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578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包括底座、螺纹接头和受力扇叶,所述底座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固定基座,且固定基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丝,且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且主体外壳的左侧连接有进风口,所述螺纹接头的左侧设置有收风装置,且螺纹接头位于进风口的左端,所述受力扇叶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该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与现有的普通风光供电装置相比,在保持其功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内部结构,使整个装置更加小巧易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可以利用该装置进行蓄能供电供热性能,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利用
,具体为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可再生能源成为公众的焦点,目前,太阳能是自然界可再生能源中分布最广、取用最方便、也是储量最丰富的一种清洁能源,太阳能的收集方法有很多,包括光热收集、光电收集、光化收集等等,收集的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辐射转变为可利用的能源形式,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实现环保型能源。目前的风光供电装置结构较为庞大,使用起来成本较高,操作不够方便快捷,对于家庭来说适应性不够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风光供电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风光供电装置结构较为庞大,使用起来成本较高,操作不够方便快捷,对于家庭来说适应性不够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包括底座、螺纹接头和受力扇叶,所述底座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固定基座,且固定基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丝,且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且主体外壳的左侧连接有进风口,所述螺纹接头的左侧设置有收风装置,且螺纹接头位于进风口的左端,所述受力扇叶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受力扇叶位于主体外壳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轴承,且固定轴承的前方设置有固定盘。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的下端表面与底座的上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支撑架和固定基座均通过连接螺丝与底座相连接,并且支撑架的上端外部尺寸结构与主体外壳的下端外部尺寸结构相吻合。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与主体外壳之间均为焊接,且出风口的水平高度低于进风口的水平高度,同时进风口的左端通过螺纹接头与收风装置的左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收风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风罩,且风罩的右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螺纹,所述风罩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固定圈,且固定圈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块,所述中心块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固定销和导向扇叶,且固定销位于导向扇叶的中部。优选的,所述风罩设置为圆台状中空结构体,且固定圈的外部圆弧直径与风罩的左端内部圆弧直径相同,并且导向扇叶通过中心块和固定销之间的配合与固定圈相连接,同时导向扇叶、中心块以及固定圈的中轴线与风罩的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端上方设置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栓。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座和连接螺丝之间的配合与底座的上端表面相连接,且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与固定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的上方设置有透光膜,所述支撑杆的右侧设置有液压杆,所述主体外壳的后方设置有发电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连接螺栓构成旋转结构,且固定框架的下端表面通过固定座分别与支撑杆和液压杆的上端相连接,同时太阳能板嵌于固定框架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底座、固定基座、支撑架、连接螺丝和主体外壳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装置放置过程的稳定程度,并且依靠支撑架上端的圆弧状结构可以有效的对主体外壳进行固定支撑,并且支撑架的安装拆卸方式操作起来也较为快捷方便。2.通过出风口、进风口、螺纹接头和收风装置的设置,可以形成主体外壳内部的空气流动单向性,避免空气回流导致内部的流速降低,提高受力风扇的转速,从而实现发电效率的提升,而收风装置可以提高受风面积。3.通过收风装置、风罩、内置螺纹、固定圈、中心块、固定销和导向扇叶的设置,可以利用风罩的圆台结构增加主体外壳内部的气流压力,保持高效的空气流动性,并且收风装置内部的导向扇叶可以缓解主体外壳内部的气压浮动范围。4.通过底座、连接座、支撑杆、连接块和连接螺栓的设置,可以对上方的太阳能板能一系列结构进行支撑作用,保持固定框架的稳定性,并且使固定框架可以进行调节操作。5.