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580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所述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包括:蜂巢板组,所述蜂巢板组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层蜂巢板,每一层的所述蜂巢板的蜂巢孔与相邻层的所述蜂巢板的至少三个蜂巢孔连通;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蜂巢板组的一侧密闭连接;以及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与所述蜂巢板组的另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用来进液/出液的第一流道,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用来出液/进液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蜂巢板上的第一区蜂巢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蜂巢板上的第二区蜂巢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高液体冷板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
本技术属于冷夜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
技术介绍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输变电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应的功能元件晶闸管,IGCT,方块电阻等电子设备的功率将大大增加,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将直接影响整机的可靠性和全局电网的运营安全,故而发热元器件的有效散热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应用的特殊性,散热产品解决的不仅仅是热性能、均温性和压降问题,还要考虑到进出口可调换、加工成本、加工难易度以及节能环保等要求。传统的液冷板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应用,可以将其概括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埋管式液冷板,二是在基板上加工流道,三是独特翅片嵌入基材作为散热片。第一种方案因管子的尺寸将约束流道排布,换热面积少,换热效率低,均温性差,压降大且结构复杂;第二种方案虽可灵活分布流道,但是机加工量大,造价高,流道换热面积受尺寸限制,换热效率低,第三种方案较前两种机加量少,换热效率有所提升,但因翅片本身结构的限制,对于类似圆形的热源流道排布受限,即流道的排布不能与热源形状完全贴合,影响热性能和均温性。以上三种液冷板的散热方式都是依靠冲刷与热源的接触面来进行散热,往往由于功率器件的尺寸是固定的,导致了在有限的功率元器件尺寸下的有效流道不足,需要布置更多的有效流道来满足越来越高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本技术能够提高特冷板的散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该液冷板包括:蜂巢板组,所述蜂巢板组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层蜂巢板,每一层的所述蜂巢板的蜂巢孔与相邻层的所述蜂巢板的至少三个蜂巢孔连通,实际生产中,在所述蜂巢板的边缘部分的蜂巢孔不可能与相邻层的至少三个蜂巢孔连通,但这不会影响所述蜂巢板之间交错液体流道的构筑;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蜂巢板组的一侧密闭连接;以及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与所述蜂巢板组的另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用来进液/出液的第一流道,所述流道板上设有用来出液/进液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蜂巢板上的第一区蜂巢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蜂巢板上的第二区蜂巢孔连通。根据厚度不同,蜂巢板可采用蚀刻、冲压或机加技术来加工,可最大限度保证蜂巢板厚度最薄,同类型产品中重量最轻,整体结构简单,各部件装配后进行焊接,装配部件少,组装工时短,焊接后可靠性高,产品性能一致性高,缩小加工成本。在固定热源大小及位置、固定散热器外形尺寸和冷却剂进口参数(温度和流量)的情况下,对蜂巢板的薄厚程度、个数、蜂巢板上六边形孔(或者四边形和圆形)的尺寸、排列分布模式及进出口个数进行优化计算,每种尺寸的搭配都会形成相应的散热面积和交错流道内不同的冲刷速度,对以上两个指标优化评估后可得到符合热性能指标和压降要求的蜂巢板参数。所述第一区蜂巢孔位于所述蜂巢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区蜂巢孔位于所述蜂巢板的中心。所述第一流道中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蜂巢孔的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中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区蜂巢孔的第二子流道。第一子流道为与热源直径大小相同的圆环状区域,与蜂巢板组相连通,第二子流道为设置在热源中心的小圆环或者小圆形区域,使得流体可在蜂巢板组中从中心处到边缘处均匀分流。所述第一流道中包括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口,所述第二流道中包括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口,所述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子流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子流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口向所述流道板的中部延伸第一预定距离后,通过一段穿过所述流道板厚度方向的流道与所述第一子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口向所述流道板的中部延伸第二预定距离后,通过一段穿过所述流道板厚度方向的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相连通。