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卫国专利>正文

一种灸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09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2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理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灸筒,包括外筒、内筒和盖在外筒上部的筒盖,所述内筒和外筒的筒身及底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内筒和外筒间设有使二者分隔一定间距的间隔结构。所述灸筒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灸筒容易灼伤患者皮肤和不便用于使用艾绒和药物进行灸疗的问题,设置在外筒外部的过滤布袋,能够过滤大部分的艾绒燃烧的烟气,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空气的污染,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在居所内进行艾灸治疗。

A moxibus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hysiotherapy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moxibustion barrel,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barrel, an inner barrel and a barrel cover covering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barrel. The barrel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barrel and the outer barrel are provided with several through holes, and a spacer structure between the inner barrel and the outer barrel separates them at a certain distance. The moxibustion barrel adopt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design,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moxibustion barrel is easy to burn the skin of patients and is inconvenient for moxibustion treatment with moxa velvet and medicines. The filter cloth bag set outside the outer barrel can filter most of the fumes burned by moxa velvet, greatly reduces the pollution to the surrounding air, and facilitates moxibustion treatment in the residence of patients at any time and any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灸筒
本技术涉及理疗装置
,具体为一种灸筒。
技术介绍
艾灸疗法是一种利用艾条或艾绒燃烧产生的艾烟和热量直接熏灼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目前,很多消费者反应,单纯使用市售的艾条进行艾灸的效果并不好,而在艾灸时采用艾绒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添加一些药物可以明显增强治疗效果。采用药物和艾绒进行艾灸时,通常需要用到灸筒,市售的灸筒实际使用时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艾绒和药物的装填和点火不方便,燃烧后的灰烬容易直接散落到患者皮肤上,有时甚至灼伤患者。2、艾绒装填和燃烧的位置不可调整,因而艾灸治疗时的温度无法控制,也就无法根据使用者的耐受程度来调整艾灸的温度,艾灸过程中如果温度不适就只能暂时拿开灸筒,非常不方便。3、灸筒使用时伴随着大量艾绒和艾条燃烧产生的烟气,这些烟气挥散到空气中,一方面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另一方面这些烟雾会附着在家具和衣物上,其气味久久不会消散,因而不便于在居室内做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灸疗效果好且不易灼伤患者的灸筒。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灸筒,包括外筒、内筒和盖在外筒上部的筒盖,所述内筒、外筒的筒身及底部均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内筒和外筒间设有使二者分隔一定间距的间隔结构,所述灸筒还包括一个包裹在外筒上的疏松多孔的过滤布袋,所述过滤布袋为阻燃透气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均匀布置在外筒内的若干“L”形凸台,所述内筒架放在凸台上。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底部固定安装有环形筒座,所述筒座采用隔热耐火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外筒底部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环形筒座与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旋转环形筒座可调整外筒底部与环形筒座底部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筒盖通过一环形卡合部与内筒卡接,所述筒盖通过螺纹与外筒连接。优选的,所述筒身上通孔的孔径为4mm,孔距为15-20mm;所述内筒和外筒底部的通孔孔径为4mm,孔距为8-10mm。更进一步的,所述布袋靠近外筒的筒身处部分的致密程度大于外筒底部部分。优选的,所述外筒和内筒底部向上凹陷形成凹弧面。