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座、固定框架、太阳能板、透光膜、液压杆和发电装置的设置,可以对太阳能板进行受光角度调节,使太阳能板形成倾斜角,提高太阳能板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并且当太阳能板倾斜时也可以减少整个装置的风阻,为风罩处间接的进行空气导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收风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基座,3、支撑架,4、连接螺丝,5、主体外壳,6、出风口,7、进风口,8、螺纹接头,9、收风装置,901、固定圈,902、中心块,903、导向扇叶,904、固定销,905、风罩,906、内置螺纹,10、受力扇叶,11、转轴,12、固定轴承,13、固定盘,14、连接座,15、支撑杆,16、连接块,17、连接螺栓,18、固定座,19、固定框架,20、太阳能板,21、透光膜,22、液压杆,23、发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包括底座1、螺纹接头8和受力扇叶10,底座1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固定基座2,且固定基座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丝4,且支撑架3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5,固定基座2的下端表面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支撑架3和固定基座2均通过连接螺丝4与底座1相连接,并且支撑架3的上端外部尺寸结构与主体外壳5的下端外部尺寸结构相吻合,通过底座1、固定基座2、支撑架3、连接螺丝4和主体外壳5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装置放置过程的稳定程度,并且依靠支撑架3上端的圆弧状结构可以有效的对主体外壳5进行固定支撑,并且支撑架3的安装拆卸方式操作起来也较为快捷方便,主体外壳5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6,且主体外壳5的左侧连接有进风口7,螺纹接头8的左侧设置有收风装置9,且螺纹接头8位于进风口7的左端,出风口6和进风口7与主体外壳5之间均为焊接,且出风口6的水平高度低于进风口7的水平高度,同时进风口7的左端通过螺纹接头8与收风装置9的左端相连接,通过出风口6、进风口7、螺纹接头8和收风装置9的设置,可以形成主体外壳5内部的空气流动单向性,避免空气回流导致内部的流速降低,提高受力风扇10的转速,从而实现发电效率的提升,而收风装置9可以提高受风面积,收风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风罩901,且风罩901的右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螺纹902,风罩901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固定圈903,且固定圈90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块904,中心块904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固定销905和导向扇叶906,且固定销905位于导向扇叶906的中部,风罩901设置为圆台状中空结构体,且固定圈903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包括底座(1)、螺纹接头(8)和受力扇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固定基座(2),且固定基座(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丝(4),且支撑架(3)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5),所述主体外壳(5)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6),且主体外壳(5)的左侧连接有进风口(7),所述螺纹接头(8)的左侧设置有收风装置(9),且螺纹接头(8)位于进风口(7)的左端,所述受力扇叶(1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1),且受力扇叶(10)位于主体外壳(5)的内部,所述转轴(1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轴承(12),且固定轴承(12)的前方设置有固定盘(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包括底座(1)、螺纹接头(8)和受力扇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固定基座(2),且固定基座(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丝(4),且支撑架(3)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5),所述主体外壳(5)的右端连接有出风口(6),且主体外壳(5)的左侧连接有进风口(7),所述螺纹接头(8)的左侧设置有收风装置(9),且螺纹接头(8)位于进风口(7)的左端,所述受力扇叶(10)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1),且受力扇叶(10)位于主体外壳(5)的内部,所述转轴(1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轴承(12),且固定轴承(12)的前方设置有固定盘(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2)的下端表面与底座(1)的上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支撑架(3)和固定基座(2)均通过连接螺丝(4)与底座(1)相连接,并且支撑架(3)的上端外部尺寸结构与主体外壳(5)的下端外部尺寸结构相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6)和进风口(7)与主体外壳(5)之间均为焊接,且出风口(6)的水平高度低于进风口(7)的水平高度,同时进风口(7)的左端通过螺纹接头(8)与收风装置(9)的左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风光合并蓄能供电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风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风罩(901),且风罩(901)的右端内部设置有内置螺纹(902),所述风罩(901)的左端内部设置有固定圈(903),且固定圈(90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块(904),所述中心块(904)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固定销(905)和导向扇叶(906),且固定销(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本志蔡旭婧臧懿顾青俊叶文庆臧兆平蔡卫东张宝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兆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