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055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其充电单元连接到储能单元,串联的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第二调波电阻与储能单元并联且位于电感与串联连接的间隙开关单元、第一调波电阻之间;所述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包括高压快速脉冲半导体组件和支撑架,位于所述换向转轴一端还设置有定位机构,储能单元由若干个并联的电容器单元组成,所述第一调波电阻的数目与电容器单元的数目相等,每个电容器单元与一个第一调波电阻串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较小的电容实现输出长波尾波形,实现了长波尾冲击电流波,且有利于精确让高压快速脉冲半导体组件极性切换,快速方便实现2种波形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涌保护器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
技术介绍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雷电发生后,通过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作用,通信线路中将形成雷电过电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主要应用于模拟雷电流的发生器,以产生大电流长持续时间的脉冲电流波形,主要用于模拟I级雷电(直接雷电)电流波形10/350μs,飞机直接雷电效应测试波形A分量、D分量,以及功率电源10/1000μs等长波尾波形的发生器。目前市场上的长尾波冲击电流发生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传统技术的CRL放电回路,另一种是使用间隙型Crowbar开关进行延长波尾的Crowbar放电回路,第一种方案原理如附图1所示,使用传统的CRL放电回路,即通过大电容储能,瞬间通过电感和调波电阻释放,形成大电流的输出波形,但该方法主要依靠回路中的电阻R形成过阻尼放电回路,回路阻抗大,缺点是需要大容量的储能电容C,第二种方案如附图2所示,其大大降低了储能电容的容量,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主电容器C充满电后,首先触发G1开关,当放电电流达到峰值时,高压脉冲发生器输出高压点火信号击穿G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单元(1)、储能单元(2)、间隙开关单元(3)、至少一个第一调波电阻(4)、第二调波电阻(5)、电感(6)、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7)和待测物载台(8),所述充电单元(1)连接到储能单元(2),串联的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7)、第二调波电阻(5)与储能单元(2)并联且位于电感(6)与串联连接的间隙开关单元(3)、第一调波电阻(4)之间;所述间隙开关单元(3)包括间隔排列的高压电容侧导电盘(9)、高压电感侧导电盘(10)和低压导电盘(11),此高压电容侧导电盘(9)、高压电感侧导电盘(10)和低压导电盘(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产生长尾波的波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单元(1)、储能单元(2)、间隙开关单元(3)、至少一个第一调波电阻(4)、第二调波电阻(5)、电感(6)、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7)和待测物载台(8),所述充电单元(1)连接到储能单元(2),串联的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7)、第二调波电阻(5)与储能单元(2)并联且位于电感(6)与串联连接的间隙开关单元(3)、第一调波电阻(4)之间;所述间隙开关单元(3)包括间隔排列的高压电容侧导电盘(9)、高压电感侧导电盘(10)和低压导电盘(11),此高压电容侧导电盘(9)、高压电感侧导电盘(10)和低压导电盘(11)之间通过绝缘支撑杆(12)定位连接,一电容侧放电球(13)安装于高压电容侧导电盘(9)上,一电感侧放电球(14)安装于高压电感侧导电盘(10)上,所述电容侧放电球(13)与电感侧放电球(14)相向设置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非间隙型自适应Crowbar开关单元(7)包括高压快速脉冲半导体组件(15)和支撑架(16),所述高压快速脉冲半导体组件(15)由第一二极管(151)、第二二极管(152)和连接板(153)组成,此第一二极管(151)、第二二极管(152)分别安装于连接板(153)上、下侧且与连接板(153)电连接的第一二极管(151)、第二二极管(152)各自一端的极性相反,所述连接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军蔡省洋刘顺坤张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