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31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其特征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的双色塑料薄膜,厚度0.008mm‑0.02mm;内壁涂有噻呋酰胺20‑50mg/m

A Dual-color Plastic Film for Pest Control, Disease Resistance and Yield Increase in Peanut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color plastic film for pest control, disease resistance and yield increase in peanut fiel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ilver and black double-color plastic film with a thickness of 0.008m m 0.02M m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an inner wall coated with 20 50mg/m of thifuram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
:本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栽培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地膜的组成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花生茎腐病,病原为Diplodiagossypina(Cooke)M.etC.,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俗称烂脖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苗期侵染病发病,中后期加重并迅速扩散蔓延,一般田地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到60%~70%,特别是连作多年的花生地块,甚至成片死亡。花生蚜虫AphismedicaginisKoch.,属同翅目蚜科蚜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各地,但受害程度不一,轻的减产20-30%,严重的达60%以上,其中以山东、河南、河北受害重。花生蚜以虫群形态集中在花生嫩叶、嫩芽、花柄、果针上吸汁,致叶片变黄卷缩,生长缓慢或停止,植株矮小,影响花芽形成和荚果发育,造成花生减产。花生蓟马:属缨翅目花蓟马属[Thysanoptera(Trybom)],虫体微小,常隐匿于花与嫩叶中为害。蓟马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爆发频次高,全球贸易和气候变暖加速了蓟马害虫的扩散和为害,蓟马类害虫已逐渐成为花生上重要的地上害虫类群之一。农用塑料地膜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3.1亿亩,地膜的年耗用量将增加到78万吨左右,塑料地膜种类繁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品种。按塑料薄膜的主要原材料分,可分为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聚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有机氟树脂薄膜、丙烯酸树脂薄膜等。颜色也主要有无色透明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地膜、蓝色地膜、绿色地膜、黄色地膜、红色底膜和紫色地膜等。塑料地膜因颜色不同其功能有显著差异,厚度一般为0.008-0.015mm。噻呋酰胺(thifluzamide)是一种新型苯酰胺类内吸治疗性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杀菌效力高,持效期长,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的酸去氢酶,而导致菌体死亡。几丁聚糖为甲壳素的主要成分,外观为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呈半透明片状固体,是几丁质经浓碱水脱去乙酰基后生成的水溶性产物。几丁聚糖为阳离子聚合物,化学稳定性好,约185℃分解,不溶于水和碱液,可溶解于硫酸、有机酸(如1%醋酸溶液)及弱酸水溶液。聚乙二醇为白色蜡状固体薄片或颗粒状粉末,易溶于水或乙醇,无毒、无刺激性,味微苦,并与许多有机物组份有良好的相溶性。它们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可作为粘结剂、抗静电剂及柔软剂等。聚乙二醇因分子量不同可有不同用途,一般用PEG-4000、6000、8000与噻呋酰胺混合成为薄膜涂层,分散和涂饰效果最好。还可提高塑料薄膜表面的润滑性和抗静电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载有噻呋酰胺、几丁聚糖、聚乙二醇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双色塑料薄膜及其使用方法,对花生具有防虫抗病和增产作用。用于防治花生蚜虫、蓟马、花生茎枯病、促进花生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方法。该防虫抗病增产地膜还可用在大蒜、蔬菜、棉花上等多种作物上,适用范围广,应用价值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的技术指标为: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双色塑料薄膜,厚度0.008mm-0.02mm;噻呋酰胺20-50mg/m2(有效成分);几丁聚糖2-5mg/m2;聚乙二醇2-4mg/m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双色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12mm。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噻呋酰胺为30mg/m2(有效成分)。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噻呋酰胺为原粉、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所述噻呋酰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9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几丁聚糖为3mg/m2(有效成分)。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几丁聚糖为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所述几丁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为2mg/m2(有效成分)。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为粉剂,PEG-2000~10000。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将水加热至80-100℃,加入按质量比加入2%聚乙二醇溶解,水溶液温冷却至40℃,再加入质量比3%噻呋酰胺(细度300-400目)和0.3%几丁聚糖(细度300-400目),配制成缓释性溶液。用涂布器将缓释性溶液均匀涂于厚度为0.01mm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双色塑料薄膜的内壁上,涂药量为噻呋酰胺30mg/m2,晾干后即可包装、储存、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外表和内壁分别为银色和黑色双色塑料薄膜的表面银色对花生蚜虫和蓟马具有驱避作用,能减少有翅蚜和蓟马向花生田的迁入,大大降低了花生蚜虫和蓟马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地膜内壁为黑色,可提高地温,促进花生生长;最佳厚度0.01mm-0.02mm,较常用膜0.007mm的成本略有增加,但因膜的韧性增加,花生下针时只有健壮的针才能穿透膜进入土中结果,弱针不能穿透膜,慢慢枯干,养分消耗减少,结果整齐,产量高,增产效果显著。内膜上的噻呋酰胺遇土壤中蒸发的水分可不断将药剂溶解并沉降于土表和花生根部,被植株吸收后可有效控制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几丁聚糖与噻呋酰胺混用可增效,较单独用噻呋酰胺可大幅度提高对花生茎腐病、根腐病防病效果,促进幼苗生长,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用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和粘结剂,将噻呋酰胺和几丁聚糖分散并粘结于塑料薄膜黑色内壁上,可有效控制噻呋酰胺和几丁聚糖从塑料薄膜内壁上向土壤和花生根部的释放速度,延长药剂的持效期。本技术构建了具有防虫、抗病、提高地温、增产等多功能花生地膜,在花生播种后覆盖于土壤表面,达到防治花生苗期病、虫和提高产量的多种功效。适用范围广,应用价值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例1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A具体配比为: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热80-100℃,加入聚乙二醇溶解,再加入噻呋酰胺和几丁聚糖粉剂,配制成含噻呋酰胺3%、几丁聚糖0.3%和聚乙二醇2%的缓释性溶液。用涂布器将缓释性溶液均匀涂于塑料薄膜内壁上,涂药量为噻呋酰胺30mg/m2,晾干后即成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A,可包装、储存、使用。实例2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B具体配比为: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热80-100℃,加入聚乙二醇溶解,再加入噻呋酰胺和几丁聚糖粉剂,配制成含噻呋酰胺3%、几丁聚糖0.3%和聚乙二醇2%的缓释性溶液。用涂布器将缓释性溶液均匀涂于塑料薄膜内壁上,涂药量为噻呋酰胺30mg/m2,晾干后即成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B,可包装、储存、使用。实例3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C具体配比为: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热80-100℃,加入聚乙二醇溶解,再加入噻呋酰胺和几丁聚糖粉剂,配制成含噻呋酰胺3%、几丁聚糖0.3%和聚乙二醇2%的缓释性溶液。用涂布器将缓释性溶液均匀涂于塑料薄膜内壁上,涂药量为噻呋酰胺30mg/m2,晾干后即成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其特征在于:由外表银色薄膜和内壁黑色薄膜组成;所述银色薄膜的厚度为0.004 mm‑0.01 mm;所述黑色薄膜的厚度为0.004 mm‑0.001 mm;所述内壁黑色薄膜表面涂有药剂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田防虫抗病增产双色塑料地膜,其特征在于:由外表银色薄膜和内壁黑色薄膜组成;所述银色薄膜的厚度为0.004mm-0.01mm;所述黑色薄膜的厚度为0.004mm-0.001mm;所述内壁黑色薄膜表面涂有药剂涂层。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明赵海鹏祝国栋王开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