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卡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00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头卡辊结构,属于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多头卡辊结构,设于机架的横向一侧上,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部凸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第一卡头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一倾斜夹面,第二卡头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二倾斜夹面,第一卡头的底部和第二卡头的底部相邻侧的侧面的间距小于设于外部的收卷辊上的外部的收卷轴承的外径等。本多头卡辊结构的优点在于:第一倾斜夹面和第二倾斜夹面呈倒八字形的设置方便了收卷轴承快速套入并夹于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之间,第三卡头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对收卷轴承的卡合力度,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Multi-head chuck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head clamping roller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in film preparation.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design of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multi-head clamping roller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frame, including a fixed seat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 top of the fixed seat is convex with two first and second clamp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first clamp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clined clamp surface inclined upward and outwar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clamp head, the second inclined clamp surface inclined upward and outwar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clamp head, the bottom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clamp head of the first clamp head are provided with inclined upward and outwar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des of the adjacent sid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chuck is small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external rolling bearing on the external roll. The advantages of the multi-head chuck structure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nclined chuck surfac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chuck surface are arranged in inverted octagonal shape, which facilitates the quick insertion and clamping of the rolling bearing between the first chuck and the second chuck head. The setting of the third chuck further enhances the clamping strength of the rolling bearing and increases the safety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头卡辊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头卡辊结构。
技术介绍
在薄膜生产过程中,需要传输辊、张紧辊、收卷辊等各式各样的辊,有些辊需要经常拆装,若是采用现有的辊安装中螺钉、螺母固定安装的方式,会导致拆装费时费力,且由于安装辊的开口较小,不利于设于辊子上的轴承的快速放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解决辊子便于拆装问题的多头卡辊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多头卡辊结构,设于机架的横向一侧上,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部凸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头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一倾斜夹面,第二卡头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二倾斜夹面,第一卡头的底部和第二卡头的底部相邻侧的侧面的间距小于设于外部的收卷辊上的外部的收卷轴承的外径,第一倾斜夹面的相对上侧与第二倾斜夹面的相对上侧的间距大于收卷轴承的外径;第一卡头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第三卡头活动的卡头安装通道,第三卡头相对上端与第一卡头相对上端铰接、相对下端为自由端与收卷轴承卡合。第一倾斜夹面和第二倾斜夹面呈倒八字形的设置方便了收卷轴承快速套入并夹于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之间,第三卡头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对收卷轴承的卡合力度,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一倾斜夹面和第二倾斜夹面都是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面。增加了与收卷轴承的接触面积。优选地,固定座顶端端面与机架顶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方便收卷轴承的安装。优选地,第一卡头与固定座连为一体。提高了第一卡头的工作强度。优选地,第三卡头相对上端和第一卡头相对下端设有弹性拉簧,第三卡头相对下端设有弧形限位通孔,弧形限位通孔内穿设有固定于第一卡头的限位销。