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51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售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该货斗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和出货口,其还包括接货板和闸门,接货板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入货口,接货板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闸门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出货口,闸门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承接部;闸门具有入货位置和出货位置,当闸门位于入货位置时,沿货物进入货斗的方向,底板、承接部依次设置,当闸门位于出货位置时,承接部位于底板的下方。如此,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取货时有可能由于挤货导致货斗无法完全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售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技术介绍
自动售货机(VendingMachine,VEM)是能根据用户付出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其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自动售货机包括柜体及设置于柜体内部的货斗和多个货道,货道由后向前延伸,用于存放货物,多个货道沿柜体的宽度及高度方向呈横向纵向排布。各货道中设置有货斗,货斗能够在柜体内移动,并与预设货道进行对接,用于接收由货道输出的货物,然后货斗带着货物运动至柜体表面的取货口处供用户取走。相关技术中的货斗包括接货板与闸门,两者一体成型设置,两者共同通过转轴与货斗的侧壁枢接,当取货时接货板和闸门共同翻转打开,在此过程中货物容纳空间变小,有可能出现挤货导致货斗无法完全打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相关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货斗,能够减少取货时由于挤货导致货斗无法完全打开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货斗的自动售货机,该自动售货机能够避免货斗无法打开的问题,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货斗,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和出货口,其还包括接货板和闸门,接货板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入货口,接货板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闸门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出货口,闸门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承接部;闸门具有入货位置和出货位置,当闸门位于入货位置时,沿货物进入货斗的方向,底板、承接部依次设置,被配置为共同承载货物,当闸门位于出货位置时,承接部位于底板的下方。可选的,接货板还包括竖直板,竖直板位于底板的邻近于入货口的一侧,竖直板的底端与底板连接,竖直板的顶端向上延伸。可选的,货斗还包括设置于入货口处的三角辊,三角辊包括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段辊;竖直板的顶端设有多个插板,多个插板分别插入多个分段辊中的相邻的分段辊之间。可选的,货斗还包括设置于入货口处的三角辊和过渡件,三角辊包括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段辊;过渡件包括第一转轴和间隔套设与第一转轴的多个过渡轮,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多个过渡轮与多个分段辊依次交替设置,且过渡轮的至少部分嵌入在相邻的两个分段辊之间。可选的,接货板还包括竖直板,竖直板位于底板的邻近于入货口的一侧,竖直板的底端与底板连接,竖直板的顶端设有插板,插板插入在相邻的两个过渡轮之间。可选的,承接部具有用于承接货物的承接面;承接面为弧形,被配置为使位于承接面的边缘的货物始终具有向承接面的中央移动的运动趋势。可选的,闸门还包括平板部;平板部设置在承接部的远离接货板的一端,当闸门位于接货位置时,平板部遮挡出货口;当闸门位于出货位置时,平板部远离出货口,出货口被敞开。可选的,货斗还包括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底板的底部。可选的,货斗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设置在侧壁上,且摄像头的镜头与接货板相对。一种自动售货机,其包括机柜和设置在机柜内部的多个货道以及上述的货斗;其中,机柜表面设有取货口,货道用于放置货物,货斗用于在各货道与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一种货斗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和出货口,其还包括接货板和闸门。接货板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入货口,接货板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闸门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且邻近于出货口,闸门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承接部;闸门具有入货位置和出货位置,当闸门位于入货位置时,沿货物进入货斗的方向,底板、承接部依次设置,被配置为共同承载货物,当闸门位于出货位置时,承接部位于底板的下方。由于接货板是固定设置的,则接货板形成的用于承载货物的空间始终是不变的,因此闸门的翻转打开运动不会挤压货物,也就避免了货斗不能打开的问题。自动售货机包括上述的货斗。自动售货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柜内部的多个货道,机柜表面设有取货口,货道用于放置货物,上述的货斗则用于在各货道与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在相关技术中,接货板与闸门一体成型,两者共同通过转轴与货斗的侧壁枢接,当取货时翻转打开,在此过程中两者形成的货物容纳空间变小,有可能出现挤货导致无法完全打开的问题。通过使接货板相对固定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保障了货物容纳空间的一部分不会因为闸门的运动而变小,如此改善了因货物挤压导致货斗无法完全打开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售货机的便捷性,增加了客户体验感,增强了自动售货机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位于入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位于出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隐去了接货板和闸门);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货斗;11-侧壁;13-入货口;14-出货口;15-接货板;151-底板;152-竖直板;16-闸门;161-承接部;162-平板部;21-过渡件;210-第一转轴;211-过渡轮;22-三角辊;220-第二转轴;221-分段辊;23-插板;24-驱动组件;250-称重传感器;260-摄像头;271-第一限位部;272-第二限位部;30-自动售货机;31-机柜;32-货道;33-取货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方式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位于入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0位于出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货斗1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11,两个侧壁11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13和出货口14,其还包括接货板15和闸门16。接货板15设置在两个侧壁11之间,且邻近于入货口13,接货板15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151;闸门16可转动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斗,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和出货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货板,所述接货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邻近于所述入货口,所述接货板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闸门,所述闸门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邻近于所述出货口,所述闸门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承接部;所述闸门具有入货位置和出货位置,当所述闸门位于所述入货位置时,沿货物进入所述货斗的方向,所述底板、所述承接部依次设置,被配置成共同承载所述货物,当所述闸门位于所述出货位置时,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斗,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的入货口和出货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货板,所述接货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邻近于所述入货口,所述接货板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底板;闸门,所述闸门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邻近于所述出货口,所述闸门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承接部;所述闸门具有入货位置和出货位置,当所述闸门位于所述入货位置时,沿货物进入所述货斗的方向,所述底板、所述承接部依次设置,被配置成共同承载所述货物,当所述闸门位于所述出货位置时,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货板还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位于所述底板的邻近于所述入货口的一侧,所述竖直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竖直板的顶端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货口处的三角辊,所述三角辊包括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段辊;所述竖直板的顶端设有多个插板,多个所述插板分别插入多个所述分段辊的相邻的所述分段辊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货口处的三角辊和过渡件,所述三角辊包括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段辊;所述过渡件包括第一转轴和间隔套设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多个过渡轮,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多个所述过渡轮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青云迟名波许逢博孙存强姜天信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