组摆动管支撑臂,后梁管左轴承座与机架左墙板固定,后梁管右轴承座与机架右墙板固定,后梁管的左端支承在后梁管左轴承座上、右端支承在后梁管右轴承座上,一组摆动管支撑臂循着后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下端套固于后梁管上,摆动管固定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上端且摆动管与后梁管并行,特点:后梁管左轴承座上设扭力芯轴调整机构,在后梁管内设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连接。避免因经纱开口及闭口造成张力过大的波动;满足快速且低弹力地送出起毛圈经纱的要求,能适合对无弹性纱的导纱要求。

Swinging Rear Beam of Shuttleless Loom

A shuttleless loom swing back beam, shuttleless loom includes frame left and right wallboard; swing back beam includes back beam tube left, right bearing seat, back beam tube, swing tube and a group of swing tube support arm, the left bearing seat of back beam tube is fixed with frame left wallboard, the right bearing seat of back beam tube is fixed with frame right wallboard, the left end of back beam tube is supported on the left bearing seat of back beam tube and the right end of back beam tube is supported on the back beam tube left bearing seat and right end is supported on the back beam tube. On the right bearing pedestal, a group of swing tube support arms are spac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ack beam tube, and the lower end is fixed on the back beam tube. The swing tube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arm of the swing tube and the swing tube is parallel to the back beam tub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torsion mandrel adjusting mechanism is installed on the left bearing pedestal of the back beam tube, the torsion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back beam tube is installed in the back beam tube, and the torsion forming mechanism and torsion force of the back beam tube are formed. The mandrel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avoid excessive fluctuation of tension caused b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warp yar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ast and low elasticity delivery of loop warp yarn,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uide yarn for inelastic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梭织机摆动后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无梭织机摆动后梁。
技术介绍
前述的摆动后梁也称“弹性后梁”或“惯量后梁”,均属于送经后梁范畴,其主要作用是将经纱导向停经机构和/或开口机构、承受经纱张力、将经纱张力变化传递给张力传感器以及补偿经纱伸长等等。摆动后梁分为积极式和消极式两种,靠后梁前后摆动来平衡经纱开口和闭口造成的伸长,以减少经纱张力变化。前述的积极式摆动后梁通常由一组偏心机构使后梁摆动,这种方式仅适合平纹织物织造;前述的消极式后梁通常将弹簧力施加在后梁上,也就是靠弹簧力来补偿经纱张力变化。如业界所知,由于不同的织物品种经纱的张力是不同的,因而为了保证经纱的合理张力(即工艺所要求的张力),需更换不同规格的弹簧,这种结构形式往往需要后梁具有足够的刚性,特别是对于宽幅织物、厚重织物,因要求后梁外径较大,于是零部件重量更重、惯性更大,从而降低了后梁的反应灵敏度,难以甚至无法良好地补偿经纱的张力变化。特别是对于经纱张力低且基本无弹性并且需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大量地送出经纱(如毛巾织物的毛经纱)的情况,已有技术中的利用弹簧加压的消极式的摆动后梁便无法适应织造要求。这种结构的典型的文献公开如CN201785589U推荐的“一种织机的多支撑点低惯量后梁”。更为典型的如著称对德国专利DE3346030A1(摆动后梁)作了改进的CN101627155B提供的“织机摆动后梁”。上述CN101627155B利用扳簧的弹性来平衡经纱开口和闭口造成的伸长,但是由于板簧不便于调节张力,因而如果经纱张力变化超出了板簧自身的张力适应范围(板簧自身的张力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那么只能将板簧更换,从而给实际使用造成极为不便的因素。上述CN20178589U因采用了弹簧,因而同样存在与CN101627255B的雷同情形。由此可知,采用板簧、弹簧的摆动后梁仅能适合常规织物,对于张力变化快的织物例如对毛巾纱、无弹性经纱(如玻璃纤维纱、碳纤维纱、玄武岩纱、芳纶纱、高强度丙纱等)是并不适应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使用弹簧及板簧组件并且可将摆动量调节至与经纱伸长量相适应的程度而得以避免因经纱开口及闭口造成张力过大的波动以及既可满足快速且低张力地送出起毛圈用经纱的要求又能适合对无弹性纱的引导要求的无梭织机摆动后梁。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无梭织机摆动后梁,所述的无梭织机包括一机架左墙板和一机架右墙板;所述的摆动后梁包括一后梁管左轴承座、一后梁管右轴承座、一后梁管、一摆动管和一组摆动管支撑臂,后梁管左轴承座通过一机架左连接板与所述的机架左墙板固定,后梁管右轴承座通过一机架右连接板与所述的机架右墙板固定,后梁管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左轴承座上,而后梁管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右轴承座上,一组摆动管支撑臂循着后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该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下端套固于后梁管上,摆动管固定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上端并且该摆动管与后梁管并行,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上设置有一扭力芯轴调整机构,而在所