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型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234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吊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透气效果好的吊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与横梁相交设置的两纵梁以及设置于横梁上和纵梁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和纵梁上的胶条、设置于胶条上的若干凹槽以及沿横梁或纵梁周侧设置的封条,所述吊顶面板包括主体、与主体连接的透气层以及与透气层连接的内表层,所述透气层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可连接的支撑体以及设置于支撑体上的若干第一通孔,各第一通孔呈环形阵列排布于各支撑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室内装饰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型吊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装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气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吊顶,它包括吊顶框架以及与吊顶框架相适配的吊顶面板。根据吊顶不同的使用环境,有的吊顶的使用范围作为储藏室的顶部,通常储藏室外会设置防水顶,以保证防水效果,但是作为储藏室还需要保证透气效果,因此则需要通过提高吊顶的透气性来形成储藏室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透气效果好的吊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型吊顶,包括吊顶框架以及与吊顶框架相适配的吊顶面板,所述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与横梁相交设置的两纵梁以及设置于横梁上和纵梁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和纵梁上的胶条、设置于胶条上的若干凹槽以及沿横梁或纵梁周侧设置的封条,所述吊顶面板包括主体、与主体连接的透气层以及与透气层连接的内表层,所述透气层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可连接的支撑体以及设置于支撑体上的若干第一通孔,各第一通孔呈环形阵列排布于各支撑体上,支撑体包括内壁和外壁,且内壁上设有第一弧面,外壁上设有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均呈内凹结构,且第一通孔的孔径由支撑体的内壁往支撑体的外壁方向逐渐增大,主体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内表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与横梁相交设置的两纵梁以及设置于横梁上和纵梁上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和纵梁上的胶条、设置于胶条上的若干凹槽以及沿横梁或纵梁周侧设置的封条,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的胶条以及在胶条上凹槽,使得胶条上形成若干吸盘状的结构,则在对吊顶面板安装时,提高了密封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封条则进一步增加了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透气效果,通过将吊顶面板设置为包括主体、与主体连接的透气层以及与透气层连接的内表层,并且该透气层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可连接的支撑体以及设置于支撑体上的若干第一通孔,通过设置的若干支撑体,使得两相邻支撑体和主体以及内表层之间形成腔体,在通过环形阵列结构设置于各支撑体上的第一通孔,提高了气流流通的量,并且支撑体包括内壁和外壁,且内壁上设有第一弧面,外壁上设有第二弧面,通过将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均设置呈内凹结构,使得支撑体的内外壁形成不同强度的气压效果,进而配合第一通孔的孔径由支撑体的内壁往支撑体的外壁方向逐渐增大设置,以及在主体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和内表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使得三层之间形成互通的气流流通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透气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弧面,第三弧面的弧面开口方向朝向透气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上设有第三弧面,第三弧面的弧面开口方向朝向透气层,通过在主体上设置第三弧面,因为吊顶的使用环境是为了作为储藏,因此主体上的第三弧面结构会增加气流的流速,使得主体的内外两侧形成气压差,从而增加了主体和透气层以及内表层之间的换气效果,进而提高了透气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内表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第三通孔的孔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孔的孔径与第三通孔的孔径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将透气层作为主要的气流交换的场所,而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孔径相同设置,确保了进出气量的一致,提高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的厚度、透气层的厚度以及内表层的厚度三者之间的比值为1: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的厚度、透气层的厚度以及内表层的厚度三者之间的比值为1:2:1,采用上述比例设置的主体、透气层以及内表层,降低主体和内表层的厚度,将主要的气流交换场所集中在透气层上,进而确保了透气效果,以及确保进出气量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型吊