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把手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33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把手门锁,其外侧锁体设置了传动箱、盖板,在传动箱与盖板组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了内传动板及与之啮合的内传动轮、外传动板及与之啮合的外传动轮。所述内传动板向上移动时可驱动外传动板向上移动,并带动外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所述内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可带动外传动轮做逆时针转动;所述按钮按下时,可驱动外传动板向上移动并带动外传动轮逆时针转动;当外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使锁闩头缩回,完成解闩开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尤其涉及一种大把手门锁。 竹景技术目前使用的大把手门锁通常包含了以下两种结构。如图6所示,此种大 把手门锁由内侧锁体17、外侧锁体1301、以及锁闩16组成。在此种结构的 大把手门锁中,所述外侧锁体1301上设置一外侧按钮7以及一大把手134', 该大把手134'固定安装于外侧锁体1301,该外侧按钮7通过齿轮带动一根驱 动轴1403穿过锁闩16的凸轮1610直接进入内侧锁体17,这样,当按压外 侧按钮7时,将带动驱动轴1403转动进行解闩开门,也即锁闩头縮回锁闩 箱,同时,还会带动内侧锁体17的复位弹簧172、工作,这样既增加了按压 外侧按钮7的力量,也使内侧锁体17的复位弹簧172'频繁工作,减少了此如图7所示,为另一种大把手门锁的结构示意图。此种大把手门锁 包括内侧锁体17、外侧锁体1301、锁闩16,在外侧锁体1301上设置两 根驱动轴1401和1402,在锁闩16上设置有锁闩凸轮1610。使用时,将 两根驱动轴1401和1402同时分别插入锁闩凸轮1610以带动锁闩运动, 这样,从内外两侧分别带动锁闩16工作,互不干扰。但此种结构的大把 手门锁存在一个弊端,即由于分别采用两根驱动轴从内外两侧控制锁闩 工作,当门厚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内外两根驱动轴还能同时分别的插 在锁闩凸轮里,就需要将该两根驱动轴的长度都进行调整,这对使用者 来说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大把手门锁。 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其包括内侧锁体、外侧锁体、以及锁闩,所述外侧锁体包括大把手、大把手座,还包括一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中部具有一驱动轴孔;一盖板,该盖板扣合于所述传动箱上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盖板具 有一通孔;一内传动板及一外传动板,均置于上述容置空间内,其*,所述内传动板设置有一驱动块,其中部设置有内齿条,~一内传动轮 与该内齿条啮合,且所述内传动轮的顶面设置有楔型内连动突起;所述外传动板设置有一与上述驱动块对应的传动块,其中部设置有 外齿条, 一外传动轮与该外齿条啮合,且所述外传动轮底面设置有楔型 外连动突起,该外连动突起的端面与上述内连动突起的端面相抵;一驱动轴,该驱动轴前端与内侧锁体的驱动方孔相对固定,后端依 次穿过盖板的通孔、 一转动杆的转动杆孔、外传动轮的通孔、内传动轮 的通孔、传动箱的驱动轴孔;且所述驱动轴的后端与内传动轮相对固定,并可于外传动轮中部的 通孔内转动;所述外传动轮设置一凸台,该凸台中部具有与转动杆对应的异形通孔;一按钮,其驱动面穿过大把手座,并与外传动板下端面相抵。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内传动板与外传动板之间设置 有衬板,所述衬板中部具有外传动轮与内传动轮穿越的缺口,该衬板底 部具有抵接于传动箱底部的支撑定位台。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外传动板下端面设置一垂直于 板体的传动片,所述按钮抵接于该传动片。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外传动板两肩部各设置有凸台, 所述各凸台与传动箱顶部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传动箱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爪, 所述盖板设置有对应于紧固爪的定位槽,所述紧固爪穿过对应的定位槽, 以将盖板扣合于传动箱上。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内传动轮具有一凸台, 一槽孔 贯穿该凸台;所述驱动轴后端为圆柱形,其端部具有与上述槽孔对应的切削部, 且该切削部穿过上述槽孔。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驱动轴端部具有扣环槽,所述 端部穿过内传动轮及传动箱的驱动轴孔,并以驱动扣环扣紧扣环槽。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外传动轮凸台上的异形通孔为 方孔,所述转动杆截面为与该矩形通孔对应的方形。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盖板具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 大把手座具有对应于上述通孔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盖板上的通孔安 装于螺纹孔内。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所述盖板具有对应于锁闩定位孔的 撮合孔,所述支撑螺母的撮合端穿过锁闩定位孔,撮合于盖板上对应的撮合孔。