述后梁管内设置有一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梁管左轴承座的下部右侧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腔,在该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腔内设置有一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在后梁管左轴承座的下部左侧构成有一蜗轮蜗杆腔,在蜗轮蜗杆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一蜗杆轴头让位孔,由该蜗杆轴头让位孔使蜗轮蜗杆腔与外界相通,所述的扭力芯轴调整机构在对应于蜗轮蜗杆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的下部并且经所述蜗杆轴头让位孔伸展到蜗轮蜗杆腔外,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穿过所述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伸展到所述蜗轮蜗杆腔内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连接;在所述后梁管右轴承座的下部左侧设置有一后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而下部右侧设置有一扭臂轴头支承轴承,并且在后梁管右轴承座上还设置有一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所述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与该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连接;在所述后梁管的左端端面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该后梁管左轴头与所述的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转动配合并且该后梁管左轴头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腔,在后梁管的右端端面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后梁管右轴头,该后梁管右轴头与所述的后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转动配合并且该后梁管右轴头构成有一后梁管右轴头腔,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穿过所述后梁管左轴头腔以及后梁管右轴头腔;在所述后梁管的外壁上并且循着后梁管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后梁管的外壁表面的外凸键,所述的一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下端与该外凸键键配合,所述摆动管嵌固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上端。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扭力芯轴调整机构包括一蜗杆、一蜗轮、一蜗轮盖和一刻度盘,蜗杆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腔的下部并且与所述蜗杆轴头让位孔相对应,该蜗杆的蜗杆轴头途经蜗杆轴部让位孔伸展到轮蜗杆腔外,蜗轮设置在蜗轮蜗杆腔内并且与蜗杆相啮合,在该蜗轮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蜗轮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一扭力芯轴孔,蜗轮盖在对应于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的下部左侧的位置与后梁管左轴承座固定,在该蜗轮盖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蜗轮盖腔,刻度盘位于蜗轮盖的左侧,该刻度盘通过刻度盘固定螺钉在对应于蜗轮盖腔的位置与开设在蜗轮的左侧的蜗轮螺钉孔固定,并且在刻度盘的四周边缘部位套固有一刻度环,所述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的左端在依次途经所述的扣梁管左轴头腔和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后与所述的扭力芯轴孔固定;所述的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包括一操作螺钉座、一操作螺钉和一扭臂,操作螺钉座固定在所述后梁管右轴承座的下部后侧,操作螺钉旋配在操作螺钉座上,在扭臂的后端构成有一扭臂头,所述的操作螺钉与该扭臂头朝向下的一侧接触,在扭臂的前端左侧构成有一扭臂轴头,该扭臂轴头与所述的扭臂轴头支承轴承转动配合并且在该扭臂轴头上开设有一扭力棒孔,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的右端在依次途经所述后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和扭臂轴头支承轴承后与所述扭力棒孔固定;在所述的一组摆动管支撑臂的上端前侧各开设有一摆动管嵌槽,所述的摆动管与摆动管嵌槽嵌固。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梁管具有一后梁管腔,在该后梁管腔的腔壁上并且循着后梁管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后梁管腔的内凸缘;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包括一扭力盘、一扭力芯轴、一扭力棒和一组支撑盘,扭力盘设置在后梁管腔内并且对应于后梁管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在该扭力盘上并且在对应于内凸缘的位置构成有一内凸缘配合槽,内凸缘与该内凸缘配合槽相配合,扭力芯轴的左端在依次穿过所述后梁管左轴头腔和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后与所述的扭力芯轴孔插固,扭力芯轴的右端与构成于扭力盘上的扭力盘芯轴孔的左端插固,扭力棒的左端与所述扭力盘上的扭力盘芯轴孔的右端插固,而扭力棒的右端在依次穿过所述扣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以及扭臂轴头支承轴承后与所述扭力棒孔插固,一组支撑盘间隔分布于后梁管腔内,所述扭力芯轴的中部以及扭力棒的中部支承在一组支撑盘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扭力芯轴孔、扭力棒孔以及所述扭力盘芯轴孔为矩形孔,所述扭力芯轴以及扭力棒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组支撑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凸缘的位置构成有一内凸缘让位缺口,并且在一组支撑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梭织机摆动后梁,所述的无梭织机包括一机架左墙板(10)和一机架右墙板(20);所述的摆动后梁包括一后梁管左轴承座(1)、一后梁管右轴承座(2)、一后梁管(3)、一摆动管(4)和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后梁管左轴承座(1)通过一机架左连接板(6)与所述的机架左墙板(10)固定,后梁管右轴承座(2)通过一机架右连接板(7)与所述的机架右墙板(20)固定,后梁管(3)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左轴承座(1)上,而后梁管(3)