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25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支撑机构与连接机构。灯体由支撑机构支撑,且灯体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之间;灯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灯体包括上灯体与下灯体;上灯体与下灯体平行安装于支撑机构的上下两端,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左右相邻安装于支撑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解决仅有两个灯壳进行照明,光覆盖面小,照明亮度不足,不能满足较高的照明效果的需求的问题,由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四个灯体共同照明避免照明亮度不足。

An LED Spotligh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mps and lanterns, and discloses an LED spotlight, which comprises a lamp body,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 lamp body is supported by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mp body are parallel and adjacent to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the lamp bodi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 lamp body includes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mp body;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mp body are parallel to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mp body are respectively adjacent to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using the new mechanical structure, the schem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only two lamp shells are illuminated, with small light coverage and insufficient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higher lighting effect. The upper lamp body and the lower lamp body are parallel up and down, and adjacent to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respectively, and the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is avoided by four lamp bodies jointly illuminating. Fo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投光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LED投光灯。
技术介绍
LED投光灯使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目前,公告号为CN2064691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LED投光灯,它包括侧板、两个灯壳和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均布在灯壳内,所述侧板焊接在金属外壳两侧,所述侧板顶部呈弧形凸起部,两个所述灯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侧板与灯壳连接。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只能由两个灯壳进行照明,光覆盖面小,照明亮度不足,不能满足较高的照明效果的需求,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LED投光灯,光覆盖面较大,照明亮度强,可满足较高的照明效果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支撑机构与连接机构,所述灯体由支撑机构支撑,且所述灯体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之间;灯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灯体包括上灯体与下灯体;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上下两端,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左右相邻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体通过支撑机构支撑,避免灯体直接与地面接触;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四个灯体实现亮度更强的照明效果,光覆盖面大,满足较高的照明效果的需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定位件与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定位柱配合连接;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左右相邻的上灯体和下灯体之间,且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连接处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固定螺栓孔,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与所述固定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固定螺栓孔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中固定有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与定位柱的配合连接可将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固定,使连接结构更稳定;固定板分别位于相邻的上灯体与下灯体连接处的上下两端,为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提供空间;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对应固定板的位置形成有定位柱,通过定位柱与固定板上的固定螺栓孔的配合,并用固定螺栓固定,分别实现相邻的上灯体与相邻的下灯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固定板朝向上灯体与下灯体内侧的方向延伸并固定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左右两端设有紧固螺栓孔,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与所述紧固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所述紧固螺栓孔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中固定紧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板由固定板向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内侧延伸所得,通过延伸板左右两端的紧固螺栓孔与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对应处的定位柱配合,并用紧固螺栓固定,实现对相邻的上灯体及相邻的下灯体之间的进一步连接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相邻的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相靠近的四个角部处;所述加强板的上下两端均间隔设有若干加强螺栓孔,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与所述加强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加强螺栓孔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中固定加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安装于相邻的上灯体与下灯体相靠近的四个角部处,由此将平行的上灯体与下灯体相互连接,通过加强板上间隔设有的加固螺栓孔与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对应处的定位柱配合,并用加固螺栓固定,实现平行的上灯体与下灯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避免灯头过多造成结构不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固定板、延伸板及加强板错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上均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片,增强散热效果;散热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合理美观;散热片与固定板、延伸板及加强板错开设置,避免散热片与连接机构冲突,设计更合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加强柱,且所述加强柱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上水平方向的加强柱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在散热片上,增强散热片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提手、支撑板与连接板,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连接于相邻的上灯体与相邻的下灯体靠近外侧的后侧壁上;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分别对应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且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后侧壁与所述支撑板对应处沿竖直方向固定有相对的安装柱;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安装柱对应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安装螺栓;所述支撑板向外侧弯折形成连接板,所述提手上部的左右两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下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连接于相邻的上灯体与相邻的下灯体靠近外侧的后侧壁上,形成较稳定的连接;支撑板上分别对应上灯体与下灯体的位置形成相对的两个安装孔,且安装孔对应上灯体与下灯体后侧壁上的安装柱,在安装孔与安装柱中固定安装螺栓,即可将分别将上灯体与下灯体与支撑板固定;支撑板上弯折形成的连接板使与提手的连接结构更合理;提手通过连接装置与连接板连接,使提手可相对连接板转动,改变照明方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转动板与配合板,所述提手上部的左右两端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所述转动板,所述连接板下部与所述转动板对应处固定有所述配合板,所述转动板与配合板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上部的左右两端固定转动板,转动板与连接板下部固定的配合板相互配合,且转动板与配合板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条,实现更稳定的转动结构,由此使提手相对于上灯体与下灯体的转动更稳定、更便于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灯体与所述下灯体的前侧壁的边缘处环绕形成有若干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灯体与下灯体前侧壁边缘的通孔可辅助散热片的散热,使散热效果更佳;同时也节省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前侧壁的中部形成置灯台;所述置灯台前侧固定有玻璃板;所述置灯台的左右两端固定有支撑凸条,所述置灯台的上下两端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有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灯体与下灯体的前侧壁的中部的置灯台用于安装灯泡;置灯台前侧固定的玻璃板用于防护灯泡;置灯台左右两端的支撑凸条以及上下两端的凸块均对玻璃板的固定起支撑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上灯体与下灯体分别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固定板和延伸板与上灯体和下灯体上对应的定位柱的配合固定进一步将相邻的上灯体及下灯体固定;再通过加强板与上灯体和下灯体上对应的定位柱的固定连接将上灯体与下灯体相靠近的四个角部相互固定,实现上灯体与下灯体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实现亮度更强的照明效果,光覆盖面大,满足较高的照明效果的需求;2.提手上部的左右两端固定转动板,转动板与支撑板下部固定的配合板相互配合,且转动板与配合板上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条,实现更稳定的转动结构,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1)、支撑机构(2)与连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由支撑机构(2)支撑,且所述灯体(1)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2)之间;灯体(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相互连接;所述灯体(1)包括上灯体(4)与下灯体(5);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下两端,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分别左右相邻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投光灯,包括灯体(1)、支撑机构(2)与连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由支撑机构(2)支撑,且所述灯体(1)上下平行、左右相邻连接于支撑机构(2)之间;灯体(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3)相互连接;所述灯体(1)包括上灯体(4)与下灯体(5);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上下两端,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分别左右相邻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定位件(10)与定位柱(11),所述定位件(10)与所述定位柱(11)配合连接;所述定位件(10)包括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连接于左右相邻的上灯体(4)和下灯体(5)之间,且所述固定板(12)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连接处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板(12)上间隔设有若干固定螺栓孔,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的后侧壁与所述固定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11),所述固定螺栓孔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11)中固定有固定螺栓(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0)还包括延伸板(13);所述固定板(12)朝向上灯体(4)与下灯体(5)内侧的方向延伸并固定有延伸板(13),所述延伸板(13)的左右两端设有紧固螺栓孔,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的后侧壁与所述紧固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11),所述定位柱(11)中固定紧固螺栓(1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0)还包括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位于相邻的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相靠近的四个角部处;所述加强板(14)的上下两端均间隔设有若干加强螺栓孔,所述上灯体(4)与下灯体(5)的后侧壁与所述加强螺栓孔对应处固定有定位柱(11),所述加强螺栓孔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11)中固定加固螺栓(1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LED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灯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春柯丕权
申请(专利权)人:日昇之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