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792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由支架总成与引流调控组件构成;支架总成包括底座、浮动板、横梁及组合筒,横梁下侧固定有可与组合筒密封对接的筒盖,支架总成用于为引流调控组件及引流袋提供支撑;引流调控组件由控制器、用于反馈重量数据的称重传感器、用于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的电磁调节阀、为组合筒提供负压的负压泵、反馈负压值的负压传感器构成,引流调控组件可按预设的引流起始时间、引流量、引流速度及负压值等参数自动控制引流过程。其采用智能化设计,可按预设参数自动控制引流过程,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引流操作的精准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其能够配合引流袋实现负压引流,解决了以往负压引流材料消耗成本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临床医疗中常用的胸腔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ml~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这些液体经不断的形成与吸收而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若由于病变破坏了此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便会形成胸腔积液,临床也称胸水。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肺部多种疾病如炎症、恶性肿瘤、结核、真菌等都可以引起胸腔积液,而肺外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肝硬化、心包积液、腹腔恶性肿瘤、胰腺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胸部外伤等也均为胸腔积液产生的常见病因,当患者胸腔积液量大时,将压迫肺脏、心脏,患者感到气急、胸闷、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因此,临床处理时必须首先对胸腔积液进行充分引流。在大量胸腔积液引流过程中,往往根据病例的病情状况而对日引流次数、每次的引流量、引流速度等临床参数具有特定要求,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引流过程中的临床参数通常都是由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来人为主观控制而实现的,目前的这种人为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往往由于在医嘱的口头传达中产生误解或是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而造成引流过程未能按医生预期方式进行,因引流不当而给病人带来不适及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在引流过程中实时引流量及引流速度通常都是通过人为观察来判断的,误差较大,也使得引流效果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目前的这种控制方式显然会增加了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负担。引流袋是比较常用的医疗用品,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极其适合一次性使用,是临床积液引流中作为末端容器的最佳选择,但是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即其只能适用于常压下的常规胸水引流操作,而无法适用于负压引流之中,如进行负压引流时通常需借助价格较引流袋高的水封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智能化设计,可实现对日引流次数、每次的引流量、引流速度等临床参数进行自动控制,由此保证引流效果,同时还可配合现有引流袋实现负压引流从而降低医用成本的智能胸腔引流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其包括:支架总成,其包括一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一可上下浮动但不会与其脱离的浮动板,浮动板经伸缩机构支撑有一位于其正上方且仅上下位置可调的横梁,伸缩机构上具有可将横梁的上下位置进行锁定的锁止件;浮动板上侧设有一安置座,一仅上端开放的组合筒可经安置座组合于浮动板的上方,横梁的下侧固定有一筒盖,筒盖的下侧设有用于悬挂支撑引流袋的悬撑机构;当引流袋固定于筒盖下侧后,横梁可向下移动至筒盖与组合筒上端密封对接且引流袋进入组合筒腔中,横梁可向上移动至引流袋位于组合筒的上方;引流调控组件,其由控制器以及均可与控制器进行信号传输的称重传感器、电磁调节阀、负压泵、负压传感器构成;称重传感器固定于底座上侧而为浮动板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能够反映浮动板及浮动板上方部件整体重量的重量数据;电磁调节阀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液端位于横梁上侧而用于与引流管末端连接,出液端位于筒盖下侧而用于与引流袋连接,其开启、关闭及开度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泵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气端位于筒盖下侧,出气端位于筒盖上方且安设有排气单向阀,其开启、关闭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传感器安设在筒盖下侧,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筒盖与组合筒密封对接时组合筒内的负压数据;控制器安设在横梁上,其设有输入键、显示屏及手动键,其可对引流过程进行如下的参数预设和调控:A、可预设每次引流的起始时间,并在到达起始时间时开启电磁调节阀,使引流开始;B、可预设每次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量,并通过称重传感器在引流期间反馈的重量数据计算出实际引流量,待实际引流量达到预设的引流量时,关闭电磁调节阀而使引流停止;C、可预设每次引流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速度,并通过称重传感器在引流期间持续反馈的重量数据计算出实际引流速度,来调节电磁调节阀的开度,使实际引流速度与预设的引流速度趋于相等;D、可预设每次负压引流过程中的组合筒内的负压值,并根据引流期间负压传感器持续反馈的负压数据来计算出组合筒内的实际负压值,通过调节负压泵的开关状态,使实际负压值与预设的负压值趋于相等;E、可通过手动键来手动控制电磁调节阀和负压泵的工作状态;电源总成,其安设在横梁上,由蓄电池及多个变压模块构成,用于为引流调控组件中的各耗电元件提供工作电压。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为:将本装置放置在一趋于水平的地面或平台上,将横梁调节至最高位置,将组合筒经安置座固定于浮动板上侧,将引流袋经悬撑机构固定于横梁的下侧,将引流袋与电磁调节阀的出液端相连,调节横梁的位置使筒盖与组合筒上端密封对接;将引流管末端与电磁调节阀的进液端连通,将引流管的前端经穿刺针或留置管而与患者胸膜腔连通;借助手动键使电磁调节阀切换至开启状态、负压泵切换至工作状态,待有少量积液流入引流袋中后,关闭电磁调节阀与负压泵,如果是常压下的引流操作,则稍微向上调整横梁的位置,使筒盖与组合筒脱离而避免组合筒内具有负压,如进行负压引流,则无需调整横梁位置,使组合筒内腔维持密闭状态,此时便完成了积液引流的准备工作;通过输入键对每次引流的起始时间、引流量、引流速度以及负压引流时组合筒内的负压值等参数进行预设,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便可根据预设的参数对整个引流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而无需人为干涉;与此同时,借助手动键也可进行手动引流。