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调节合页,包括框铰页、扇铰页以及活动连接框铰页、扇铰页的铰芯,所述框铰页与扇铰页分别形成有安装孔,其中一安装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铰芯收容在两安装孔内,铰芯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第一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三维调节合页还包括一连接页,所述连接页活动连接在所述扇铰页上,所述连接页和扇铰页之间设置有用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二维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用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三维位置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扇铰页的外边缘增加一连接页,在门扇或者窗户安装完成之后,再需要调整合页时,用户仅需旋开门扇或者窗户,在没有任何位置阻挡的扇铰页边缘进行调节,非常便于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调节合页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页五金件,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调节,便于使用 的三维调节合页。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三维调节合页一般包括框铰页、扇铰页以及铰芯,所述框铰页 与扇铰页分别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可调螺母以及偏心轴装置。所 述铰芯收容在两安装孔内,铰芯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 上下方向的位置。铰芯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上下方向 的位置。调整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偏心轴装置可以调节铰芯在合页片中的相 对位置,也就是两个合页片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但是,传统的三维调节合页,三维调节的结构都集中在铰芯位置处, 而铰芯是承受整个扇或者窗户重量的中心,在扇或者窗户位置需要调整时 使用者需要费很大气力才能完成合页的调节,而且铰芯轴部位置处连接门 扇与门框或者窗扇与窗框,调节合页时, 一侧是门扇或者窗户,另一侧是 门框或者窗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便于使用的三维调节合页。实现所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维调节合页,包括框铰页、扇铰 页以及活动连接框铰页、扇铰页的铰芯,所述框铰页与扇铰页分别形成有 安装孔,其中一安装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铰芯收容在两安装孔内,铰芯 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第一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三维 调节合页还包括一连接页,所述连接页活动连接在所述扇铰页上,所述连 接页和扇铰页之间设置有用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二维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用 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三维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第二维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连接页背面的调节槽和装设在调 节槽内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连接一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依次穿过连接页 与扇铰页。所述第三维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可在连接页上前后移动的圆头顶推件以 及对应顶推件开设于扇铰页的顶推部。所述顶推部为用来顶靠圆头顶推件的倒角。所述扇铰页一侧卡装有一保护盖。所述框铰页靠近扇铰页的铰芯上套设有保护罩。所述铰芯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框铰页或者扇铰页的安装孔壁上设置 有限制位,所述限位块配合卡入限制位。所述连接页开设有安装扇铰页的凹陷区域。所述扇铰页上开设有一对导槽,两连接螺母分别穿过导槽固定在连接页上。本技术采用所述技术方案,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l)本实用新 型的三维调节合页,通过在扇铰页的外边缘增加一连接页,再在连接页和 扇铰页之间设置第二维的左右位置调节装置和第三维的前后位置调节装 置,把传统的轴部集中调节改为扇铰页上的调节,在门扇或者窗户安装完 成之后,当再需要调整合页时,用户仅需旋开门扇或者窗户,在没有任何 位置阻挡的扇铰页边缘进行调节,非常便于使用;2)本技术的三维调 节合页的第二维的左右位置调节装置和第三维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分别采 用偏心轮结构和倒角结构,调节合页时,仅需旋动偏心轮或者抵顶倒角即 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3)本技术的三维调节合页的扇铰页一侧卡 装有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将连接页、第二维的左右位置调节装置和第 三维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都遮挡起来,不仅美观而且防尘;4)本技术 的三维调节合页的铰芯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配合卡入限制位以防 止铰芯脱落,使得整个三维调节合页的结构更稳固。