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479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0.3%,木质醋液0.5‑1.5%,生物降解菌剂0.5‑1.5%。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菌剂和木质醋液均为自然环境产物,对环境无毒无害;除臭效果明显,与采用化学方式和物理化学综合方式去除恶臭的方法对比,成本降低30%以上;抑制恶臭物质的有效时间增加,一次投加处理剂,连续40‑45天能够保持场站无异味,整个工作场站空间内无异味,采用四合一(硫化氢、甲烷、CO、CO2)检测仪在污水罐口未检测到硫化氢气体,其他方法有效去除时间6‑10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含油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原油开采过程中,采出液从井口经增压站、计量接转站、联合站和集中处理站的过程中,采出液中的水被不同程度的分离出来,这些含油的废水存储在大小不同的储罐中。经分析,这类含油废水中含有羰基硫、硫醇、二硫化碳、甲硫醚、塞酚等含硫恶臭有机物等,这些含硫物质在废水中硫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恶臭气体硫化氢,威胁作业场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影响场站工作环境。目前这类含油废水中恶臭物质的处理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化学除臭法、物化除臭法和生物除臭法等几种.探讨较多的有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高铁酸盐法等。由于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所应用的脱硫剂大多具有危险性和化学毒性,对环境不友好,用量较大,使用成本高,且一旦停止使用,恶臭物质会继续产生。生物除臭法采用的工艺主要是通过生物吸收、生物滤池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这与废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相似,采用曝气方式处理,处理工艺限制了现有厌氧性恶臭物质降解菌的活性,降低处理效率.同时易产生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提高恶臭物质降解效率和作业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0.3%,木质醋液0.5-1.5%,生物降解菌剂0.5-1.5%。所述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木质废料切断,用粉碎机粉碎后放置在预制发酵池中,添加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1-2%的畜禽粪便和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0.5-1%的尿酸或硫酸铵,然后加入水后充分搅匀,使水含量达到50-60%,覆盖塑料膜,放置3-5天后过滤,去掉废渣,保留浸出液;步骤2)采用平板划线法,在浸出液中提纯、分离出醋酸杆菌;步骤3)将分离出的醋酸杆菌放入糖液培养基,在种子罐中30℃恒温培养48小时,然后将种子罐中发酵液取出,在发酵罐中30℃恒温进行扩量发酵2-3天,即得到成品。所述生物降解菌剂由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组成,质量比为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1-5:0.5-1.5:1-5。所述木质醋液的制备过程为将步骤1)中得到的浸出液加热沸腾3-5分钟去处其中的杂菌,冷却后即可。所述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1011个/cm3。所述糖液培养基由水和以占水的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物质组成:蔗糖5%、酵母膏1%、蛋白胨0.8%、磷酸二氢钾0.43%、硫酸镁0.25%。所述木质废料包括枝桠柴、次小薪材、木材的下脚料。所述生物降解菌剂中的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的质量比为1:1:1。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污水质量计算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的用量;步骤2)将木质醋液加入溶解罐中,加入为木质醋液质量100倍的水稀释;步骤3)将木质醋酸杆菌菌剂分为三等份,分三次加入溶解罐中,每次间隔时间24小时,制成含有木质醋酸杆菌的高活性恶臭物质抑制剂,保持溶解罐中液体的温度20℃-40℃;步骤4)将高活性恶臭物质抑制剂和生物降解菌剂同时加入污水罐中,保持污水罐中液体温度2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菌剂和木质醋液均为自然环境产物,对环境无毒无害;除臭效果明显,与采用化学方式和物理化学综合方式去除恶臭的方法对比,成本降低30%以上;抑制恶臭物质的有效时间增加,一次投加处理剂,连续40-45天能够保持场站无异味,整个工作场站空间内无异味,采用四合一(硫化氢、甲烷、CO、CO2)检测仪在污水罐口未检测到硫化氢气体,其他方法有效去除时间6-10天。下面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0.3%,木质醋液0.5-1.5%,生物降解菌剂0.5-1.5%。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是抑制滋生恶臭物质细菌的生物产品,生物降解菌剂用于分解去除恶臭物质,木质醋液为木质醋酸菌的繁殖、代谢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同时抑制滋生恶臭物质的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恶臭物质生成。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木质醋液0.5%,生物降解菌剂0.5%。所述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木质废料切断,用粉碎机粉碎后放置在预制发酵池中,添加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1-2%的畜禽粪便和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0.5-1%的尿酸或硫酸铵,然后加入水后充分搅匀,使水含量达到50-60%,覆盖塑料膜,放置3-5天后过滤,去掉废渣,保留浸出液;步骤2)采用平板划线法,在浸出液中提纯、分离出醋酸杆菌;步骤3)将分离出的醋酸杆菌放入糖液培养基,在种子罐中30℃恒温培养48小时,然后将种子罐中发酵液取出,在发酵罐中30℃恒温进行扩量发酵2-3天,即得到成品。在本实施例中,生物降解菌剂由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组成,质量比为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1:1:1。所述木质醋液的制备过程为将步骤1)中得到的浸出液加热沸腾3-5分钟去处其中的杂菌,冷却后即可。所述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1011个/cm3。所述糖液培养基由水和以占水的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物质组成:蔗糖5%、酵母膏1%、蛋白胨0.8%、磷酸二氢钾0.43%、硫酸镁0.25%。所述木质废料包括枝桠柴、次小薪材、木材的下脚料。本专利技术原理:油田作业场站污水罐(池)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来源主要为系统中有机硫化物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产生的硫化氢、其他细菌滋生导致水质恶化和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恶臭味。本专利技术通过木质醋液的加入改变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存环境,木质醋酸杆菌作为系统的优势菌与硫酸盐还原菌争夺生存环境,共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代谢及硫化氢的生成;乳酸菌类能够利用分解有机物保持系统酸性环境在合适的pH范围内;芽孢杆菌类能够分解系统中剩余少量的原油和有机物,抑制恶臭产生。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2%,木质醋液1%,生物降解菌剂1%。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生物降解菌剂由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组成,质量比为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2.5:1:2.5。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3%,木质醋液1.5%,生物降解菌剂1.5%。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生物降解菌剂由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组成,质量比为醋杆菌类:乳杆菌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0.3%,木质醋液0.5‑1.5%,生物降解菌剂0.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木质醋酸杆菌菌剂、木质醋液、生物降解菌剂组成,以占污水的质量百分比计,木质醋酸杆菌菌剂0.1-0.3%,木质醋液0.5-1.5%,生物降解菌剂0.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醋酸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木质废料切断,用粉碎机粉碎后放置在预制发酵池中,添加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1-2%的畜禽粪便和占木质废料质量百分比为0.5-1%的尿酸或硫酸铵,然后加入水后充分搅匀,使水含量达到50-60%,覆盖塑料膜,放置3-5天后过滤,去掉废渣,保留浸出液;步骤2)采用平板划线法,在浸出液中提纯、分离出醋酸杆菌;步骤3)将分离出的醋酸杆菌放入糖液培养基,在种子罐中30℃恒温培养48小时,然后将种子罐中发酵液取出,在发酵罐中30℃恒温进行扩量发酵2-3天,即得到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降解菌剂由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组成,质量比为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1-5:0.5-1.5: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中恶臭物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醋液的制备过程为将步骤1)中得到的浸出液加热沸腾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玲周娟邱奇赵敏杨琴刘沛华任鹏李岩李照林任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