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浮动板上设有一存储有清洗液的储液桶,一清洗管的下端与储液桶内腔底部相通;所述电磁调节阀上设有一三通阀,三通阀的三端分别与电磁调节阀的阀腔、出液端及清洗管上端相连,三通阀具有引流模式和清洗模式两个工位,在引流模式下三通阀将电磁调节阀的阀腔与出液端连通,在清洗模式下三通阀将电磁调节阀的阀腔与清洗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的伸缩机构中开有一上下延伸且将其贯穿的内腔B,清洗管从伸缩机构的内腔中由下向上延伸,清洗管位于伸缩机构的内腔B的部分呈螺旋弹簧状,由此可随伸缩机构的伸缩而相应的伸缩。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采用智能化设计,能够配合现有的引流袋进行临床应用,可对每次引流过程中的引流起始时间、引流量、引流速度及负压引流中的负压值等引流参数进行预设,并根据这些预设的引流参数对每次引流过程进行相应的自动化控制,而无需人为干涉,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了因疏忽或操作不当而造成引流不能按预期方式进行这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胸腔积液引流操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充分保证引流效果;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对引流量、引流速度及负压值的控制基于对应传感装置与控制器协调控制,相较现有技术中人工控制更为精准,使得引流效果进一步的得以保证;同时,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配合引流袋可实现负压引流,降低了行负压引流术时的材料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本智能胸腔引流装置结构巧妙,小巧紧凑,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灵活,成本较低,适合在大部分的医疗单位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智能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智能胸腔引流装置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引流调控组件的构成示意图。图5为利用智能胸腔引流装置进行常压引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利用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总成,其包括一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一可上下浮动但不会与其脱离的浮动板,浮动板经伸缩机构支撑有一位于其正上方且仅上下位置可调的横梁,伸缩机构上具有可将横梁的上下位置进行锁定的锁止件;浮动板上侧设有一安置座,一仅上端开放的组合筒可经安置座组合于浮动板的上方,横梁的下侧固定有一筒盖,筒盖的下侧设有用于悬挂支撑引流袋的悬撑机构;当引流袋固定于筒盖下侧后,横梁可向下移动至筒盖与组合筒上端密封对接且引流袋进入组合筒腔中,横梁可向上移动至引流袋位于组合筒的上方;引流调控组件,其由控制器以及均可与控制器进行信号传输的称重传感器、电磁调节阀、负压泵、负压传感器构成;称重传感器固定于底座上侧而为浮动板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能够反映浮动板及浮动板上方部件整体重量的重量数据;电磁调节阀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液端位于横梁上侧而用于与引流管末端连接,出液端位于筒盖下侧而用于与引流袋连接,其开启、关闭及开度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泵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气端位于筒盖下侧,出气端位于筒盖上方且安设有排气单向阀,其开启、关闭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传感器安设在筒盖下侧,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筒盖与组合筒密封对接时组合筒内的负压数据;控制器安设在横梁上,其设有输入键、显示屏及手动键,其可对引流过程进行如下的参数预设和调控:A、可预设每次引流的起始时间,并在到达起始时间时开启电磁调节阀,使引流开始;B、可预设每次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量,并通过称重传感器在引流期间反馈的重量数据计算出实际引流量,待实际引流量达到预设的引流量时,关闭电磁调节阀而使引流停止;C、可预设每次引流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速度,并通过称重传感器在引流期间持续反馈的重量数据计算出实际引流速度,来调节电磁调节阀的开度,使实际引流速度与预设的引流速度趋于相等;D、可预设每次负压引流过程中的组合筒内的负压值,并根据引流期间负压传感器持续反馈的负压数据来计算出组合筒内的实际负压值,通过调节负压泵的开关状态,使实际负压值与预设的负压值趋于相等;E、可通过手动键来手动控制电磁调节阀和负压泵的工作状态;电源总成,其安设在横梁上,由蓄电池及多个变压模块构成,用于为引流调控组件中的各耗电元件提供工作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总成,其包括一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一可上下浮动但不会与其脱离的浮动板,浮动板经伸缩机构支撑有一位于其正上方且仅上下位置可调的横梁,伸缩机构上具有可将横梁的上下位置进行锁定的锁止件;浮动板上侧设有一安置座,一仅上端开放的组合筒可经安置座组合于浮动板的上方,横梁的下侧固定有一筒盖,筒盖的下侧设有用于悬挂支撑引流袋的悬撑机构;当引流袋固定于筒盖下侧后,横梁可向下移动至筒盖与组合筒上端密封对接且引流袋进入组合筒腔中,横梁可向上移动至引流袋位于组合筒的上方;引流调控组件,其由控制器以及均可与控制器进行信号传输的称重传感器、电磁调节阀、负压泵、负压传感器构成;称重传感器固定于底座上侧而为浮动板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能够反映浮动板及浮动板上方部件整体重量的重量数据;电磁调节阀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液端位于横梁上侧而用于与引流管末端连接,出液端位于筒盖下侧而用于与引流袋连接,其开启、关闭及开度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泵安设在横梁上,其进气端位于筒盖下侧,出气端位于筒盖上方且安设有排气单向阀,其开启、关闭由控制器进行控制;负压传感器安设在筒盖下侧,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筒盖与组合筒密封对接时组合筒内的负压数据;控制器安设在横梁上,其设有输入键、显示屏及手动键,其可对引流过程进行如下的参数预设和调控:A、可预设每次引流的起始时间,并在到达起始时间时开启电磁调节阀,使引流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丰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飚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