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东荣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门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17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门栓,其栓体穿设于母座及子座上,栓体上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凸点及固定片,母座固定于门面周边上,子座固定在门框上并与母座相对应,第一凸点可防栓体整个自母座上脱落,第二凸点可防栓体自子座退出时因门晃动或人疏忽触及栓体使其重新进入子座内误致栓闭,第三凸点则可防门栓呈栓闭状态时栓体自子座退出。锁固时,以一锁头穿设于固定片及母座上的锁固孔内即可锁固。即使不用锁头,利用三凸点配合也可相当牢靠维持门栓开记或栓闭。(*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门栓。常用于家庭或其他场所的惯用门栓如图7所示,这种门栓具有一子座70,用以固定在门框上,两侧向远离门框方向形成有支撑部700,并于该二支撑部700上设相对应的穿孔701;一母座71,用以固定在门上,其两侧亦如上述子座70一般,向远离门方向延伸二支撑部710,且于该二支撑部710上设相对应的穿孔711;一栓体72,呈长直状伸展,穿设于上述母座支撑部710的相对穿孔711内,一端形成有一凸缘720,用以防止该栓体72自母座71上脱落,另一端于该栓体72向一侧轴向移动时,可穿入上述子座70的支撑部700上相对的穿孔701内;一固定片73,连结于上述栓体72上,自穿入子座的一端端头向另一端方向取一长度略大于子座70与母座71上靠近子座70的支撑部710之间的距离处,该固定片73上设有长条孔730且于末端形成弯折状,以利使用者搬扣;一固定座74,取预定位置固定于门上,其向远离门方向延伸一锁固片740,且锁固片740设有圆孔741,用以供上述固定片73上的长条孔730套于固定片740时,可以一锁头穿设于该锁固片的圆孔741而达到锁固的目的。以上惯用门栓的构造设计,可归纳出以下缺点1.由于固定座74的安装位置须仔细调整以便与连结于栓体72上的固定片73上的长条孔730位置配合,故装设时较为麻烦。2.在上述门栓设置于门的顶缘,成子座70在上母座71在下的使用情况下,欲维持栓闭状态则须确实将栓体72上的固定片73上的长条孔730对准扣于固定座74的锁固片740上,否则,该栓体72会由于本身重量关系而自然下落误致栓开,使用较不方便。3.在上述门栓设置在门的底缘,成母座71在上子座70在下且子座70是嵌入地面固设的使用情况下,由于重力关系,栓体72会自然落下,极容易使栓体72穿入子座70内而呈栓闭状态,且在栓开时欲将门推开,该栓体无法维持一高度以致其一端在地面上拖移。若欲避免栓体72在地面上拖移,开门者须拉高栓体72并将门打开,二动作同时实施,造成使用不便。4.上述门栓,当其栓体72自子座70内退出呈栓开状态,极易因门晃动或人疏忽碰触栓体72,而使栓体72重新穿入子座70内误致栓闭,反之,当栓闭状态时,栓体72亦极易自子座70内退出误致栓开,故其较难使栓体维持一状态,使用较不便,且安全性较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装设容易的门栓。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门栓,该门栓包括一子座,用以固定于门框上,该子座具有一轴向孔;一母座,具有一用以固定于门上的底部,底部的两侧向远离门方向延伸成支撑部,该二支撑部具有相对应的穿孔;一栓体,穿设于上述母座二支撑部上对应的穿孔内,可轴向移动以一端穿入上述子座的轴向孔内;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母座上离子座较远的支撑部上的穿孔孔缘形成有一缺口,在该栓体上设有第一控制凸点,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上述母座二支撑部上相对应二穿孔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控制凸点与握持柄端之间设有第二控制凸点,与第一控制凸点处在不同直线上,第一和第二控制凸点之间的间距可使栓体在上述离子座较远的母座支撑部介于该第一、第二控制凸点之间时自由旋转,栓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控制凸点,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子座至离子座较远的母座支撑部之间的距离,而上述支撑部上穿孔孔缘的切口可供第一控制凸点,第二控制凸点,第三控制凸点通过。上述栓体远离子座的一端形成弯折状。所述栓体的所述弯折端与第三控制凸点之间可设有一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可设有二个锁固孔。所述母座上离子座较远的支撑部上设有一锁固孔,可供上述固定片靠合,所述支撑部上的锁固孔可与所述固定片上的任一锁固孔对合。