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型吊顶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透气型吊顶实施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横梁,11-纵梁,2-吊顶面板,20-主体,201-第二通孔,202-第三弧面,21-透气层,210-支撑体,211-腔体,212-第一通孔,213-第一弧面,214-第二弧面,22-内表层,221-第三通孔,30-胶条,31-凹槽,32-封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透气型吊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透气型吊顶,包括吊顶框架以及与吊顶框架相适配的吊顶面板,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10、与横梁10相交设置的两纵梁11以及设置于横梁10上和纵梁11上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10和纵梁11上的胶条30、设置于胶条30上的若干凹槽31以及沿横梁或纵梁11周侧设置的封条32,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的胶条30以及在胶条30上凹槽31,使得胶条30上形成若干吸盘状的结构,则在对吊顶面板2安装时,提高了密封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封条32则进一步增加了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透气效果,通过将吊顶面板2设置为包括主体20、与主体20连接的透气层21以及与透气层21连接的内表层22,并且该透气层21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20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22可连接的支撑体210以及设置于支撑体210上的若干第一通孔212,通过设置的若干支撑体210,使得两相邻支撑体210和主体20以及内表层22之间形成腔体211,在通过环形阵列结构设置于各支撑体210上的第一通孔212,提高了气流流通的量,并且支撑体210包括内壁和外壁,且内壁上设有第一弧面213,外壁上设有第二弧面214,通过将第一弧面213和第二弧面214均设置呈内凹结构,使得支撑体210的内外壁形成不同强度的气压效果,进而配合第一通孔212的孔径由支撑体210的内壁往支撑体210的外壁方向逐渐增大设置,以及在主体20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01,和内表层22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221,使得三层之间形成互通的气流流通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透气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体20上设有第三弧面202,第三弧面202的弧面开口方向朝向透气层21,通过在主体20上设置第三弧面202,因为吊顶的使用环境是为了作为储藏,因此主体20上的第三弧面202结构会增加气流的流速,使得主体20的内外两侧形成气压差,从而增加了主体20和透气层21以及内表层22之间的换气效果,进而提高了透气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通孔202的孔径与第三通孔221的孔径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将透气层21作为主要的气流交换的场所,而将第二通孔202和第三通孔221孔径相同设置,确保了进出气量的一致,提高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体20的厚度、透气层21的厚度以及内表层22的厚度三者之间的比值为1:2:1,采用上述比例设置的主体20、透气层21以及内表层22,降低主体20和内表层22的厚度,将主要的气流交换场所集中在透气层上,进而确保了透气效果,以及确保进出气量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型吊顶,包括吊顶框架以及与吊顶框架相适配的吊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10)、与横梁(10)相交设置的两纵梁(11)以及设置于横梁(10)上和纵梁(11)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10)和纵梁(11)上的胶条(30)、设置于胶条(30)上的若干凹槽(31)以及沿横梁(10)或纵梁(11)周侧设置的封条(32),所述吊顶面板(2)包括主体(20)、与主体(20)连接的透气层(21)以及与透气层(21)连接的内表层(22),所述透气层(21)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20)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22)可连接的支撑体(210)以及设置于支撑体(210)上的若干第一通孔(212),各第一通孔(212)呈环形阵列排布于各支撑体(210)上,支撑体(210)包括内壁和外壁,且内壁上设有第一弧面(213),外壁上设有第二弧面(214),第一弧面(213)和第二弧面(214)均呈内凹结构,且第一通孔(212)的孔径由支撑体(210)的内壁往支撑体(210)的外壁方向逐渐增大,主体(20)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01),内表层(22)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吊顶,包括吊顶框架以及与吊顶框架相适配的吊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框架包括两横梁(10)、与横梁(10)相交设置的两纵梁(11)以及设置于横梁(10)上和纵梁(11)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横梁(10)和纵梁(11)上的胶条(30)、设置于胶条(30)上的若干凹槽(31)以及沿横梁(10)或纵梁(11)周侧设置的封条(32),所述吊顶面板(2)包括主体(20)、与主体(20)连接的透气层(21)以及与透气层(21)连接的内表层(22),所述透气层(21)包括若干一端与主体(20)连接另一端与内表层(22)可连接的支撑体(210)以及设置于支撑体(210)上的若干第一通孔(212),各第一通孔(212)呈环形阵列排布于各支撑体(210)上,支撑体(210)包括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泓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