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闩组件和撞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45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壳体(14,50,70)的拉闩组件包括通孔(32),拉闩(24,46,72)可滑动地安装在通孔中。每个具有一内沟槽(40,58)的多个环形套筒(18,54,78)与通孔(32)对中并受限制而不能轴向移动。每个环形套筒(18,54,78)的外表面上具有标示沟槽(40,58)位置的多个符号。通过包括有沟槽(40,58)的插座(36,56,90)和标有符号的构件(34,60,88)的相对移动,沟槽(40,58)与符号的对准是可调节的。拉闩(24,46,72)上至少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插头(26,86)。只有当插头(26,86)与环形套筒(18,54,78)的沟槽(40,58)对准时,拉闩(24,46,72)才能沿着通孔(32)移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拉闩,尤其涉及适于被锁住的那种拉闩。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这种拉闩组件一般用于锁住卡车的车厢门、建筑物的门,特别是建筑物的外门或大门。这些拉闩组件也可用来锁住窗户、通风口或吊锚阀门(cat flaps)。那些例如用于外门或大门的拉闩组件一般包括一个壳体,该壳体具有可滑动地安装于其内的拉闩,该壳体与门的边缘相邻地安装到门的表面上,所述门的边缘位于与门枢对置的一边。一个用于接纳的构件一般位于门樘上或位于大门的支柱上,该接纳构件位于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当门或大门关闭时,拉闩可沿着壳体的纵轴滑动而处于该接纳构件中。用这样一种已知的组件,任何能使用这种拉闩组件的人都可以将门锁住或将门打开。在过去,一种锁住拉闩的可靠的方式是使用与该拉闩组件相联系地的一个挂锁。但是,这样就增加了花费,而且通常需要一把钥匙。此外,锁上一把挂锁或打开该挂锁要耗费时间。这种情形例如会在卡车司机卸下货物并且必须进行多次运输时出现,每当他离开卡车时,都会使得卡车无人看管而因此不得不锁紧车厢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广泛地实现与上述已有组件同样目的的拉闩组件,这种拉闩组件能够可靠地锁合,并且使用更加方便和快捷。按照本专利技术,拉闩组件包括一个其中具有通孔的壳体;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通孔中的拉闩;多个与所述通孔对中的环形套筒,每个环形套筒具有一个内沟槽并受到壳体的约束而不能相对于壳体作轴向移动,所述的拉闩具有至少一个、并且通常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插头,这一个插头或多个沿轴向对齐的插头通过环形套筒的转动而与所述沟槽轴向对准,从而使得所述拉闩能够沿通孔进行移动。每个环形套筒包括一个带有内沟槽的插座和一个标有若干可视符号的构件,所述可视符号位于所述环形套筒的外表面上以标示出该环形套筒中沟槽的位置。所述插座与所述构件的相对位置取向可被调节以改变所述沟槽相对于所述符号的对准。以这种方式就可改变可视符号的顺序,所述的可视符号的顺序必须建立以将所述拉闩释放。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闩组件由使用者编码或编程,以要求一个所选定的顺序来释放所述的拉闩,尽管在制造时已经建立了一个顺序。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使用安装装置安装到一个表面上,借助于环形套筒和/或已装入的拉闩可防止安装装置受损坏。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环形套筒的所述插座和构件自身就是在轴向相贴合的环形套筒,其上带有设定它们相对的角度方位的锁定机构。一般来说,该锁定机构包括从所述插座和构件这两者之一上沿轴向延伸的销子,所述销子被形成在所述插座和构件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插孔中的至少两个插孔所接纳。以这样一种结构,通过将拉闩整个移走以使环形套筒能够从壳体中拉出而使得该组件可被分解。然后,在重新装配拉闩和完成重新组装之前,一个或多个环形套筒的插座和构件可被分开、重新定取方位并再次耦合,然后环形套筒以所选择的顺序被重新放置在壳体中,所述这个顺序可以与前述的顺序不一样。进行环形套筒的再次定取方位可以在不分解该组件的情况下完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原处进行该组件的重新编码。更重要地是,它使得购买人能够装配该组件,然后设定一个选择的密码。实现这一功能所借助的手段包括将环形套筒的多个开有沟槽的插座耦接起来以相对于标有符号的构件同时轴向移动。一个装配在该组件上的重新编码键可起作用,使得开有沟槽的插座克服例如弹簧等弹性机构的阻力进行所述轴向移动。在所述环形套筒的插座和构件由于上述轴向移动而相脱离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再次以所选择的不同的数码或符号的顺序重新接合之前重新确定彼此相对的方位取向。这种重新编码将只对于知晓先前数码的用户是可实现的,因此最好是只有在环形套筒的沟槽与所述插头对准时才能进行。这通过将键联接或安装到拉闩上并使环形套筒的开有沟槽的插座相对移动就可以很方便地完成,所述插座的相对移动是通过拉闩移动超过其正常的锁上或不锁上的位置来实现的。