弹性拉簧、限位销和弧形限位通孔的设置增强了第三卡头与收卷轴承的卡合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头卡辊结构的优点在于:第一倾斜夹面的相对上侧与第二倾斜夹面的相对上侧的间距大于收卷轴承的外径,第一倾斜夹面和第二倾斜夹面呈倒八字形的设置方便了收卷轴承快速套入并夹于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之间;第三卡头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对收卷轴承的卡合力度,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提供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收卷辊2a、收卷轴承2b、固定座201、第一卡头202、第二卡头203、第一倾斜夹面204、第二倾斜夹面205、卡头滑轨206、卡头卡槽207、卡头定位螺孔208、定位螺栓209、第三卡头210、卡头安装通道211、弹性拉簧212、弧形限位通孔213、限位销2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多头卡辊结构,设于机架的横向一侧上,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座201,固定座201顶部凸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头202和第二卡头203,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头202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一倾斜夹面204,第二卡头203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二倾斜夹面205,第一卡头202的底部和第二卡头203的底部相邻侧的侧面的间距小于设于外部的收卷辊2a上的外部的收卷轴承2b的外径,第一倾斜夹面204的相对上侧与第二倾斜夹面205的相对上侧的间距大于收卷轴承2b的外径,第一倾斜夹面204和第二倾斜夹面205呈倒八字形的设置方便了收卷轴承2b快速套入并夹于第一卡头202和第二卡头203之间。具体地,这里的第一倾斜夹面204和第二倾斜夹面205都是为横截面为弧形的弧形面,增加了与收卷轴承2b的接触面积;这里的固定座201顶端端面与机架顶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方便收卷轴承2b的安装;这里的第一卡头202与固定座201连为一体,提高了第一卡头202的工作强度;这里的第二卡头202为伸缩柱,拆卸时,只需收缩第二卡头202使其顶部平面与固定座201顶部平面齐平,方便收卷辊2a快速撤下。第一卡头202和第二卡头20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二卡头203与第一卡头202间距的间距调节组件,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座201顶部上的位于第二卡头203与第一卡头202之间的卡头滑轨206,卡头滑轨206与开设于第二卡头203下端的卡头卡槽207配合,间距调节组件的设置方便了根据收卷轴承2b的大小调整第二卡头203与第一卡头202之间的间距,增强了适用范围。另外的,卡头卡槽207的至少一侧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卡头定位螺孔208,卡头定位螺孔208与定位螺栓209配合从而使定位螺栓209与卡头滑轨206连接,卡头定位螺孔208和定位螺栓209的设置增强了第二卡头202与卡头滑轨206的连接强度;这里的卡头滑轨206的横截面为工字形,卡头卡槽207的大小、形状与卡头滑轨206相适配,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强第二卡头202与卡头滑轨206的连接牢固度,提高了收卷辊2a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卡头202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第三卡头210活动的卡头安装通道211,第三卡头210相对上端与第一卡头202相对上端铰接、相对下端为自由端与收卷轴承2b卡合,第三卡头210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对收卷轴承2b的卡合力度,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这里的第三卡头210相对上端和第一卡头202相对下端设有弹性拉簧212,第三卡头210相对下端设有弧形限位通孔213,弧形限位通孔213内穿设有固定于第一卡头202的限位销214,弹性拉簧212、限位销214和弧形限位通孔213的设置增强了第三卡头210与收卷轴承2b的卡合强度。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收卷辊2a、收卷轴承2b、固定座201、第一卡头202、第二卡头203、第一倾斜夹面204、第二倾斜夹面205、卡头滑轨206、卡头卡槽207、卡头定位螺孔208、定位螺栓209、第三卡头210、卡头安装通道211、弹性拉簧212、弧形限位通孔213、限位销2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头卡辊结构,设于机架的横向一侧上,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座(201),所述的固定座(201)顶部凸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头(202)和第二卡头(20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头(202)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一倾斜夹面(204),所述的第二卡头(203)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二倾斜夹面(205),所述的第一卡头(202)的底部和第二卡头(203)的底部相邻侧的侧面的间距小于设于外部的收卷辊(2a)上的外部的收卷轴承(2b)的外径,所述的第一倾斜夹面(204)的相对上侧与第二倾斜夹面(205)的相对上侧的间距大于收卷轴承(2b)的外径;所述的第一卡头(202)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第三卡头(210)活动的卡头安装通道(211),所述的第三卡头(210)相对上端与第一卡头(202)相对上端铰接、相对下端为自由端与收卷轴承(2b)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头卡辊结构,设于机架的横向一侧上,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固定座(201),所述的固定座(201)顶部凸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头(202)和第二卡头(20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头(202)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一倾斜夹面(204),所述的第二卡头(203)上部内侧开设有倾斜向上且向外的第二倾斜夹面(205),所述的第一卡头(202)的底部和第二卡头(203)的底部相邻侧的侧面的间距小于设于外部的收卷辊(2a)上的外部的收卷轴承(2b)的外径,所述的第一倾斜夹面(204)的相对上侧与第二倾斜夹面(205)的相对上侧的间距大于收卷轴承(2b)的外径;所述的第一卡头(202)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第三卡头(210)活动的卡头安装通道(211),所述的第三卡头(210)相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一帆何京昌梁孔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高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