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3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该组合物以丁虫腈和苦参碱复配而成,二者的质量比为0.2~20:1,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0%。丁虫腈和苦参碱复配在防治棉叶螨和棉蚜方面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扩大了杀虫谱,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个靶标,减少防治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属于农药

技术介绍
丁虫腈(flufiprole),化学分子式:C16H10Cl2F6N4OS,化学名称:1-(2,6-二氯-a,a,a-三氟对甲苯基)-5-甲代烯丙基胺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是吡唑类广谱性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机理新颖、独特、活性高,主要是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具有胃毒、触杀及一定的内吸作用,可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玉米、果树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的幼虫及成虫,持效期长,特别是对水稻、蔬菜害虫的活性显现了与锐劲特同等的效力,而且对鱼低毒,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苦参碱(Matrine)是生物碱,由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备而成的,是一种天然植物农药,能在自然界降解。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对鳞翅目昆虫如菜青虫、茶毛虫、小菜蛾、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以及茶小绿叶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等都有理想的防效。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环境和天敌友好,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农药。农药复配是当前农药发展的趋势。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病虫草害抗药性的产生,是农业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丁虫腈和苦参碱进行复配目前尚无报道。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又称瓜蚜,属半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害虫,主要通过取食作物汁液和传播病毒病造成危害。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液,使叶面出现黄斑、红叶和落叶等危害症状,形似火烧,俗称“火龙”。棉蚜(棉叶螨)对棉花的危害都很大。目前,棉蚜(棉叶螨)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随着杀虫(杀螨)药剂的广泛使用,并且长期单一重复超量使用,棉蚜(棉叶螨)对现有的化学药剂也逐渐产生抗性。因此,研究开发安全、高效及作用机理不同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新型复配农药品种,不仅有助于扩大杀虫谱,延缓害虫的抗药性产生,而且可以节约成本,降低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兼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效果的新型复配组合物。该组合物以丁虫腈和苦参碱复配而成,扩大杀虫谱,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是综合防治害虫、害螨的重要手段,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个靶标,减少防治成本”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助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为丁虫腈和苦参碱,二者的质量比为0.2~20:1,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0%。优选的,丁虫腈和苦参碱,二者的质量比为4~10:1。本专利技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加入助剂可以配制成的农药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等,优选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农业上常用的助剂,按照常用的农药制备方法制备成相应的剂型。也可以用丙酮或其它合适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并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Triton-X100配制成母液,备用。其中,该杀虫杀螨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其组分及其重量比为:丁虫腈1~60%,苦参碱0.5~20%,分散剂0~10%、润湿剂5~10%,填料补足100%。可湿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先用填料将苦参碱吸附,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可湿性粉剂。其中,所述的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陶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为分散剂NNO(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酸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在防治棉蚜或者棉叶螨,以及对棉蚜和棉叶螨进行同时防治中的用途。采用上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防治棉蚜的方法为:将上述杀虫杀螨组合物加水稀释后,于棉花蚜虫/棉叶螨发生盛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有效成分用量为:20~30g/公顷。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明:采用25%丁虫腈·苦参碱(4:1)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蚜,提高了棉蚜的速效性、杀虫效果和持效期,一次施药可达到防治的目的,并且降低了用药量,节本省工。丁虫腈和苦参碱复配在防治棉叶螨方面也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由于棉叶螨和棉蚜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可重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尤其适用于对棉蚜和棉叶螨进行同时防治,达到“一药两防”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2%丁虫腈·苦参碱(1:5)可湿性粉剂配比(重量比):丁虫腈2%,苦参碱10%,拉开粉5%、分散剂NNO3%,木质酸磺酸钠2%、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先用填料将苦参碱吸附,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25%丁虫腈·苦参碱(4:1)可湿性粉剂配比(重量比):丁虫腈20%,苦参碱5%,拉开粉7%、分散剂NNO3%,木质酸磺酸钠2%、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先用填料将苦参碱吸附,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可湿性粉剂。实施例3:18%丁虫腈·苦参碱(5:1)可湿性粉剂配比(重量比):丁虫腈15%,苦参碱3%,拉开粉6%、分散剂NNO3%,木质酸磺酸钠3%、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先用填料将苦参碱吸附,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可湿性粉剂。以下结合试验例来说明其效果。试验例1:一种含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对棉蚜室内毒力测定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准确称取一定量的A、B以及A和B不同配比的原药,将A和B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分别设置为:丁虫腈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1:30~8:1。用丙酮或其它合适的有机溶剂溶解,并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Triton-X100配制成母液。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试验。棉蚜的毒力测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从田间采回带有足够数量蚜虫(伏蚜)的新鲜棉苗(或棉叶),棉田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近期未施用药剂。剔除僵蚜和若蚜,使每株(或每叶)棉苗上剩余30头左右的成蚜,在调查完蚜虫基数后,将待测农药母液用自来水按照等比梯度配制成5~7个系列浓度,将带虫棉苗(或棉叶)浸入不同浓度药液中5秒钟,取出晾干后放入有盖的塑料养虫盒(上、下口径分别为6cm、4.5cm,高度为7cm)中保湿培养,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并设不含任何药剂的自来水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将接虫后的养虫盒放置于(26±1)℃、RH60±10%、光暗比为16h/8h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处理24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以小毛笔轻轻触动蚜虫足和触角无反应为死亡。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丁虫腈和苦参碱及二者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对棉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丁虫腈和苦参碱对棉蚜的联合毒力注:b±SE是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加上其标准误。由表1可以看出,丁虫腈和苦参碱按1:30、1:20、1:10、1:5、1:1、2:1、4:1和8:1复配后,其中以1:5、1:1、2:1、4:1复配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针对棉蚜,本专利技术的二元复配杀虫杀螨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助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为丁虫腈和苦参碱,二者的质量比为0.2~20:1,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和助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分为丁虫腈和苦参碱,二者的质量比为0.2~20:1,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1~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丁虫腈和苦参碱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丁虫腈和苦参碱的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丽马艳任相亮王丹宋贤鹏马小艳马亚杰胡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