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20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属于旋转绞盘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绞盘轴和轮盘,轮盘安装于绞盘轴上,绞盘轴通过齿轮副与手动摇柄连接,绞盘轴安装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绞盘轴的一端开设有进油通道,绞盘轴的另一端开设有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不连通;进油通道的入口端与进油液压油管连通;进油通道的出口端与进油管的一端连通;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进油口连接;回油通道的入口端与回油管的一端连通;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回油通道的出口端与回油管连通;进油管和回油管均缠绕于轮盘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专利技术在于绞盘收放油管的同时,不影响油路的正常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
本技术属于旋转绞盘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泵站使用的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
技术介绍
在消防和抢险领域,移动泵站作为一种水泵机组设备进行抽水和输水工作,能够快速移动,灵活操作,深受业界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水泵使用液压驱动作为动力,需要较长液压油管进行油路传输。为方便操作,需要专用绞盘进行油管收放。使用绞盘收放油管时,进油管和回油管均需连接在绞盘上,且绞盘在收放油管的过程中需要旋转操作,一方面要收放油管;另一方面还需在旋转的情况下提供进、回油通道,这给绞盘的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工程中常见的绞盘只是用于收放线缆,或提升重物用。结构较简单,功能单一。本技术设计的绞盘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移动泵车上,不仅可以收、放油管,还可提供油路循环结构。节省空间,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该技术方案在于绞盘收放油管的同时,不影响油路的正常循环。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包括底座(1)、绞盘轴(6)和轮盘(5),所述轮盘(5)安装于绞盘轴(6)上,所述绞盘轴(6)通过齿轮副(4)与手动摇柄(3)连接,所述绞盘轴(6)安装于底座(1)上;所述绞盘轴(6)的一端开设有进油通道(a),绞盘轴(6)的另一端开设有回油通道(b),所述进油通道(a)和回油通道(b)不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入口端(a1)与进油液压油管(8)连通;所述进油通道(a)的出口端(a2)与进油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管(9)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b1)与回油管(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管(10)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端(b2)与回油液压油管(11)连通;所述进油管(9)和回油管(10)均缠绕于轮盘(5)上。进一步,所述齿轮副(4)上安装有棘轮自锁机构(2)。进一步,所述进油通道(a)的入口端通过旋转接头(7)与进油液压油管(8)连通。进一步,所述出油通道(b)的出口端通过旋转接头(7)与回油液压油管(11)连通。进一步,在所述底座(1)上开设4个Φ24的通孔。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绞盘提供专用的油路结构,解决了绞盘旋转与进、回油路传输之间的问题,即绞盘旋转过程中,不影响进、回油路传输。2、绞盘可以方便的将进油管、回油管同时收回和放开,节省了油管占用空间,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3、绞盘机构带有棘轮自锁机构,增加了安全性和可靠性。4、绞盘采用手动摇柄旋转带动齿轮副,控制进油管、回油管的收、放长度,结构简单,操作实用。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止,可避免因特殊情况造成油管缠绕力过大,损坏油管。5、绞盘结构能够收放较长长度的进油管和回油管,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远距离操控设备,增加使用场合的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油路结构放大剖视图。图中:1、底座;2、棘轮自锁机构;3、手动摇柄;4、齿轮副;5、轮盘;6、绞盘轴;7、旋转接头;8、进油液压油管;9、进油管;10、回油管;11、回油液压油管;12、传动键;13、支撑轴承。a1—进油通道入口端;a2—进油通道出口端;a—进油通道;b1—回油通道入口端;b2—回油通道出口端;b—回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主要包括底座1,轮盘5,绞盘轴6,进油液压油管8、回油液压油管11,进油管9、回油管10,齿轮副4,棘轮自锁机构2,旋转接头7,手动摇柄3和支撑轴承13。所述绞盘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板上开有4个Φ24通孔,可以方便固定在移动泵站泵车设备上。所述绞盘轴轴线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进油通道a和回油通道b,且进油通道a和回油通道b互不连通,所述油路通道末端垂直于轴线方向上分别开有两个G3/4螺纹接口,用于连接缠绕在绞盘上的进油管9和回油管10。所述进油管9和回油管10的末端分别连接液压马达进、出油口,所述绞盘轴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旋转接头7,所述旋转接头另一端分别接进油液压油管8和回油液压油管11,再与液压油箱相连。所述绞盘轴6通过传动键12与轮盘5及齿轮副4相连。绞盘工作原理:旋转手动摇柄3,将动力传递到齿轮副4上,进而通过传动键12带动绞盘轴6和轮盘5旋转,控制油管9和回油管10的收放操作。另一侧,绞盘轴6轴向端的进油液压油管8和回油液压油管11与旋转接头7相连,在旋转的过程中,只有旋转接头随轴转动,进油液压油管8和回油回油液压油管11不旋转。从而实现旋转油路与静止油路互不干涉的目的。绞盘装置带有棘轮自锁机构2,当油管收放到位后,棘轮杆旋转180°,单向锁紧轮盘。防止因外力造成绞盘继续旋转。油路流通方向: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经过进油液压油管8,流向进油通道入口端a1,经过绞盘轴的进油通道a,流向进油通道出口端a2,再通过盘绕在绞盘上的进油管9流向液压油泵,经加压后,将动力输送给液压马达;回油端的液压油经过绞盘上回油管10,流向回油通道入口端b1,再经过绞盘轴的出口通道b,回油通道出口端b2,最后流回液压油箱中。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以液压油为传送动力的机械设备产品,且油路结构能够承受高压液压油。所述绞盘轴上油路接口为管螺纹结构,便于液压油管连接安装。所述旋转接头为高压旋转接头,能够承受16Mpa液压油压力。所述绞盘带有棘轮自锁结构,优选的是只能单方向旋转。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包括底座(1)、绞盘轴(6)和轮盘(5),所述轮盘(5)安装于绞盘轴(6)上,所述绞盘轴(6)通过齿轮副(4)与手动摇柄(3)连接,所述绞盘轴(6)安装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轴(6)的一端开设有进油通道(a),绞盘轴(6)的另一端开设有回油通道(b),所述进油通道(a)和回油通道(b)不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入口端(a1)与进油液压油管(8)连通;所述进油通道(a)的出口端(a2)与进油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管(9)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b1)与回油管(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管(10)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端(b2)与回油液压油管(11)连通;所述进油管(9)和回油管(10)均缠绕于轮盘(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放油管的旋转绞盘结构,包括底座(1)、绞盘轴(6)和轮盘(5),所述轮盘(5)安装于绞盘轴(6)上,所述绞盘轴(6)通过齿轮副(4)与手动摇柄(3)连接,所述绞盘轴(6)安装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轴(6)的一端开设有进油通道(a),绞盘轴(6)的另一端开设有回油通道(b),所述进油通道(a)和回油通道(b)不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入口端(a1)与进油液压油管(8)连通;所述进油通道(a)的出口端(a2)与进油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管(9)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b1)与回油管(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管(10)的另一端与液压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王国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利溢通电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