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杆夹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2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杆夹组件和车辆。该坐杆夹组件包括:抱箍,所述抱箍中具有柱孔,所述柱孔供座管穿过;把手,所述把手旋转连接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把手被配置为能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把手挤压所述抱箍以缩小所述柱孔的直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抱箍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降低把手过度旋转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杆夹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坐杆夹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自行车等代步车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共享单车行业迅速发展,自行车的应用量得到大幅提升。不同于传统的私人自行车的应用环境,共享单车的应用特点包括:用户不固定、应用路况不确定、等时间段中反复使用次数不稳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所面临的应用条件更多样化、更复杂,车辆长时间处在公共场所,损坏的风险较高。传统自行车的一些零部件结构并不适应这种应用条件。不同用户的身高不同,不同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经常需要对车座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自身需要。但是,现有的应用于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的座椅调节装置使用不便。一方面,用户在扳动调节把手时不确定扳动到什么位置才能够将坐杆的高度锁紧或者松开。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调节装置的操作容易出现扳动不到位或扳动过度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会对调节装置造成损伤,造车车座无法正常锁紧。另一方面,调节装置有时会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致使用户难以扳动调节把手或者无法锁紧车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坐杆夹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坐杆夹组件,包括:抱箍,所述抱箍中具有柱孔,所述柱孔供座管穿过;把手,所述把手旋转连接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把手被配置为能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把手挤压所述抱箍以缩小所述柱孔的直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抱箍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限位固定。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具有倾斜端面的旋转偏心垫片,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与把手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抱箍包括抱箍主体和具有倾斜端面的固定偏心垫片,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与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倾斜端面与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倾斜端面相互抵接,所述旋转偏心垫片和固定偏心垫片形成旋转配合,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旋转偏心垫片挤压所述固定偏心垫片。可选地,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从所述倾斜端面的边缘处延伸出侧墙,所述侧墙平行于旋转偏心垫片自身的旋转轴线,所述侧墙与所述倾斜面围合形成容纳区,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容纳区中;或者,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从所述倾斜端面的边缘处延伸出侧墙,所述侧墙平行于旋转偏心垫片自身的旋转轴线,所述侧墙与所述倾斜端面围合形成容纳区,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容纳区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在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侧墙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在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侧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在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在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侧墙的内表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抱箍主体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凸起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被配置为能嵌于所述凹陷结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结构的数量的凸起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凹陷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凹陷结构的数量的凸起结构;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每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一一对应嵌于一个所述凹陷结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两组凹陷结构,其中一组包括三个凹陷结构,另外一组包括另外三个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三个凸起结构,三个所述凸起结构被配置为能分别一一对应嵌于第一组的三个所述凹陷结构中,也能分别一一对应嵌于第二组的三个凹陷结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挡块;所述第一定位部为从所述抱箍上伸出的挡沿,和/或,所述抱箍自身的边缘作为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被配置为能与第二定位部相互抵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具有中管;上述的坐杆夹组件,所述坐杆夹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管上;坐杆,所述坐杆通过所述柱孔插入所述中管;所述坐杆夹组件被配置为当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抱箍锁紧所述坐杆。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能够对把手相对于抱箍的位置形成限位,从而为用户提示把手扳动到位的提示。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坐杆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坐杆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坐杆夹组件的零件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偏心垫片与旋转偏心垫片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偏心垫片与旋转偏心垫片的轴向视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偏心垫片与旋转偏心垫片的轴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坐杆夹组件,该坐杆夹组件包括抱箍1和把手2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所述抱箍1上具有柱孔11,所述柱孔11供坐杆从中穿过。所述把手2则旋转连接在所述抱箍1上,用于控制抱箍1锁紧坐杆或松开坐杆。通过扳动等操作,可以使把手2旋转到锁紧位置,把手2对抱箍1施加挤压作用力,使得所述柱孔11的直径缩小,实现对坐杆的锁紧。通过扳动把手2,还可以使把手2旋转到打开位置,当把手2位于打开位置时,把手2对抱箍1施加的挤压作用力减弱或者解除对抱箍1施加挤压作用力。这样,所述抱箍1在自身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使柱孔11扩大,从而松开位于柱孔11中的坐杆。此时,用户可以自由升降坐杆和座椅。图1示出了把手2处在锁紧位置的状态,图2示出了把手2处在打开位置的状态。该坐杆夹组件可以设置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车辆的中管上,或者其它用于设置车座的位置,本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制。所述坐杆夹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32,第一定位部31与第二定位部32用于对旋转到特定位置的把手1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定位部31设置在所述抱箍1上,所述第二定位部32则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第二定位部32能够随所述把手2旋转。当所述把手2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32可以与第一定位部31形成相互限位固定,从而防止把手2过度旋转。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杆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所述抱箍中具有柱孔,所述柱孔供座管穿过;把手,所述把手旋转连接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把手被配置为能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把手挤压所述抱箍以缩小所述柱孔的直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抱箍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限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杆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所述抱箍中具有柱孔,所述柱孔供座管穿过;把手,所述把手旋转连接在所述抱箍上,所述把手被配置为能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打开位置,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把手挤压所述抱箍以缩小所述柱孔的直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抱箍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上,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和/或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限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杆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具有倾斜端面的旋转偏心垫片,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与把手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抱箍包括抱箍主体和具有倾斜端面的固定偏心垫片,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与所述抱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倾斜端面与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倾斜端面相互抵接,所述旋转偏心垫片和固定偏心垫片形成旋转配合,当所述把手旋转到锁紧位置时,所述旋转偏心垫片挤压所述固定偏心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杆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从所述倾斜端面的边缘处延伸出侧墙,所述侧墙平行于旋转偏心垫片自身的旋转轴线,所述侧墙与所述倾斜端面围合形成容纳区,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容纳区中;或者,所述旋转偏心垫片从所述倾斜端面的边缘处延伸出侧墙,所述侧墙平行于旋转偏心垫片自身的旋转轴线,所述侧墙与所述倾斜端面围合形成容纳区,所述固定偏心垫片位于所述容纳区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杆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在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侧墙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在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侧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在所述固定偏心垫片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在所述旋转偏心垫片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军吕治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