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可实现从内侧锁体和外侧锁体分别 进行解闩开门,当从外侧锁体按动按钮进行解闩开门时,内侧锁体的内 侧复位弹簧不发生形变,可保证门锁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由于内侧复 位弹簧发生形变而导致的开门力量过大的缺陷;同时,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单纯的由一根转动杆带动锁闩运动,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 采用两根转动杆同时分别插入锁闩凸轮带动锁闩运动所导致的只要门厚 度发生变化就要更换两根转动杆长度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A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内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1B、图1C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3A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按钮按下时的主视图3B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按钮按下时的剖 视图3C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按钮按下时的立体示意图4A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顺时针旋转 时的主视图4B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顺时针旋转 时去除外传动板后的主视图4C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顺时针旋转 时的立体示意图5A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逆时针旋转 时的主视图5B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逆时针旋转 时 去除外传动板后的主视图5C为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的外侧锁体在内侧锁体逆时针旋转 时的立体示意图6为现有技术中大把手门锁的结构示意图7为现有技术中大把手门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大把手门锁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 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实施。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大把手门锁包括外侧锁体 1301,锁闩16,以及内侧锁体17,所述内侧锁体17包括球形把手及传动部件,该内侧锁体17具有一驱动方孔nr,该驱动方孔nr用于容纳外侧锁体1301的驱动轴14的前端。所述驱动轴14的前端插入驱动方孔nr时,需穿过锁闩16的驱动孔1601。该驱动轴14与驱动方孔nr的形状相互对应,以使球形把手转动时,驱动方孔171'带动驱动轴14转动。 所述内侧锁体17还设置有使球形把手回位的复位弹簧172、当转动球形把手后,该复位弹簧172、提供使球形把手回复原位的回复力。所述锁闩16的驱动孔1601两侧具有两个定位孔1602,安装锁闩16时,将外侧锁体1301的支撑螺母10穿入其中进行定位。所述外侧锁体1301包括大把手座13,其上固定设置有大把手134、,在该大把手134'的上部设置有按钮7,该按钮7的后端置于大把手座13 的外侧,前端穿过大把手座13上设置的方孔133、在该按钮7的中部设 置有传动销孔71',在大把手座13上也设置有对应的传动销孔131',用 一根传动销8穿过传动销孔71',并将该传动销8的两端分别置于传动销 孔131'中,则所述按钮7可绕传动销上下转动。所述按钮7前端的驱动 面72'抵接于外传动板3的下端面。在大把手座13上设置至少两个螺纹孔132',以供穿过盖板9的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把手门锁,包括内侧锁体、外侧锁体、以及锁闩,所述外侧锁体包括大把手、大把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锁体还包括: 一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中部具有一驱动轴孔; 一盖板,该盖板扣合于所述传动箱上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盖板具有一通孔; 一内传动板及一外传动板,均置于上述容置空间内,其中, 所述内传动板设置有一驱动块,其中部设置有内齿条,一内传动轮与该内齿条啮合,且所述内传动轮的顶面设置有楔型内连动突起; 所述外传动板设置有一与上述驱动块对应的传动块,其中部设置有外齿条,一外传动轮与该外齿条啮合,且所述外传动轮底面设置有楔型外连动突起,该外连动突起的端面与上述内连动突起的端面相抵; 一驱动轴,该驱动轴前端与内侧锁体的驱动方孔相对固定,后端依次穿过盖板的通孔、一转动杆的转动杆孔、外传动轮的通孔、内传动轮的通孔、传动箱的驱动轴孔; 且所述驱动轴的后端与内传动轮相对固定,并可于外传动轮中部的通孔内转动; 所述外传动轮设置一凸台,该凸台中部具有与转动杆对应的异形通孔; 一按钮,其驱动面穿过大把手座,并与外传动板下端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芳昌
申请(专利权)人:永安精密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