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虹颐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4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以铁板卷曲成形的第一枢接件; 一以铁板卷曲成形第二枢接件结合于该第一枢接件侧边位置;一螺杆,具有外螺纹,而能螺设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卷曲处,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相互枢摆。(*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铰链,特别是一种改进的铰链。而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为公知铰链结构,其具有一第一枢接件1及一第二枢接件2,第一枢接件1具有枢接耳3,而第二枢接件2亦具有与其相对应的枢接耳4,而定位销5穿伸定位该枢接耳3、4,而使第一枢接件1与第二枢接件2枢结一体,并以定位销5为枢转中心而能相对枢摆,应用于门板与墙柱枢转结合处或是其它同等处,公知铰链结构因利用定位销5穿设定位,使得第一枢接件1与第二枢接件2枢接后,仍会于门板开关时产生的枢摆中,而有上下晃动的情形,导致铰链结构容易松脱,同时亦有噪音的产生,所以,公知结构并非是绝佳设计,而有改良的必要。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的缺陷,深觉惯用技术上仍有缺陷,以致在结构效果上非为良好,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研发设计的专业制造经验,积极研究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之下,终于开创出本技术的改进的铰链,将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此,本技术为一种改进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以铁板卷曲成形的第一枢接件;一以铁板卷曲成形第二枢接件结合于该第一枢接件侧边位置;一螺杆,具有外螺纹,而能螺设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卷曲处,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相互枢摆。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第一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至少一枢接部,并设有螺孔,而第二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一枢接部与其对应,该枢接部亦具有螺孔,螺杆螺设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的螺孔。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第一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两枢接部,并设有穿孔,而第二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一枢接部与其对应,该枢接部具有螺孔,且螺杆的外螺纹形成于中段位置,而螺设于第二枢接件的螺孔。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第一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两枢接部,均具有螺孔,而第二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一枢接部与其对应,该枢接部具有穿孔,且螺杆具有呈间距设置的两外螺纹,而螺设于第一枢接件的螺孔。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第一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两枢接部,且两枢接部间设有一置放板,用以置放一限位块,而第二枢接件于卷曲处具有一枢接部与其对应,该枢接部开设有一用以结合该限位块的定位口。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该限位块底端装设有弹簧。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置放板设有一螺孔,一调整螺丝螺合进而抵制于限位块。所述的改进的铰链,其中螺杆可为两短螺杆分别螺设于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间。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是该铰链包括有一第一枢接件和一第二枢接件,使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相互枢摆,同时铰链在相互枢转时,不易产生上、下滑动的情形,而同时为螺合关系,更能在转动中为斜向状的螺牙所止挡,亦也不会产生噪音。图9为本技术实际运用状态图。附图中的参号说明1、第一枢接件 2、第二枢接件3、枢接耳 4、枢接耳5、定位销 10、第一枢接件 11、枢接部111、螺孔112、穿孔 12、枢接部 121、螺孔 122、穿孔13、固定孔 20、第二枢接件 21、枢接部211、螺孔212、穿孔 22、固定孔 30、螺杆 301、头部302、头部 31、外螺纹 32、平直段33、外螺纹34、外螺纹 35、外螺纹 36、平直段37、外螺纹40、第一枢接件 41、枢接部 411、螺孔 42、枢接部421、螺孔 43、固定孔 44、置放板441、螺孔442、调整螺丝 45、限位块 451、凸缘 46、弹簧50、第二枢接件 51、枢接部 511、螺孔 512、定位口52、固定孔 60、螺杆请先参阅图2、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第一枢接件10,以铁板卷曲成形,并于卷曲处设有两对应的枢接部11、12,该两枢接部11、12于卷曲成形后同轴冲压出对应的螺孔111、121,如此加工可有效降低成本,达生产快速,且该第一枢接件10具有数个固定孔13而受螺丝固定于预定位置处;一第二枢接件20,亦以铁板卷曲成形,并在卷曲处设有一枢接部21,该枢接部21卷曲成形后冲压出螺孔211,而相对应于第一枢接件10的两螺孔111、121,且该第二枢接件20具有数个固定孔22而受螺丝固定于预定处;一螺杆30,具有一头部301,该头部301为可供十字起子结合而驱动的十字头,并由头部301延伸出一全段的外螺纹31,而螺设于第一、二枢接件10、20的枢接部11、12、21。而如图4所示,为螺杆30螺设于第一、二枢接件10、20的枢接部11、12、21,使得螺杆30的外螺纹31与螺孔111、121、211螺合,藉此第一、二枢接件10、20以螺杆30为枢转中心相互枢摆时,不易产生上、下滑动的情形,而由斜向状的螺牙所止挡,亦也不会产生噪音,同时藉由螺杆30与螺孔111、121、211的螺合关,而能控制枢接部11、12与枢接部21间的结合间隙。而如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结构特征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惟相同结构部份的标号则继续延用,而不同处在于,第二枢接件20的枢接部21具有一穿孔212相对应于第一枢接件10的螺孔111、121,而螺杆30于中段位置设有一平直段32,而于平直段32靠近头部301位置及末端位置各设有一段外螺纹33、34,俾使该螺杆30穿设于第一、二枢接件10、20枢接部11、12、21时,其平直段32容置于穿孔212内,而两外螺纹33、34则与螺孔111、121螺合,而在第一、二枢接件10、20相互枢转时,亦可防止相对滑动的产生。而如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其结构特征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惟相同结构部份的标号则继续延用,而不同处在于,第一枢接件10枢接部11、12具有穿孔112、122,而相对应于第二枢接件20的螺孔211,而螺杆30于中段位置设有一外螺纹35,该外螺纹35靠近头部301位置及末端位置各设有一平直段36、37,俾使该螺杆30穿设于第一、二枢接件10、20枢接部11、12、21时,其平直段36、37容置于穿孔112、122内,而外螺纹35则与螺孔211螺合,而在第一、二枢接件10、20相互枢转时,亦具有防止相对滑动的产生,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而如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其显示螺杆30的头部302亦可为可供六角扳手结合而驱动的六角头。再如图8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其显示第一枢接件40具有两枢接部41、42,枢接部41、42具有螺孔411、421,第一枢接件40亦具有数个固定孔43,而在两枢接部41、42间设有一L形置放板44,使一限位块45置放,而该置放板44具有一螺孔441俾使一调整螺丝442螺设而抵制于限位块45,而限位块45侧边设有两凸缘451而卡合于置放板44侧缘,且限位块45底边装设有弹簧46,而第二枢接件50具有枢接部51,枢接部51具有螺孔511以及于螺孔511侧边开设一定位口512,而第二枢接件50亦具有数个固定孔52,使第一、二枢接件40、50结合时,利用两短螺杆60分别上下螺设于螺孔411、511间,以及螺孔421、511间,同时利用限位块45而能选择性地弹性卡固于定位口512内,达到限位效果,且调整螺丝442可调整抵制限位块45卡固于定位口512的深度,因此本实施例藉由螺杆60与螺孔411、421、511的螺合,亦能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功效。最后如图9所示,其为本技术铰链实际运用于门板与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虹颐
申请(专利权)人:江虹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