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5345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步骤是:A、河岸带生境调查:对采砂后废弃的河岸带水塘深度、人工岛高度及边坡坡度、水塘调查。B、深塘填埋: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填埋,不得使用采砂后堆积的细沙和粉砂填埋。C、人工岛消减:将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形成的人工岛。D、陡坡缓降:将深塘坡度人工消减,人工岛坡度消减,形成水生和湿生生物群落。E、水网联通:将填埋后的深塘之间及深塘和主河道之间联通,形成网状结构。F、干物质填埋:深塘填埋施工在冬季进行,将河岸带植被地上部分收割,和砾石填埋。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河岸带采砂后生境破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问题,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工程的
,更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适用于中国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地区河流,还适用于中国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河流,适用于山地、丘陵和平原河流和Strahler分级3级以上河流。
技术介绍
河流河岸带潜流区是位于溪流或河流河溪边岸带下的水分饱和的沉积物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在此交混。潜流区是溪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界面,占据着在地表水、河道之下的可渗透的沉积缓冲带、侧向的河岸带和地下水之间的中心位置。在大多数溪流或河流的河岸带内都可以发现潜流区。潜流区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生态交错带,水文交换的许多过程发生在此。潜流区为水生生物提供产卵场、避难地,也是潜流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的生物地化循环也可能发生在潜流区,因此其也是净化水质的主要场所。采砂是对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最为严重的人类活动之一,不仅破坏了河床结构和河岸带植被,而且通过改变基质粒径、破碎生境等方式破坏了潜流带,最终影响河流河岸带生态结构和功能。现有的河岸带恢复技术主要强调河岸带表层土壤和河岸带植被的恢复,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其步骤是:A、河岸带生境调查:对采砂后废弃的河岸带水塘深度及其边坡坡度、人工岛高度及其边坡坡度、水塘连通状况和植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B、深塘填埋:其中深塘填埋是指将采砂后深水塘用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填埋,不得使用采砂后堆积的细沙和粉砂填埋,水塘深度不低于1米,不超过2米;C、人工岛消减:其中人工岛消减是将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形成的人工岛消减到常水位上1‑2米,将采砂后堆积的细沙和粘土形成的人工岛消减到常水位上2‑3米;D、陡坡缓降:其中陡坡缓降是指将深塘坡度人工消减到30度以下,人工岛坡度消减到20度以下,形成连续的水生和湿生生物群落;E、水网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修复河流潜流带从而修复采砂河流河岸带的方法,其步骤是:A、河岸带生境调查:对采砂后废弃的河岸带水塘深度及其边坡坡度、人工岛高度及其边坡坡度、水塘连通状况和植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B、深塘填埋:其中深塘填埋是指将采砂后深水塘用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填埋,不得使用采砂后堆积的细沙和粉砂填埋,水塘深度不低于1米,不超过2米;C、人工岛消减:其中人工岛消减是将采砂后堆积的砾石形成的人工岛消减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波舒枭谭香刘文治张全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