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调节合页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三维调节合页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三维调节合页的俯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三维调节合页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三维调节合页包括框铰页10、扇铰页40、活 动连接框铰页10、扇铰页40的铰芯20以及活动连接扇铰页40的连接页 60。所述框铰页10固定在门框或者窗框上,框铰页10的页面上开设有若 干个安装孔12。若干固定螺钉14穿过安装孔12可将框铰页10固定在门 框或者窗框上。所述框铰页10在一边缘处巻绕形成一连接套16,所述连 接套16内设置用于收容铰芯20的安装孔。所述扇铰页40包括长页41与短页42。所述长页41在一边缘处巻绕 形成一连接套43,所述连接套43内设置用于收容铰芯20的安装孔。所述 连接套43上开设有一限位孔44。所述连接套43在限位孔44的一端设置 有螺纹。所述扇铰页40的短页42上开设有一对用来连接连接页60的导槽 47。在两导槽47之间的短页42上开设有操作孔49。所述铰芯20收容在框铰页10的连接套16和扇铰页40的连接套43 的安装孔内,活动连接框铰页10和扇铰页40。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内 设有调节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采用可调螺母30,所述铰芯收容 在两安装孔内,铰芯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本技术 第一维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所述铰芯20上设置有限位块(图未示),所述 框铰页10或者扇铰页40的安装孔壁上设置有限制位44,所述限位块配合 卡入限制位44,以防止铰芯20脱落,使得整个三维调节合页的结构更稳 固。所述连接页60对应短页42的导槽47开设有螺孔63。 一对连接螺母 64分别穿过短页42的导槽47固定旋合在螺孔63内,从而将连接页60与 扇铰页40的短页42连接起来。所述连接页60还开设有调节螺孔64。所 述连接页60上下两端开设若干开孔62,所述连接页60通过若干固定螺钉 66穿过开孔62并且固定在门扇或者窗扇上,所述框铰页10利用若干固定 螺钉14分别穿过安装孔12并且固定在门框或者窗框上,从而使得门扇或 者窗扇可相对于门框或者窗框转动。所述连接页60凹陷设置有安装扇铰页 40的短页42的的凹陷区域69。所述短页42收容在凹陷区域69内,并可 在凹陷区域69的限制下产生左右和前后方向的位移。所述连接页60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页60和扇铰页40之间的第二维的 左右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第三维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来调整所述连接页60的左右位置以及前后位置,从而达到调节门扇或者窗扇与门框或者窗框之 间位置的目的。所述第二维的左右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连接页60背面的调节槽 65和装设在调节槽65内的偏心轮70,所述偏心轮70连接一操纵杆72, 所述操纵杆72依次穿过连接页60的调节槽65与扇铰页40的操作孔49, 并裸露在扇铰页40的页面上,以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时,操作者旋转裸 露在扇铰页40的页面上的操纵杆72,所述操作杆72带动偏心轮70转动, 转动的偏心轮70在左右方向上产生位移,并且带动固定在连接页60上的 门扇或者窗扇产生位移,从而达到在左右方向上调整门扇或者窗扇的目的。所述第三维的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可在连接页60上前后移动的圆 头顶推件80以及对应顶推件80开设于扇铰页40的顶推部48。本实施方 式中,所述顶推部48为用来顶靠圆头顶推件80的倒角。所述圆头顶推件 80末端设置有螺纹,可旋合在连接页60的调节螺孔64内。当合页组装完 成之后,所述圆头顶推件80顶靠在扇铰页40的短页42边缘的顶推部48 上,确定门扇或者窗扇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使用时,操作者旋转螺纹固定 在连接页60调节螺孔64内的圆头顶推件80,所述圆头顶推件80随着旋 转方向的不同可产生前后位置的位移。前后移动的圆头顶推件80在顶推部 48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推动连接页6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调节合页,包括框铰页、扇铰页以及活动连接框铰页、扇铰页的铰芯,所述框铰页与扇铰页分别形成有安装孔,其中一安装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铰芯收容在两安装孔内,铰芯的一端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可改变扇铰页在第一维方向上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页,所述连接页活动连接在所述扇铰页上,所述连接页和扇铰页之间设置有用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二维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用来调整连接页的第三维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史丹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