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08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包括插入端部、尾部以及连接块;插入端部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并且第一针脚的长度大于第二针脚的长度,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的固定端彼此相交并均穿过连接块与尾部连接,自由端彼此分离并均向插入端部内侧弯曲凸出,从而在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在结构上相对于原来的结构长度更短,在相同端子数下,可以将产品减少约一半的长度,在每列端子排布的数量由双触点升级为四触点,从而达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的目的,在相同空间内大大提供通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卡类连接器为双面各一排的金手指端子设计,以及对应的插卡也是双面各一排的金手指设计。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率,一般通过增加端子数量来提高,但是这就会导致整个连接器长度变长,产品空间结构变大,从而不利于小型化、微型化生产。此外,在现有的连接端子中,端子数量都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以解决现有传输通量和结构小型化不能同时兼顾、以及连接端子选择性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包括:插入端部、与插入端部连接的尾部以及设置在插入端部和尾部连接处的连接块;其中,插入端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分别位于插入端部外侧和内侧的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并且第一针脚的长度大于第二针脚的长度,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的固定端彼此相交并均穿过连接块与尾部连接,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彼此分离并均向插入端部内侧弯曲凸出,从而在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针脚包括直型主杆以及与直型主杆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呈弯钩状,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的内侧并且自由端的开口朝向连接块。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针脚包括弧形主杆以及与弧形主杆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呈弧形,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的内侧,自由端的末端向远离连接块且朝向插入端部外侧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针脚包括弧形主杆以及与弧形主杆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呈弧形,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的内侧,自由端的端末向远离连接块且朝向插入端部外侧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针脚的自由端的端末向插入端部的外侧延伸,使得第二针脚的自由端的端末相较于第一触点而言,靠近插入端部的外侧设置。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针脚包括直型主杆以及与直型主杆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呈弯钩状,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的内侧并且自由端的开口朝向连接块。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块为具有至少一对相互平行的接触面的塑料块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块在形状上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合、两个正方体的结合、两个长方体的结合,或者其他异性结构,只要满足至少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接触面,并且该接触面与端子插入方向垂直,以便能够将多个连接端子通过连接块的两个接触面排列成一排,实现端子的模块化。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尾部包括与第一端子对应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与第一针脚连接的第三针脚以及与第二针脚连接的第四针脚。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端子并排设置在壳体内。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连接端子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包括插入端部、尾部和连接块,通过连接块单个分离的端子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模块化的连接端子器件。本专利技术将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设置呈两个对称的第一端子结构,每个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从而在整个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形成4个接触点,进而在相同的空间内将现有的2个接触点翻倍,提高了连接端子的传输通量,达到节省空间、节省成本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块将对称的两个第一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客户对传输通量的不同需求调整连接端子的数量,具有多样化的选择性,拓宽连接端子的应用范围。同时,由于连接块的存在,还可以增强连接端子整体稳固性,延长整个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在结构上相对于原来的结构长度更短,在相同端子数下,可以将产品减少约一半的长度,在每列端子排布的数量由双触点升级为四触点,从而达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的目的,在相同空间内大大提供通流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连接端子;110-插入端部;111-第一端子;112-第一针脚;113-第二针脚;114-第一触点;115-第二触点;116-固定端;117-自由端;120-尾部;121-第二端子;122-第三针脚;123-第四针脚;130-连接块;200-连接器;21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照图1,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100包括:插入端部110、与插入端部110连接的尾部120以及设置在插入端部110和尾部120连接处的连接块130。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插入端部110包括两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端子111。两个第一端子111彼此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11的数量还可以是更多,可以是从成对的双数,例如4个,也可以是单数,例如3个,甚至更多。本专利技术优选为2个组成一对,便于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组装。第一端子111包括分别位于插入端部110外侧和内侧的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并且第一针脚112的长度大于第二针脚113的长度。如图2所示,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均为薄片体。请参照图1和图2,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的固定端116彼此相交并均穿过连接块130与尾部120连接,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彼此分离并均向插入端部110内侧弯曲凸出,从而在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分别形成第一触点114和第二触点11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针脚112包括直型主杆以及与直型主杆连接的自由端117。自由端117呈弯钩状,自由端117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110的内侧并且自由端117的开口朝向连接块130。第一针脚112的弯钩状自由端117,其凸出的部分形成传输通量的第一接触点。第二针脚113相对于第一针脚112倾斜设置,其包括弧形主杆以及与弧形主杆连接的自由端117。第二针脚113弧形主杆弯曲的弧度以保证其自由端117与第一针脚112不接触为宜。而且,“弧形”并非绝对指弧线形,也没非仅限定为连续的弧形段,可以是在第二针脚113主杆某一个或某几个形成的间断式的弧形段,整个主杆部分还可以包括直线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满足第一针脚112和第二针脚113一端连接、另一端分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如图2所示,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呈弧形,且自由端117凸出的部分位于插入端部110的内侧,以在此处形成用于传输通量的第二触点115。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的端末向远离连接块130的方向延伸。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的端末向插入端部110的外侧延伸,使得第二针脚113的自由端117的端末相较于第一触点114而言,靠近插入端部110的外侧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对第二针脚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端部、与所述插入端部连接的尾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端部和所述尾部连接处的连接块;其中,所述插入端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入端部外侧和内侧的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并且所述第一针脚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针脚的长度,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固定端彼此相交并均穿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尾部连接,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彼此分离并均向插入端部内侧弯曲凸出,从而在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端部、与所述插入端部连接的尾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端部和所述尾部连接处的连接块;其中,所述插入端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入端部外侧和内侧的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并且所述第一针脚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针脚的长度,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固定端彼此相交并均穿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尾部连接,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彼此分离并均向插入端部内侧弯曲凸出,从而在所述第一针脚和所述第二针脚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脚包括直型主杆以及与所述直型主杆连接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呈弯钩状,所述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插入端部的内侧并且所述自由端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脚包括弧形主杆以及与所述弧形主杆连接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呈弧形,所述自由端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插入端部的内侧,所述自由端的末端向远离所述连接块且朝向所述插入端部外侧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超郭荣哲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