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744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座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安装有与方孔匹配安装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均安装在安装板的侧面,两个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框体与两个固定板位置对应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长条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长条孔,四个第一长条孔的内部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管,螺管位于第一长条孔的内部,螺管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固定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不仅提高插座安装的稳定性,还便于对螺杆的角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底座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
技术介绍
插座底座用于安装插座,使得插座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墙体的内壁中,然而现有技术中,插座和底座之间进行连接时,通常通过卡槽和卡块配合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由于卡块安装在卡槽内的稳定性较差,则影响插座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卡块安装在卡槽内的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安装有与方孔匹配安装的框体,所述框体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对称的卡槽,所述安装板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设有对称排列的多个凹槽,所述框体的内部匹配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外部侧面均与框体的内部侧面接触,所述第四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第四壳体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与插孔位置对应的铜片,所述铜片的侧面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铜件,使得第二铜件沿着铜片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二铜件与铜片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铜片的侧面贯穿设有第一铜件,第一铜件卡接在铜片上,所述第四壳体的外部设有与卡槽卡接的卡块,所述第四壳体的外部设有与凹槽匹配安装的凸块。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安装板侧面的四个拐角处。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框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均安装在安装板的侧面,两个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框体与两个固定板位置对应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长条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长条孔,四个第一长条孔的内部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管,螺管位于第一长条孔的内部,螺管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固定轴,两个固定轴远离螺管的一端均贯穿固定板的侧壁并延伸至固定板的一侧,使得固定轴沿着固定板的内壁转动,所述螺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长条孔并延伸至框体的内部。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调节机构,多个调节机构位于框体的两侧,提高插座与底座连接时通过调节机构夹持,从而使得插座安装的稳定性提高;通过加入第一长条孔、第二长条孔和固定轴,由于固定轴在固定板的内壁上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螺管的角度,再由于插座的外部不规则,用于对螺杆的角度进行调节。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不仅提高插座安装的稳定性,还便于对螺杆的角度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插座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插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框体和安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固定板和调节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螺杆和框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的插座内部铜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方孔1、凹槽2、卡槽3、安装板4、框体5、通孔6、固定板7、螺管8、螺杆9、第一长条孔10、固定轴11、第二长条孔12、第三壳体13、卡块14、凸块15、第四壳体16、插孔17、第一铜件18、第二铜件19、铜片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7,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的侧面开设有四个通孔6,四个通孔6分别位于安装板4侧面的四个拐角处,便于安装板4在固定时,使用螺钉穿过通孔6与插座的面板连接,框体5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卡槽3,卡槽3用于与现有技术中插座上的卡块14进行卡接,通过与调节机构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插座安装在底座中的稳定性,安装板4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设有对称排列的多个凹槽2,所述框体5的内部匹配安装有插座,用于凹槽2与插座外部的凸块15进行配合,提高插座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安装板4的侧面开设有方孔1,安装板4的侧面安装有与方孔1匹配安装的框体5,安装板4和框体5为一体式结构,提高安装板4和框体5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安装板4和框体5的强度提高。框体5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固定板7,两个固定板7的均安装在安装板4的侧面,两个固定板7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长条孔10,框体5与两个固定板7位置对应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第一长条孔10位置对应的第二长条孔12,四个第一长条孔10的内部均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螺管8,螺管8位于第一长条孔10的内部,螺管8的外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固定轴11,两个固定轴11远离螺管8的一端均贯穿固定板7的侧壁并延伸至固定板7的一侧,使得固定轴11沿着固定板7的内壁转动,螺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一端穿过第二长条孔12并延伸至框体5的内部,通过加入第一长条孔10和第二长条孔12,在对螺杆9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方便螺管8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螺杆9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插座包括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的外部侧面均与框体5的内部侧面接触,第四壳体16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插孔17,第四壳体16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与插孔17位置对应的铜片20,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铜件19,使得第二铜件19沿着铜片20的侧壁滑动,第二铜件19与铜片20内壁之间间隙配合,铜片20的侧面卡接有第一铜件18,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卡槽3卡接的卡块14,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凹槽2匹配安装的凸块15,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第一铜件18,第一铜件18卡接在铜片20上,提高第一铜件18稳定性的同时方便第一铜件18的取出,而第二铜件19在铜片20内壁滑动,便于第二铜件19位置的调节,本产品的铜件的接线方式使用“二合一”特点,一是中间“地线”部分接线方式使用传统“顶扣式”接线,即第一铜件18贯穿铜片20并卡接在铜片20上,二是左右夹“火线,零线”均采用行业最新的“抽拉式”结构,即两个第二铜件19分别沿着铜片20的侧壁滑动,使得两个第二铜件19、第一铜件18和铜片20看做一个整体,相对于传统插座内的铜件都是竖着折起来的,本产品改成“横着平放式”,能有效降低插座厚度,使得插座的厚度相对于现有的插座厚度减小,此次产品的改良,能有效降低插座的后座高度,能让电工接线方便,且有效让电线多的插座,安装方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功能非常明显。工作原理:在对插座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螺杆9,螺杆9在螺管8内转动,从而带动螺杆9向插座移动,在螺杆9与插座外部接近时停止转动螺杆9,由于现有插座的外部不规则,通过推动螺管8,使得固定轴11在固定板7的内壁中转动,从而带动螺管8进行转动,使得螺杆9的角度进行调节,在对螺杆9的角度调节完成后,停止推动螺管8,继续转动螺杆9,使螺杆9的一端紧紧的顶在插座的外部,完成对插座的紧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侧面开设有方孔(1),所述安装板(4)的侧面安装有与方孔(1)匹配安装的框体(5),所述框体(5)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对称的卡槽(3),所述安装板(4)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设有对称排列的多个凹槽(2),所述框体(5)的内部匹配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所述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的外部侧面均与框体(5)的内部侧面接触,所述第四壳体(16)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插孔(17),所述第四壳体(16)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与插孔(17)位置对应的铜片(20),所述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铜件(19),使得第二铜件(19)沿着铜片(20)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二铜件(19)与铜片(20)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第一铜件(18),第一铜件(18)卡接在铜片(20)上,所述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卡槽(3)卡接的卡块(14),所述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凹槽(2)匹配安装的凸块(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二三极插座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侧面开设有方孔(1),所述安装板(4)的侧面安装有与方孔(1)匹配安装的框体(5),所述框体(5)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对称的卡槽(3),所述安装板(4)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均设有对称排列的多个凹槽(2),所述框体(5)的内部匹配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所述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6)的外部侧面均与框体(5)的内部侧面接触,所述第四壳体(16)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插孔(17),所述第四壳体(16)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与插孔(17)位置对应的铜片(20),所述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两个第二铜件(19),使得第二铜件(19)沿着铜片(20)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二铜件(19)与铜片(20)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铜片(20)的侧面贯穿设有第一铜件(18),第一铜件(18)卡接在铜片(20)上,所述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卡槽(3)卡接的卡块(14),所述第四壳体(16)的外部设有与凹槽(2)匹配安装的凸块(15)。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丽百家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