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英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38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1),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脚(101),所述两个支架(1)之间通过刚性连杆组件连接,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之间均设有可拆卸的横梁(2);还包括固定于两根横梁(2)之间的格挡件(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助行器安全、稳定,可有效防止使用者在使用助行器过程中摔倒,减轻使用者行走训练过程中的负担;而且舒适度高,格挡件上设有软质保护垫,舒适且不会磨损患者膝盖;另外,格挡件位置可调,适用面广,可方便不同体型者使用。

A Modified Wal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walker,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brackets (1), which comprises two supporting feet (101), which are connected by rigid connecting rod components, and two supporting feet (101) of each bracket are provided with detachable crossbeams (2), and a grille (3) fixed between two crossbeams (2). The walking aid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afe and sta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user from falling down in the course of using the walking aid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user in the course of walking training; moreover, the comfort degree is high, and a soft protective pad is arranged on the gripper, which is comfortable and does not wear the knee of the patient; moreover, the position of the gripper is adjustable, and the applicability is wide, and it can be used conveniently by people of different body typ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助行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助行器。
技术介绍
助行器主要用于方便残疾人、腿脚受伤的病人以及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使用,以起到协助行走的作用,即借助于助行器的两侧支架支撑,方便行走,同时确保腿脚受伤病人锻炼时的安全性。现有助行器一般为简单的框架式结构,对于一些下肢无力的患者进行早期行走训练时,常会由于重心不稳而摔倒,为此常需穿戴较笨重的行走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助行器,以解决使用者由于下肢无力而容易摔倒的问题,提升助行器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脚,所述两个支架之间通过刚性连杆组件连接,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之间均设有可拆卸的横梁;还包括固定于两根横梁之间的格挡件。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行动不便的患者借助该助行器进行行走或康复训练时,将格挡件调节至靠近膝盖下方高度,防止患者膝盖前屈或下肢前伸导致重心不稳而摔倒;尤其对于下肢无力的患者,因无法控制每次抬腿后落脚点的准确位置而保持下肢直立,通过格挡件的设置,可帮助患者每次落脚时,均能落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因重心不稳而摔倒。进一步地,所述格挡件包括一弧形格挡板,所述弧形格挡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杆,优选地,弧形格挡板与人体下肢部位形状匹配,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格挡件对人体下肢部位的压强大小;第一固定杆可用于将弧形格挡板固定于两根横梁之间,优选为可拆卸地固定,也可以焊接形式固定。优选地,弧形格挡板为双拱形结构。为了保护使用者肢体不受撞击和摩擦损伤,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所述格挡件靠近人体的一侧铺设有软质保护垫。优选地,所述软质保护垫为海绵垫或泡沫垫。进一步地,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孔,方便横梁的安装,并调节横梁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一步地,所述两根横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方便格挡件的安装,并调节格挡件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包括梁体,梁体的一端固定有外径不大于第一固定孔内径的第二固定杆,梁体的另一端沿梁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内孔;还包括可活动的第三固定杆和设置于内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内孔孔底,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当弹性件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横梁的长度不大于两个支脚之间的距离与一个第一固定孔的深度之和;当弹性件处于极限伸展状态时,横梁的长度不大于两个支脚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固定孔的深度之和。这样需要安装横梁或调整横梁位置时,可先将横梁的第三固定杆插入第一固定孔内,然后轻轻向第三固定杆所在一端按压,使得横梁的整体长度缩短,同时将第二固定杆移向另一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待将第二固定杆定位到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位置时,减小按压力度,横梁伸长,第二固定杆伸入到该相应的第一固定孔内,即可实现横梁的安装;拆卸横梁时,只需向第三固定杆所在一端按压,使得第二固定杆从第一固定孔内脱出,即可顺利将横梁拆下。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横梁结构的合理设置,可方便地调节格挡件的位置,方便不同身高和体型的患者使用。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刚性连杆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架顶部的第一连杆和设置于支架后侧的第二连杆。进一步地,所述格挡件相对于支脚最下端的高度为30-65cm。优选为35-50cm。优选地,所述横梁由加厚铝合金材料制成,轻便且能满足承重要求。本技术的改良助行器对于双下肢肌力较差,双上肢肌力较强,而行走欲望强烈的患者,尤其适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安全、稳定,可有效防止使用者(尤其是下肢肌力较差者)在使用助行器过程中摔倒,减轻使用者行走训练过程中的负担;(2)舒适度高,格挡件上设有软质保护垫,舒适且不会磨损患者膝盖;(3)格挡件位置可调,适用面广,方便不同身高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助行器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格挡件的结构简图(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梁的剖视图(第二固定孔未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1,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脚101,所述两个支架1之间通过刚性连杆组件连接,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之间均设有可拆卸的横梁2;还包括固定于两根横梁2之间的格挡件3。其中,格挡件3包括一弧形格挡板302,所述弧形格挡板30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杆301。所述格挡件3靠近人体的一侧铺设有软质保护垫303,软质保护垫303为海绵垫。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孔102。所述横梁2包括梁体202,梁体202的一端固定有外径不大于第一固定孔102内径的第二固定杆203,梁体202的另一端沿梁体长度方向开设有内孔206;还包括可活动的第三固定杆205和设置于内孔206内的弹性件204,所述弹性件204的一端固定于内孔206孔底,弹性件204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205的一端固定连接;当弹性件204处于极限压缩状态时,横梁2的长度不大于两个支脚101之间的距离与一个第一固定孔102的深度之和;当弹性件204处于极限伸展状态时,横梁2的长度不大于两个支脚10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固定孔102的深度之和;弹性件204为弹簧。所述刚性连杆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架1顶部的第一连杆4和设置于支架1后侧的第二连杆5。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1),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脚(101),所述两个支架(1)之间通过刚性连杆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之间均设有可拆卸的横梁(2);还包括固定于两根横梁(2)之间的格挡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助行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1),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支脚(101),所述两个支架(1)之间通过刚性连杆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之间均设有可拆卸的横梁(2);还包括固定于两根横梁(2)之间的格挡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件(3)包括一弧形格挡板(302),所述弧形格挡板(30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杆(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件(3)靠近人体的一侧铺设有软质保护垫(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保护垫(303)为海绵垫或泡沫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架的两个支脚(10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孔(1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横梁(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2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包括梁体(202),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英张妙媛王安平胥紫瑄邓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何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