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02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包括:底板、挡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定轮、动轮、连接块、手柄、角度限位块及羊毛毡垫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环形凹槽,第一铰接孔及所述环形凹槽均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凹槽具有第一内周面及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二定位槽;由于所述角度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沿所述环形凹槽的周向滑动的角度,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滑动至所述角度限位块的位置会受到阻挡,解决了手动弯管机对钢管弯折时,弯折角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弯折
,具体涉及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
技术介绍
自动化弯管机的设备购买成本较高,故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企业还保留手动弯管机,手动弯管机弯折时需要人力操作,弯折角度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弯管机弯折角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包括:底板、挡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定轮、动轮、连接块、手柄、角度限位块及羊毛毡垫圈,所述底板水平布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铰接孔及所述环形凹槽均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同轴环绕于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环形凹槽具有第一内周面及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槽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挡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定轮、动轮、连接块、手柄、角度限位块及羊毛毡垫圈,所述底板水平布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铰接孔及所述环形凹槽均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同轴环绕于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环形凹槽具有第一内周面及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槽一一对应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折角度快速调节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挡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定轮、动轮、连接块、手柄、角度限位块及羊毛毡垫圈,所述底板水平布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铰接孔及所述环形凹槽均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同轴环绕于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环形凹槽具有第一内周面及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圆周整列布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上端贯穿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槽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布置;所述羊毛毡垫圈同轴内置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所述挡销设置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侧,所述挡销竖直布置,所述挡销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铰接孔及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铰接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铰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铰接孔的轴线同轴;所述第一转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孔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与所述定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孔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内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并且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沿所述环形凹槽的周向滑动,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与所述动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孔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定轮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金山李东治李辉王志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泰富重工沙洋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