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05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密封装置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均为向上弯曲的弧形,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均一端与罐体抵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边缘构件连接,密封圈一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的硬度,密封圈一的厚度大于密封圈二的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
本技术属于密封装置
,涉及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储罐用于储存挥发性液体时,内浮盘是漂浮在液面上随液体上升下降的浮动顶盖,采用这种内浮顶盖在液体表面是降低液体挥发损耗的最经济、简单的方法。内浮盘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支柱、浮筒和边缘构件,密封装置设置在边缘构件和罐体之间,目前现有技术密封装置由于密封性较差,导致整个储罐密封效果降低、密封性失效,造成油气泄露,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密封装置还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所述密封圈一和所述密封圈二均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密封圈一和所述密封圈二均一端与罐体抵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边缘构件连接,所述密封圈一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圈二的硬度。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一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圈二的厚度。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一和所述密封圈二均从靠近所述罐体一端到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大。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一上端设置有件一,下方设置有件二,所述密封圈一通过件一和螺栓锁紧在所述件二的一端,所述件二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锁紧在所述边缘构件的顶端。进一步,所述件二包括依次连接的边一、边二和边三,所述边一与所述边二呈直角设置,所述边二与所述边三呈直角设置,所述边一和所述边三位于所述边二的同一侧。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二通过件三锁紧在所述边缘构件的一侧。进一步,所述件一和所述件三均为L型。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一上设置有弧形的调节孔一,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件二、所述调节孔一和所述件一通过螺母锁紧。进一步,所述件三沿周向设置有调节孔二(9),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边缘构件、所述调节孔二(9)通过螺母锁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的密封装置采用上下依次设置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的结构设置方式,且密封圈一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的结构,当挥发性气体从密封圈二逸出时,进入到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之间的空间内,密封圈一的存在可以避免这部分逸出的气体泄露,从而增加了整个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且本技术中密封圈一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的硬度,可以使下方的密封圈二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上方的密封圈一取得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使整个密封装置取得好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增加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密封圈一的厚度大于密封圈二的厚度,从而使密封圈一的密封效果优于密封圈二,从而使密封圈的厚度与硬度相配合,使密封圈一的密封效果优于密封圈二的密封效果,使整个密封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3、本技术中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均从靠近所述罐体一端到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大,使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靠近罐体一端有一定柔性,而远离罐体一端具有相对较好的刚性,密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靠近罐体一端与罐体抵接,远离罐体一端与边缘构件连接,保证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和与边缘构件连接的结构强度。4、密封圈一通过件一和件二设置在边缘构件的顶端,此螺栓沿竖直方向设置,使边缘构件的受力沿竖直方向。件二包括边一、边二和边三的结构,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或更换边二的高度,从而使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之间的距离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避免因为距离过小导致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接触导致的密封效果差,增加整个密封装置的实用性。5、密封圈二通过件三和螺栓锁紧在边缘构件的一侧,此螺栓沿水平方向设置,使边缘构件受力沿水平方向,使整个密封装置与边缘构件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增加整个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件一和件三均为L型,可以节省整个密封装置的占地面积,结构设置科学合理。6、密封圈一上设置的弧形的调节孔一,当用户需要对密封圈一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松开螺栓,从而可以对密封圈一进行转动,从而使密封圈一的位置能通过转动,使密封圈一的位置能更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且密封圈一的位置能与缩小实际的误差,从而提高密封效果。同理,件二上沿周向设置的调节孔二,当用户需要对密封圈二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松开螺栓,从而可以对密封圈二进行转动,从而使密封圈二的位置能通过转动,使密封圈二的位置能更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且密封圈二的位置能与缩小实际的误差,从而提高密封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密封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件三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罐体,4-边缘构件,5-件一,6-件二,61-边一,62-边二,63-边三,7-件三,8-调节孔一,9-调节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均为向上弯曲的弧形,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均一端与罐体3抵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边缘构件4连接,密封圈一1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2的硬度。本技术中的密封装置采用上下依次设置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的结构设置方式,且密封圈一1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2的结构,当挥发性气体从密封圈二2逸出时,进入到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之间的空间内,密封圈一1的存在可以避免这部分逸出的气体泄露,从而增加了整个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且本技术中密封圈一1的硬度大于密封圈二2的硬度,可以使下方的密封圈二2取得较好的密封效果,上方的密封圈一1取得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使整个密封装置取得好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增加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密封圈一1的厚度大于密封圈二2的厚度。本技术中密封圈一1的厚度大于密封圈二2的厚度,从而使密封圈一1的密封效果优于密封圈二2,从而使密封圈的厚度与硬度相配合,使密封圈一1的密封效果优于密封圈二2的密封效果,使整个密封装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进一步,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均从靠近罐体3一端到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大。本技术中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均从靠近所述罐体3一端到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大,使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靠近罐体3一端有一定柔性,而远离罐体3一端具有相对较好的刚性,密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靠近罐体3一端与罐体3抵接,远离罐体3一端与边缘构件4连接,保证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和与边缘构件连接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密封圈一1上端设置有件一5,下方设置有件二6,密封圈一1通过件一5和螺栓锁紧在件二6的一端,件二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锁紧在边缘构件4的顶端。密封圈一1通过件一5和件二6设置在边缘构件4的顶端,此螺栓沿竖直方向设置,使边缘构件4的受力沿竖直方向。进一步,件二6包括依次连接的边一61、边二62和边三63,边一61与边二62呈直角设置,边二62与边三63呈直角设置,边一61和边三63位于边二62的同一侧。件二6包括边一61、边二62和边三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所述密封圈一(1)和所述密封圈二(2)均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密封圈一(1)和所述密封圈二(2)均一端与罐体(3)抵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边缘构件(4)连接,所述密封圈一(1)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圈二(2)的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圈一(1)和密封圈二(2),所述密封圈一(1)和所述密封圈二(2)均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所述密封圈一(1)和所述密封圈二(2)均一端与罐体(3)抵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边缘构件(4)连接,所述密封圈一(1)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圈二(2)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一(1)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圈二(2)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一(1)和所述密封圈二(2)均从靠近所述罐体(3)一端到另一端厚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的高效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一(1)上端设置有件一(5),下方设置有件二(6),所述密封圈一(1)通过件一(5)和螺栓锁紧在所述件二(6)的一端,所述件二(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锁紧在所述边缘构件(4)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纪元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