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和外筒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固定安装在内筒底部,所述弹簧另一端始终保持与外筒底面的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下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凹弧面,所述筒盖下表面均匀分层布置有光反射材料和隔热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现了在进行艾灸时能够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艾灸温度的灸筒,该灸筒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设置在外筒外部的过滤布袋,能够过滤大部分的艾绒燃烧的烟气,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空气的污染,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在居所内进行艾灸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筒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筒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筒盖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凸台结构的外筒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外筒2-内筒3-筒盖4-通孔5-环形卡合部6-环形筒座7-过滤布袋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4所示的一种灸筒,包括外筒1、内筒2和盖在外筒1上部的筒盖3,所述内筒2和外筒1的筒身及底部均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内筒2和外筒1间设有使二者分隔一定间隙的间隔结构,所述灸筒还包括一个包裹外筒的疏松多孔的过滤布袋7,所述过滤布袋7为阻燃透气材料制成。专利技术人将灸筒设计为双层筒体的形式,包含内筒2、外筒1和筒盖3,避免了单层筒体设计的灸筒使用时艾绒燃烧产生的高温直接传递到外筒1从而容易烫伤患者的问题,此外,由于使用双层筒体设计,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也不会直接落在患者的皮肤上,会经过两次筛分掉落(第一次是从内筒2掉到外筒1,第二次是从外筒1掉落到患者皮肤),这样显然就增加了艾绒燃烧后灰烬的降温时间,不容易灼伤患者皮肤;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灸筒,专利技术人将筒盖3设计成封闭的形式,这就使得艾烟不会直接从灸筒盖3处溢出,而是会在外筒1内停留些许时间再从外筒1的筒身上的通孔4溢出,既增加了艾烟对人体穴位的熏灼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艾烟直接熏灼患者眼部和面部的可能性(特别是患者面部正对筒盖3时);此外,由于内筒2和外筒1间设置有间隔结构,因而是在使用时内筒2始终不会与外筒1保持直接接触,这就使内筒2内装填的艾绒燃烧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到外筒1,大大降低了烫伤患者的可能性,而为了实现内筒2和外筒1的间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外筒底部设置若干了凸台(见图5),这就实现了外筒1和内筒2间隔的效果。因此,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均匀布置在外筒1内的若干“L”形凸台,所述内筒架放在凸台上。如
技术介绍
所言,现有技术的灸筒艾灸时的温度无法调整,这就使得患者进行艾灸时经常需要不定期的将灸筒拿开一段时间再进行艾灸,这无疑平添了艾灸治疗的复杂程度,另外,根据艾灸治疗的机理,频繁的拿开灸筒无疑就降低了艾绒的利用效果,大量艾绒燃烧的的热量和植物脂性药物(艾烟中的成分)挥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并没有有效地被穴位所吸收,不能起到良好的艾灸效果。因此,专利技术人针对这一问题作了了如下改进: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筒盖3通过一环形卡合部5与内筒2卡接,所述筒盖3通过螺纹与外筒1连接(螺纹部分附图中未示出)。当灸疗时如果患者觉得温度不适,那么患者可以握持住外筒1,同时旋转筒盖3,由于内筒2与筒盖3时卡接在一起的,所以当筒盖3高度变化时内筒2底部距离外筒1底部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实现了调整艾绒燃烧中心距离人体皮肤距离的作用,间接的实现调整艾灸温度的效果。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人注意到即便是采用双层筒体设计,如果较长时间使用后,外筒1仍旧会因为热辐射和热传递而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有必要尽可能的避免外筒1与患者的皮肤发生直接接触,因此: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筒1底部固定安装有环形筒座6,所述环形筒座6采用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同样是考虑到不同的患者对于艾灸温度不同的耐受温度,专利技术人又将环形底座6设计成为可以调整位置的结构,这样就更加方便了患者在艾灸时根据需要来调整艾灸温度的效果。故而进一步的,所述外筒1底部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环形筒座6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转环形筒座6可调整外筒1底部与环形筒座6底部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所述内筒2和外筒1筒身上通孔的孔径为4mm,孔距为15-20mm;所述内筒2和外筒1底部的通孔孔径为4mm,孔距为8-10mm。经过反复试验,专利技术人得出将通孔的孔径设置为4mm能够获得最为优异的灸疗效果,一方面4mm孔径不容易发生艾绒燃烧后的灰烬堵塞通孔的问题,另一方面,4mm孔径使艾绒在内筒内燃烧最为充分。更进一步的,所述布袋靠近外筒的筒身处部分的致密程度大于外筒底部部分。事实上艾烟中的纯固态颗粒并是不灸疗过程中起到治疗效果的物质,从艾灸的机理出发,艾灸一方面是通过艾绒燃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和盖在外筒(1)上部的筒盖(3),所述内筒(2)和外筒(1)的筒身及底部均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内筒(2)和外筒(1)间设有使二者分隔一定间距的间隔结构,所述灸筒还包括一个包裹在外筒(1)上的疏松多孔的过滤布袋(7),所述过滤布袋(7)为阻燃透气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和盖在外筒(1)上部的筒盖(3),所述内筒(2)和外筒(1)的筒身及底部均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内筒(2)和外筒(1)间设有使二者分隔一定间距的间隔结构,所述灸筒还包括一个包裹在外筒(1)上的疏松多孔的过滤布袋(7),所述过滤布袋(7)为阻燃透气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均匀布置在外筒(1)内的若干“L”形凸台,所述内筒(2)架放在凸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底部固定安装有环形筒座(6),所述环形筒座(6)为圆环状,采用隔热耐火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底部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环形筒座(6)与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旋转环形筒座(6)即可调整外筒(1)底部与环形筒座(6)底部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3)通过一环形卡合部(5)与内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贺卫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