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良玉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69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包括推注器,所述推注器包括锥形头部、体部、推注杆、前房钩,微型电机,所述锥形头部前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相吻合,后端连接体部前端,在推注器锥形头部中装入折叠后的长条状截囊环,推注杆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将一个正圆的截囊环通过锥形头部一次形变推送至前房钩后抽出;所述前房钩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通过锥形头部将进入前房钩恢复正圆的截囊环二次形变后勾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指定位置形成指定直径的正圆形囊口,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手术风险。由于用微型电机带动进行截囊操作,取代了一般的手术器械,具有截囊迅速、开口圆整规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白内障晶体摘除术,特别是超生乳化晶状体吸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CCC)是一个关键的步骤,一个高质量CCC会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关系密切。目前主要是用手工的方法进行CCC,先在角膜缘处作一切口,再用手术器械(如截囊针)在晶体前囊上截囊,撕开一圆形窗口,使晶体皮质及核显露,然后将晶体核取出。现有的截囊方式是采用一般的截囊针或撕囊镊进行操作,存在截囊慢等问题;这项技术要求医生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稍有闪失便会出现撕囊口开裂、撕囊口不圆、撕囊口不居中、撕囊口过大或过小等意外。这种情况会增加手术风险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如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等);或在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需要直径6.5-7mm正圆形且位置居中的前囊口)时不能植入。因此手工实施CCC存在较大的风险,但目前尚无精确完成CCC的手术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隧道植入式圆形截囊器,包括推注器,该推注器包括锥形头部、体部、推注杆、前房钩,微型电机,其中锥形头部前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相吻合,锥形头部后端连接体部前端,推注杆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将一个正圆的截囊环通过锥形头部一次形变推送至前房后抽出;所述前房钩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通过锥形头部将进入前房恢复正圆的截囊环二次形变后勾出。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头部后端与体部前端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在该连接方式下,所述截囊环预先一次形变被置于锥形头部中再与体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正圆的截囊环由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或Ni-Ti记忆合金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正圆的截囊环的截囊部分为整个环下面设置有连续排列的尖锐小齿。作为优选,所述微型电机由控制开关控制。作为优选,在推注器锥形头部中通过粘弹剂装入折叠后的长条状截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白内障手术中,避免手工CCC的不确定性,在指定位置形成指定直径的正圆形囊口,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手术风险。由于用微型电机带动进行截囊操作,取代了一般的手术器械,具有截囊迅速、开口圆整规则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装入截囊环(折叠)的植入式圆形截囊器;图2为装入前房钩的植入式圆形截囊器;图中:1、截囊环;2、推注器;3、锥形头部;4、体部,5、推注杆;6、前房钩;7、微型电机,8、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隧道植入式圆形截囊器,包括截囊环1、推注器2、前房钩6、微型电机7。截囊环直径为6.5-7mm,可由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制成,如生物基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也可用Ni-Ti记忆合金。截囊环下面为齿状结构,为连续排列的尖锐小齿。截囊环可在手术时现装入推注器,也可预装入推注器的锥形头部中。推注器包括锥形头部3、体部4、推注杆5,锥形头部后端连接体部前端(可拆卸),锥形头部前端直径为3.0-3.2mm,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相吻合;推注杆位于体部内(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形成活塞结构。前房钩6为一推注器外的辅助零件,其一端为钩状,直径可通过推注器的锥形头部。推注杆用于将截囊环送入前房后,从体部抽出;前房钩用于将已完成截囊任务的截囊环取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白内障手术中需要进行CCC时,第一步:在推注器锥形头部中装入折叠后的截囊环1(长条状)和粘弹剂,将锥形头部与体部相连,并装入推杆5(图1);做白内障隧道切口和辅助切口,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将推注器锥形头部前端插入隧道切口,通过推杆注入长条样截囊环1进入前房;第二步:让截囊环1在前房中央缓慢展开成圆形截囊环1,撤出推注器,在隧道切口和辅助切口内分别进入撕囊镊和辅助勾,移动截囊环1至晶状体前中央位置,按压截囊环1,用其下面的齿状结构压迫晶状体前囊膜,形成指定直径的圆形前囊口;第三步:撕囊镊夹起前囊盖,轻轻抬起截囊环,撤出撕囊镊和辅助勾,再次在隧道切口内插入推注器,此时,推注器已将推注杆5换成了前房钩6(图2),前房钩进入前房后由钩状部轻轻勾起截囊环1,通过推注器锥形头部缓慢退出,反向折叠后收回推注器中,撤出推注器,形成圆形的晶状体前囊口,完成手术步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注器,所述推注器包括锥形头部、体部、推注杆、前房钩,微型电机,所述锥形头部前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相吻合,后端连接体部前端,在推注器锥形头部中装入折叠后的长条状截囊环,推注杆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将一个正圆的截囊环通过锥形头部一次形变推送至前房钩后抽出;所述前房钩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通过锥形头部将进入前房钩恢复正圆的截囊环二次形变后勾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注器,所述推注器包括锥形头部、体部、推注杆、前房钩,微型电机,所述锥形头部前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相吻合,后端连接体部前端,在推注器锥形头部中装入折叠后的长条状截囊环,推注杆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将一个正圆的截囊环通过锥形头部一次形变推送至前房钩后抽出;所述前房钩由微型电机驱动从体部后端插入,通过锥形头部将进入前房钩恢复正圆的截囊环二次形变后勾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内障用智能截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圆的截囊环的截囊部分为整个环下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良玉李艳
申请(专利权)人:姜良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