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21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自动手扶梯入口处的引导壁板,所述的引导壁板设置一对,分别布设在所述入口处的两侧,且所述的一对引导壁板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的引导壁板的前端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位于自动扶梯入口处的扶手带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上行或下行的自动扶梯入口处,围绕入口形成一个引导区域,为乘客提供引导;同时本装置将入口处的扶手带与乘客隔离开,避免在拥挤状态下乘客碰触扶手带而造成摔倒等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调整引导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实际使用需求,为规范乘梯、避免拥挤提供积极的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手扶梯在当前许多场合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商场、地铁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场合。自动手扶梯为人流从高向低或从低向高输送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有效地提升了公共场所的人流通行能力。自动手扶梯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上行和下行的自动手扶梯入口处,如遇乘客人流量过大而人流拥挤时,由于扶手带多采用橡胶制成,摩擦力较大,乘客在受到拥挤而重心不稳的情况下如碰触到电梯端部位置的扶手带,容易摔倒而造成踩踏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安装在上行或下行自动手扶梯的入口处,为乘客提供引导,同时避免乘客碰触电梯端部位置的扶手带,提高乘梯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自动手扶梯入口处的引导壁板,所述的引导壁板设置一对,分别布设在所述入口处的两侧,且所述的一对引导壁板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的引导壁板的前端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位于自动手扶梯入口处的扶手带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板靠近自动手扶梯中部的一侧为圆弧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壁板的上方通过支杆固定有与水平面平行的扶手杆,扶手杆与地面的间距为90cm-110cm。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壁板的一端伸入到所述自动手扶梯入口处两侧的扶手带之间,并与较近一侧的扶手带下方的护壁板内侧之间活动式连接;所述的护壁板的外侧活动式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端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引导壁板的外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护壁板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的引导壁板上设置有轴向垂直于地面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通过连板与所述的安装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护壁板的外侧设置有轴向垂直于地面的第二转轴,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的引导壁板的外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插筒,插筒为空心结构且一端通透。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壁板的外侧设置有弧形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底盘,底盘与引导壁板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不小于15cm的间距。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技术可以在上行或下行的自动手扶梯入口处,围绕入口形成一个引导区域,为乘客提供引导;同时本装置将入口处的扶手带与乘客隔离开,避免在拥挤状态下乘客碰触扶手带而造成摔倒等情况。2.本技术可根据不同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调整引导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实际使用需求,为规范乘梯、避免拥挤提供积极的引导。附图说明图1中(a)为乘坐自动手扶梯时拥挤状态的俯视示意图,(b)为自动手扶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的(a)、(b)和(c)分别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右视图和背向视图。图中标号代表:1—自动手扶梯,2—扶手带,3—梯级,4—护壁板,5—扶手杆,6—限位杆,7—底盘,8—支撑架,9—引导壁板,10—第二转轴,11—支杆,12—连板,13—安装板,14—第一转轴,15—插筒,16—固定孔,17—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的(a)所示,为自动手扶梯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自动手扶梯1的运行方向为上行,则自动手扶梯1的入口处为自动手扶梯1的下端。而当自动手扶梯1运行方向为下行时,所述的入口处则为自动手扶梯1的上端。当自动手扶梯1安装在人流比较密集的环境中,例如地铁站时,短时间人流汇聚到自动手扶梯1的入口处,常在入口处围绕呈近似扇形结构,并易产生拥挤。位于人流边缘处并且靠近电梯的乘客,在拥挤时,容易碰触到手扶梯1入口处的扶手带2,如图1的(a)、(b)中所示的A位置。自动手扶梯1的扶手带2为循环式结构,其在手扶梯1入口处从地面下方向上移动时,有一个弧形的运动区域,继而是一段水平运动区域,然后才是斜向上的运动区域。