为了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种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子座在上母座在下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子座在母座一侧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母座在上子座在下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惯用门栓的组合外观图。首先,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技术门栓包括有一子座10,大体呈一片状态,用以固定于门框上,其中间向远离门框方向形成拱起而具有一轴向孔100。一母座11,其具有一长条形的底部110,用以固定于门上,底部110的两侧向远离门方向延伸形成二支撑部111,该二支撑部111具有相对应的穿孔112,母座11上离子座10较远的支撑部111上的穿孔112孔缘形成有一缺口113,且于一旁另设一锁固孔114。一栓体12,呈细长杆状,其中一端弯折形成一握持柄120,未弯折一端穿设在上述母座11二支撑部111上相对应的穿孔112内,其向一侧轴向移动,允许未弯折一端穿入上述子座10的轴向孔100内;第一控制凸点13,设置于栓体12上,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上述母座二支撑部111上相对应的二穿孔112之间的距离,且凸点凸起方向与握持柄弯折方向相背;第二控制凸点14,亦设置于上述栓体12上,其位置在第一控制凸点13与握持柄端之间,与第一控制凸点处在不同直线上,该两凸点之间的间距可使栓体12在上述离子座10较远的母座支撑部111介于第一控制凸点13与第二控制凸点14之间时自由旋转。第三控制凸点15,设置于上述栓体上,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子座10至离子座10较远的母座支撑部111之间的距离。一固定片16,固设于上述栓体12上第三控制凸点15与握持柄120之间,呈向远离栓体12方向渐次扩大伸展,其上设有二锁固孔160,允许栓体12在上述母座11上离子座10较远的支撑部111于介于该固定片16与第三控制凸点15之间时可自由旋转,并且可任选一锁固孔160与支撑部111上的锁固孔114对应靠合,以供锁头穿设该固定片16与支撑部111上的锁固孔114中。装配时,仅需将栓体12穿设在母座11上支撑部111的二对应孔112内,再将母座11的底部固定在门面的周边上,将子座10固定在门框上并与上述母座11相对应,即告装设完成。使用时将栓体12穿入子座10时,其栓体12上的固定片16恰可顶住母座11上离子座10较远的支撑部111外侧,使固定片16上锁固孔160与支撑部111上的锁固孔114重叠并以一锁头穿设于锁固孔160及114中,即可达锁固的目的。由于固定片16于栓体12上形成自栓体12向远离栓体12方向渐次扩大状,并于两侧周边各设一锁固孔160,因此,可适应现场需要,将栓体12握持柄120朝向一侧或朝向另一侧锁固,使用较为方便。本技术的门栓,其栓体12上的三个控制凸点,于子座10在上母座11在下(参阅图3和4),子座10在母座11一侧(参阅图3和5)及母座11在上子座10在下(参阅图3和6)的使用情况,其可发挥的实用性功效兹详述于下1.第一控制凸点13当母座11装置定位时,由于该控制凸点13于栓体12上恰与握持柄120弯折的方向相背,而固定片16当栓体13向上旋转或向下旋转时均会顶及门面而受门面限制于一上下活动极限内,因此,第一控制凸点13无法于支撑部111上穿孔112孔缘的缺口113通过,有效地防止栓体12自母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门栓,该门栓包括:一子座,用以固定于门框上,该子座具有一轴向孔;一母座,具有一用以固定于门上的底部,底部的两侧向远离门方向延伸成支撑部,该二支撑部具有相对应的穿孔;一栓体,穿设于上述母座二支撑部上对应的穿孔内,可轴向移动以一端穿入上述子座的轴向孔内;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母座上离子座较远的支撑部上的穿孔孔缘形成有一缺口,在该栓体上设有第一控制凸点,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上述母座二支撑部上相对应二穿孔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控制凸点与握持柄端之间设有第二控制凸点,与第一控制凸点处在不同直线上,第一和第二控制凸点之间的间距可使栓体在上述离子座较远的母座支撑部介于该第一、第二控制凸点之间时自由旋转,栓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控制凸点,其距栓体穿入子座端的端头的距离略大于子座至离子座较远的母座支撑部之间的距离,而上述支撑部上穿孔孔缘的切口可供第一控制凸点,第二控制凸点,第三控制凸点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郭东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