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lf-generating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self-supply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intermittent electr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nder at least two external force actions is stored in the energy storage device after rectification by the rectifier device. One part of the energy storage device flows into the processing device to maintain the processing device working in mode 1. One end of the dete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or the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port of the processing device to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he detection signal for the processing device is provided, in which the trigger processing device is switched to the working mode 2 after the detection result of the detection device satisfies the predetermined detection logic.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power consumption efficiency and work efficiency under the special scenario of self-generating application, and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failure of a certain mode of operation under the normal start of a processor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供电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供电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装置特别是动能发电装置是将动作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应用此类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来驱动处理装置来实现功能,系统本身是不需要其他能源输入,发电装置是系统的唯一电能来源。目前此类发电装置多为磁电式这就存在体积和电能的相互制约,体积小的发电装置单次动作的电能一般比较小,对于一些耗电量比较高的系统单次动作产生的电能时不足以完成预定任务的,这就需要将多次动作的电能合并使用,同时将多次间隙性电能转换为连续的电能输出,不至于系统在进行相关任务时供电中断。因此存在对于多次间歇性电能输入的控制和利用需求。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自发电的控制模式单一,并没有充分发挥各场景下、各芯片器件组合的差异化供电可能。在自发电这一特殊的供电体系下,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克服现有技术中一些自发电场景下的工作稳定性问题和如何提高工作性能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现有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装置、整流装置、储能装置、检测装置和处理装置,其中,发电装置、整流装置、储能装置和处理装置依次电连,具体的:发电装置在至少两次外力动作下产生的间歇性电能,经整流装置整流后存储在储能装置中,其中储能装置中的一部电能流入处理装置,用于维持处理装置工作在模式1中;检测装置的一端与发电装置或储能装置相连,另一端连接处理装置的控制端口,用于提供可供处理装置使用的检测信号;其中,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结果满足预定的检测逻辑后,触发处理装置切换至工作模式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装置、整流装置、储能装置、检测装置和处理装置,其中,发电装置、整流装置、储能装置和处理装置依次电连,具体的:发电装置在至少两次外力动作下产生的间歇性电能,经整流装置整流后存储在储能装置中,其中储能装置中的一部电能流入处理装置,用于维持处理装置工作在模式1中;检测装置的一端与发电装置或储能装置相连,另一端连接处理装置的控制端口,用于提供可供处理装置使用的检测信号;其中,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结果满足预定的检测逻辑后,触发处理装置切换至工作模式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自供电装置在工作模式1的耗能比自供电装置在工作模式2的耗能低,其中,工作模式1用于实现自供电装置的启动功能,工作模式2是用于实现自供电装置主体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端是与发电装置相连时,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检测到发电装置完成指定次数能量的输出;和/或,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端是与发电装置相连时,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根据发电装置产生电流的极性来切换处理装置的工作模式;和/或,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端是与储能装置相连时,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根据储能装置的能量聚集是否达到预设切换电能值,来确定切换处理装置的工作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检测到发电装置完成指定次数能量的输出时,所述检测装置具体由二极管构成的单向导通电路;其中,在所述发电装置的输出端口具有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交替的特性,所述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或第二输出端口相连,用于选通所述第一极性或者第二极性构成检测信号;以便处理装置控制端口获取相应选通后的检测信号完成次数统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具体包括:由二极管D5作为输入信号整流器,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作为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发电装置的一个或者两个输出端口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其中,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后,作为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装置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并与所述电阻R2构成分压单元;其中,所述二极管D5和电阻R2之间还并联一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构成高频滤波支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逻辑具体为根据发电装置产生电流的极性来切换处理装置的工作模式时,所述检测装置具体由二极管构成的正极单向导通电路;其中,在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端口对应处理装置的模式1时,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负电压,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端口对应模式2时,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正电压,所述正极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相连,用于阻隔所述负电压,选通所述正电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极管构成的正极单向导通电路具体为:由二极管D5作为输入信号整流器,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作为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相连;并且,所述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对应模式1输出负电压,所述输出端口对应模式2输出正电压;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其中,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后,作为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装置的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并与所述电阻R2构成分压单元;其中,所述二极管D5和电阻R2之间还并联一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构成高频滤波支路。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根据发电装置产生电流的极性来切换处理装置的工作模式时,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套采集组件,其中第一套采集组件具体包括:由二极管D5作为输入信号整流器,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作为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入端,与发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口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其中,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后,作为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装置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并与所述电阻R2构成分压单元;第二套采集组件具体包括:由二极管D4作为输入信号整流器,其中,二极管D4的正极作为检测装置的第二输入端,与发电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口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其中,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后,作为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装置的第二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并与所述电阻R1构成分压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逻辑具体为根据储能装置的能量聚集是否达到预设切换电能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杰,程小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