其中,乘客站在手扶梯1入口处的梯级3上以后,手握水平运动区域位置的扶手带2,然后随着梯级3向上运动。而弧形运动区域,即图的(a)、(b)中所示的A位置,由于这个区域位置相对较低,手部不能直接抓到,乘客在被拥挤到这个位置时,腿部接触到扶手带2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则容易重心不稳而摔倒。而当手扶梯1下行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图1的(b)中的B位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手扶梯1的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引导壁板9,该引导壁板9为木板或硬质塑料板材质,表面设置有软质的防护层,例如海绵垫。所述的入口处为包括自动手扶梯1上行时(梯级3向上运动)的入口处和下行时(梯级3向下运动)的入口处。所述的引导壁板9设置一对,分别布设在所述入口处的两侧,呈“八”字形结构布置,且所述的一对引导壁板9之间的夹角可调节,这样可以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调节引导壁板9之间的夹角。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前端设置有防护板17,防护板17位于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扶手带2的上方,即所述的防护板17覆盖在所述的A位置(弧形运动区域)或B位置的上方。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护板17靠近自动手扶梯1中部的一侧为圆弧状结构,如乘客碰触到防护板17,也不会被防护板17边缘划伤。本方案中的引导壁板9,在手扶梯1的入口处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引导区域,限制了手扶梯1入口处的人流数量,缓解人群拥挤状况;所述的引导壁板9将入口处的扶手带2,即所述的A位置和B位置的扶手带2挡在外侧,乘客从引导壁板9之间走向梯级3,即便发生拥挤,也不会与入口处的扶手带2接触,从而在为乘客提供引导的同时,避免乘客碰触端部位置的手扶带。本方案中,所述的引导壁板9在为乘客提供引导的同时,也为人流边缘的乘客提供倚靠和稳定。为此,本方案中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上方通过支杆11固定有与水平面平行的扶手杆5,如图3的(a)、(b)和(c)所示;人流边缘的乘客如被拥挤,可握住所述的扶手杆5,以保持稳定;经过实际验证,当扶手杆5与地面的间距为90cm-110cm时,其高度位置最为合适。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一端伸入到所述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两侧的扶手带2之间,并与较近的扶手带2下方的护壁板4内侧之间活动式连接;例如图2中右侧的引导壁板9,其前端位置在入口处的扶手带2之间,并且较为靠近右侧的扶手带2,在这个位置时,右侧扶手带2上的A位置位于引导壁板9的外侧,则乘客从引导壁板9中间,即两个引导壁板9的内侧之间经过时,不会碰触到扶手带2的A位置。采用活动式的安装方式,可方便地调节两个引导壁板9的夹角,即改变引导区域的大小。所述的护壁板4的外侧活动式连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端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引导壁板9的外侧连接。具体地,所述的护壁板4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上有固定孔16,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护壁板4连接;所述的引导壁板9上设置有轴向垂直于地面的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通过连板12与所述的安装板13连接。通过第一转轴14,可以调节引导壁板9相对于护壁板4的角度,也即调节了两个引导壁板9之间的夹角。如图2、图3的(b)和(c)所示,所述的护壁板4的外侧设置有轴向垂直于地面的第二转轴10,所述的限位杆6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转轴10上;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外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插筒15,插筒15为空心结构且一端通透,另一端则封闭。当引导壁板9的位置调整好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引导壁板(9),所述的引导壁板(9)设置一对,分别布设在所述入口处的两侧,且所述的一对引导壁板(9)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前端设置有防护板(17),防护板(17)位于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扶手带(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引导壁板(9),所述的引导壁板(9)设置一对,分别布设在所述入口处的两侧,且所述的一对引导壁板(9)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前端设置有防护板(17),防护板(17)位于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的扶手带(2)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板(17)靠近自动手扶梯(1)中部的一侧为圆弧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上方通过支杆(11)固定有与水平面平行的扶手杆(5),扶手杆(5)与地面的间距为90cm-11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扶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壁板(9)的一端伸入到所述自动手扶梯(1)入口处两侧的扶手带(2)之间,并与较近一侧的扶手带(2)下方的护壁板(4)内侧之间活动式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锦耀虞杰郑薇杨峰陈少雄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