所述盖板、蜂巢板组与流道板之间焊接。所述蜂巢孔为六边形孔、四边形孔、圆形孔或者异形孔,所述蜂巢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蜂巢板上。所述六边形孔的尺寸、布置方式、蜂巢板的厚度、个数均影响进入各流道区域的流量,从而采用合理的流道布局,提升液冷板表面的均温性并降低压降,避免由于较大温度差导致功率器件的电性能受到影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层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包括两个所述的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中,两个所述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的第一流道互相连通,两个所述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的第二流道互相连通。该双层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为上下对称结构,进出口可互换。两个所述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的流道板焊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蜂巢式三维流道布置设计,能够充分利用热源下有效空间,增加换热面积,并延长流体在流道内的停留时间进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效率;2、本技术的流道板上的蜂巢式孔洞设计,使得流体流入液冷板后将从流道板中心区域均匀扩散分布,流体和固体壁面进行充分接触,增加了相应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同时保证压降小;3、本技术的对称设计,使得安装的可靠性大大增强,能够有效地避免安装失误引发的重大事故;4、本技术能够通过对蜂巢板组内蜂巢单板的个数、尺寸及蜂巢单板上六边形孔洞的尺寸、个数、分布形式、交错流道的形式、进入各板组区域的流量进行优化,采用合理的流道布局,提升液冷板表面的均温性,避免由于较大温度差导致功率器件的电性能受到影响;5、根据厚度不同,本技术可采用蚀刻、冲压或机加技术来加工蜂巢式流道单板,可最大限度保证蜂巢式流道单板厚度最薄,同类型产品中重量最轻,不同种规格的蜂巢单板内部六边形孔形状相同、排布相同,仅位置不同,可使用同种模具加工,成型后分段或错位切割,有效降低模具成本;6、本技术内各部件装配后进行一体式真空焊接,装配部件少,组装工时短,焊接后可靠性高,产品性能一致性高,有效的控制液冷板的加工成本;7、本技术可满足尺寸小、功率大、集成程度高的电子器件散热需求,而且具有散热性能好、压降小、均温性高、强度高、结构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中流道板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流道板的三维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流道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流道板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蜂巢板组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蜂巢板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蜂巢板组上蜂巢孔的错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包括:蜂巢板组(100),所述蜂巢板组(100)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层蜂巢板(110),每一层的所述蜂巢板(110)的蜂巢孔(111)与相邻层的所述蜂巢板(110)的至少三个蜂巢孔(111)连通;盖板(200),所述盖板(200)与所述蜂巢板组(100)的一侧密闭连接;以及流道板(300),所述流道板(300)与所述蜂巢板组(100)的另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流道板(300)上设有用来进液/出液的第一流道(310),所述流道板(300)上设有用来出液/进液的第二流道(320),所述第一流道(310)与所述蜂巢板(110)上的第一区蜂巢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320)与所述蜂巢板(110)上的第二区蜂巢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包括:蜂巢板组(100),所述蜂巢板组(100)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层蜂巢板(110),每一层的所述蜂巢板(110)的蜂巢孔(111)与相邻层的所述蜂巢板(110)的至少三个蜂巢孔(111)连通;盖板(200),所述盖板(200)与所述蜂巢板组(100)的一侧密闭连接;以及流道板(300),所述流道板(300)与所述蜂巢板组(100)的另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流道板(300)上设有用来进液/出液的第一流道(310),所述流道板(300)上设有用来出液/进液的第二流道(320),所述第一流道(310)与所述蜂巢板(110)上的第一区蜂巢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320)与所述蜂巢板(110)上的第二区蜂巢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蜂巢孔位于所述蜂巢板(110)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蜂巢孔位于所述蜂巢板(110)的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式三维流道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10)中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蜂巢孔的第一子流道(311),所述第二流道(320)中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区蜂巢孔的第二子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美许井慧
申请(专利权)人:爱美达上海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