可设置一个止挡机构用于在正常情况下防止拉闩的这种不正常移动,但如果只有当现行有效的数码就位时上述这种移动才有可能的话,则该机构可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螺栓组件,该螺栓组件可不受限制地操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拉闩组件将拉闩在壳体中的移动限制到由知道所选择的与沟槽对准的符号的顺序的使用者进行移动。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件可以在不需要钥匙的情况下快捷而方便地使用。进一步说,为加强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容易地改变所选择的数码顺序。本专利技术的拉闩组件还可被用作撞锁。在这种情况下,锁舌连接到所述的拉闩上并向着远离该拉闩的方向轴向偏置。当该拉闩未锁上时,锁舌可移动到拉闩的壳体中,以使所述撞锁打开和关上,而当所述拉闩锁合时,所述撞锁被限制住。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拉闩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环形套筒之一的端面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环形套筒沿AA线截取的剖视图,并显示了其中拉闩的横截面;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拉闩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拉闩组件中的一个环形套筒的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拉闩组件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组件从左面看的端面视图;图8是剖开图6所示组件的纵向截面视图,此时拉闩处于其“锁上”位置;图9是剖开图6所示组件的纵向截面视图,此时拉闩处于其“未锁”位置;图10是剖开图6所示组件的纵向截面视图,此时拉闩位于其正常的“未锁”位置之外,以便对该组件重新编码;图11示出了一个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拉闩组件的撞锁。图1表示装配到门10和固定表面12上的拉闩组件。壳体14和对中构件16借助于安装装置(未示出)安装到固定表面12上。正如可在图1中看到的那样,该壳体上具有四个轴向对准的环形套筒18。一个具有保持件22的保持板20位于门10上,从而如图1所示,当门10关上时,保持件22位于壳体14与定位构件16之间。通过滑动具有插头26的拉闩24使其穿过定位构件16上的通孔28和保持件22上的通孔30进入壳体14上的通孔32和环形套筒18中而将门锁上,所述插头26从拉闩24上沿径向延伸。只有当每一个环形套筒18已经被转动到一个“开”的位置时,拉闩24才可以滑入通孔32或从通孔32滑出。当环形套筒内的沟槽与拉闩上的插头对准时就处于所述“开”的位置。在图2和图3中更详细地示出了一个环形套筒18。该环形套筒以两件组成。图2中示出的环形套筒具有一个外构件34,该构件34中装配有一个插座36,插座36上有一个通孔38和一个沟槽40,所述通孔38和沟槽40在插座36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该通孔38和沟槽40的大小足以使得当所述插头26和沟槽40对准时拉闩24和插头26能够穿过通孔38和沟槽40而滑动。插座36仅沿外构件34的一部分长度而延伸。只有当沟槽40处于正确对准的状态时,拉闩24才能插入环形套筒18。一旦带有插头26的拉闩24已经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则环形套筒18可被转动,使得沟槽40与插头26通过相对转动而处于彼此不对准的状态。应当注意的是,拉闩24也可被转动。但是,此时拉闩24不能在通孔38中作轴向移动。如图1所示,每一个环形套筒18的弯曲外表面上有可见的符号。每一个处于图1所示的组件中的环形套筒18上有一系列的号码,这些号码是在各个外构件34的外圆柱表面上。这些号码之一将与沟槽40对准,所对准的号码唯一的“释放”顺序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闩组件,该拉闩组件包括:一个在其上形成有通孔(32)的壳体(14,50,70);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通孔(32)中的拉闩(24,46,72);和多个与通孔(32)对中的环形套筒(18,54,78),每个环形套筒(18,54,78)具有一个内沟槽(40,58),并且所述环形套筒(18,54,78)受壳体(14,50,70)的约束而不能相对于壳体进行轴向移动,所述拉闩(24,46,72)上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延伸的插头(26,86),所述至少一个沿轴向对齐的插头(26,86)通过环形套筒(18,54,78)的转动而与所述沟槽(40,58)轴向对准,从而使得所述拉闩(24,46,72)能够沿通孔(32)进行移动,其中,每个环形套筒(18,54,78)包括一个形成有内沟槽(40,58)的插座(36,56,90)和一个在其外表面上标有若干可视符号的构件(34,60,88),所述可视符号标示出该环形套筒(18,54,78)中的沟槽(40,58)的位置,所述插座(36,56,90)与所述构件(34,60,88)的相对位置取向是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沟槽(40,58)相对于所述符号的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威廉斯特林格黎端宇
申请(专利权)人:孔比博尔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