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右轴承座(2)上,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循着后梁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该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下端套固于后梁管(3)上,摆动管(4)固定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上端并且该摆动管(4)与后梁管(3)并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1)上设置有一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而在所述后梁管(3)内设置有一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梭织机摆动后梁,所述的无梭织机包括一机架左墙板(10)和一机架右墙板(20);所述的摆动后梁包括一后梁管左轴承座(1)、一后梁管右轴承座(2)、一后梁管(3)、一摆动管(4)和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后梁管左轴承座(1)通过一机架左连接板(6)与所述的机架左墙板(10)固定,后梁管右轴承座(2)通过一机架右连接板(7)与所述的机架右墙板(20)固定,后梁管(3)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左轴承座(1)上,而后梁管(3)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后梁管右轴承座(2)上,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循着后梁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且该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下端套固于后梁管(3)上,摆动管(4)固定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上端并且该摆动管(4)与后梁管(3)并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1)上设置有一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而在所述后梁管(3)内设置有一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梭织机摆动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梁管左轴承座(1)的下部右侧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腔(11),在该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腔(11)内设置有一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111),在后梁管左轴承座(1)的下部左侧构成有一蜗轮蜗杆腔(12),在蜗轮蜗杆腔(12)的腔壁上开设有一蜗杆轴头让位孔(13),由该蜗杆轴头让位孔(13)使蜗轮蜗杆腔(12)与外界相通,所述的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在对应于蜗轮蜗杆腔(12)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1)的下部并且经所述蜗杆轴头让位孔(13)伸展到蜗轮蜗杆腔(12)外,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穿过所述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111)伸展到所述蜗轮蜗杆腔(12)内与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连接;在所述后梁管右轴承座(2)的下部左侧设置有一后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21),而下部右侧设置有一扭臂轴头支承轴承(22),并且在后梁管右轴承座(2)上还设置有一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30),所述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与该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30)连接;在所述后梁管(3)的左端端面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31),该后梁管左轴头(31)与所述的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111)转动配合并且该后梁管左轴头(31)构成有一后梁管左轴头腔(311),在后梁管(3)的右端端面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后梁管右轴头(32),该后梁管右轴头(32)与所述的后梁管右轴头支承轴承(21)转动配合并且该后梁管右轴头(32)构成有一后梁管右轴头腔(321),所述的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穿过所述后梁管左轴头腔(311)以及后梁管右轴头腔(321);在所述后梁管(3)的外壁上并且循着后梁管(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后梁管(3)的外壁表面的外凸键(33),所述的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下端与该外凸键(33)键配合,所述摆动管(4)嵌固在一组摆动管支撑臂(5)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梭织机摆动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力芯轴调整机构(8)包括一蜗杆(81)、一蜗轮(82)、一蜗轮盖(83)和一刻度盘(84),蜗杆(81)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腔(12)的下部并且与所述蜗杆轴头让位孔(13)相对应,该蜗杆(81)的蜗杆轴头(811)途经蜗杆轴部让位孔(13)伸展到轮蜗杆腔(12)外,蜗轮(82)设置在蜗轮蜗杆腔(12)内并且与蜗杆(81)相啮合,在该蜗轮(8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蜗轮(82)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一扭力芯轴孔(821),蜗轮盖(83)在对应于所述后梁管左轴承座(1)的下部左侧的位置与后梁管左轴承座(1)固定,在该蜗轮盖(83)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蜗轮盖腔(831),刻度盘(84)位于蜗轮盖(83)的左侧,该刻度盘(84)通过刻度盘固定螺钉(841)在对应于蜗轮盖腔(831)的位置与开设在蜗轮(82)的左侧的蜗轮螺钉孔(822)固定,并且在刻度盘(84)的四周边缘部位套固有一刻度环(842),所述后梁管扭力形成机构(9)的左端在依次途经所述的扣梁管左轴头腔(311)和后梁管左轴头支承轴承(111)后与所述的扭力芯轴孔(821)固定;所述的扭力棒扭转操作机构(30)包括一操作螺钉座(301)、一操作螺钉(302)和一扭臂(303),操作螺钉座(301)固定在所述后梁管右轴承座(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长安金永良罗军陆超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