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锦松专利>正文

茶水分离器及杯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556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器及杯组,茶水分离器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开设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的一部分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当茶水分离器设置于杯体中时,容置筒与杯体之间形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通道与过滤筒的筒底的另一部分相对,以使水能够通过通道并通过过滤筒的筒底的另一部分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杯组通过使杯体倾斜不同方向来选择泡茶或者饮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泡茶时间,从而使茶水浓度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水分离器及杯组
本技术涉及茶水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茶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使用水杯饮用茶水时,为防止茶叶被饮入,在水杯靠近上端口处设置一个筒体,该筒体底部开设过滤孔。使用时,先将茶叶放置水杯中,然后再放置筒体,饮用茶水时,茶水能够通过过滤孔被人饮用,而茶叶不能通过过滤孔而被筒体的底部阻挡。上述水杯存在缺点,茶叶始终浸泡在水中,使得茶水的浓度仅仅靠放入茶叶的多少来控制,并且长时间浸泡茶叶使得茶水的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水分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水分离器,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底为圆缺板或者圆板。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套,所述过滤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所述容置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套接。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以当所述过滤筒设置于杯体中时,所述弹性卡板紧顶所述杯体的内壁以使所述过滤筒固定在杯体中。优选地,所述过滤筒上设置有提梁。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杯组,包括杯体以及茶水分离器,所述茶水分离器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的圆缺板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其中:当所述茶水分离器设置于所述杯体中时,所述容置筒与杯体之间形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以使水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并通过所述过滤筒的筒底流出。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套,所述过滤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所述容置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套接。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以当所述过滤筒设置于所述杯体中时,所述弹性卡板紧顶所述杯体的内壁以使所述过滤筒固定在杯体中。优选地,所述过滤筒上设置有提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茶水分离器及杯组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茶水分离器安装于杯体中后,通过使杯体倾斜不同方向来选择泡茶或者饮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泡茶时间,从而使茶水浓度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杯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茶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茶水分离器中的容置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茶水分离器中的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C向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杯组用于倒茶水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杯组用于泡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0-容置筒;20-连接套;30-过滤筒;31-弹性卡板;32-提梁;33-圆缺板;100-茶水分离器;200-杯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器,该茶水分离器包括容置筒10、过滤筒30以及连接件;容置筒10的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容置筒10的横断面为一圆缺,容置筒10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30的上端敞口,且其筒底为外形适配与容置筒10并用于封盖容置筒10的上端口的圆缺板33(当茶水分离器100用于装设于非透明杯体200时)或者布置于整个筒底的圆板(当茶水分离器100用于装设于透明杯体200时),在此以圆缺板33为例进行说明,圆缺板33上开设过滤孔;过滤筒30通过连接件与容置筒10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过滤筒30的筒底的圆缺板33封盖容置筒10的上端口。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杯组,具体地,杯组包括:杯体200以及设置于杯体200中的茶水分离器100;茶水分离器100包括:容置筒10、过滤筒30以及连接件;容置筒10的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容置筒10的横断面为一圆缺,容置筒10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30的上端敞口,且其筒底为外形适配与容置筒10并用于封盖容置筒10的上端口的圆缺板33,圆缺板33上开设过滤孔;过滤筒30通过连接件与容置筒10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过滤筒30的筒底的一部分封盖容置筒10的上端口;当茶水分离器100设置于杯体200中时,容置筒10与杯体200之间形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通道与过滤筒30的筒底的未被圆缺板33覆盖的区域相对,以使水能够通过通道并通过过滤筒30的筒底未被所述圆缺板33覆盖的区域流出。优选地,容置筒10的横断面为半圆形、扇形、鱼弧形。根据上述可知,当需要泡茶时,首先将过滤筒30与容置筒10分离,然后向容置筒10中添加茶叶,然后,再将过滤筒30与容置筒10对接,过滤筒30的筒底的圆缺板33封盖容置筒10的上端口以防止茶叶从容置筒10的上端口飘出,然后向杯体200内倒入热水,热水经过通过过滤筒30的筒底未被圆缺板33封盖的区域进入杯体200内,然后,如图9所示,使杯体200朝容置筒10一侧倾斜,此时,容置筒10浸入水中,水经过容置筒10的过滤孔进入容置筒10,然后浸泡茶叶,当茶水浓度满足饮者要求后,竖立杯体200;当需要饮茶时,如图9所示,使杯体200朝通道一侧倾斜,水顺着通道,并经过过滤筒30的筒底未被圆缺板33封盖的区域,从而从杯体200的上端口流出,以供饮者饮用。并且,若杯体非透明时,当杯体竖立时,由于容置筒10的截面为圆缺且过滤筒的筒底为圆缺板33,容置筒10和过滤筒30未完全遮蔽杯体200,从而使得饮者能够通过俯视杯体并通过圆缺板33未覆盖的区域而看到茶水的水位(或称液面)。若杯体200透明时,杯体200优选装设过滤筒30的筒底为圆板的茶水分离器100,此时无需俯视杯体200便可观看的液面高度。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件为连接套20,过滤筒30与连接套20的上端套接,容置筒10与连接套20的下端套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6所示,过滤筒30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31,以当过滤筒30设置于杯体200中时,弹性卡板31紧顶杯体200的内壁以使过滤筒30固定在杯体200中。优选地,过滤筒30上设置有提梁32,以一定力上拉提梁32时,可使过滤筒30与容置筒10分离,从而方便添加茶叶。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壁和筒底均开设过滤孔,所述容置筒的横断面为一圆缺,所述容置筒用于容纳茶叶;过滤筒,其上端敞口,且其筒底用于封闭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开设有过滤孔;连接件,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置筒可拆卸式的对接以使所述过滤筒的筒底封盖所述容置筒的上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的筒底为圆缺板或者圆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套,所述过滤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所述容置筒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外延的弹性卡板,以当所述过滤筒设置于杯体中时,所述弹性卡板紧顶所述杯体的内壁以使所述过滤筒固定在杯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上设置有提梁。6.一种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以及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松
申请(专利权)人:黄锦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