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盛强专利>正文

一种地膜割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98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割孔器,尤其涉及一种地膜割孔器。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切割速度快、操作方便、使植株可以正常生长的地膜割孔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膜割孔器,包括有圆杆、连接板、第一轴承座、矩形箱、安装板、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旋转齿轮、弹片、卡齿等;圆杆中间开有圆孔,圆杆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转杆,转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圆杆顶部设有矩形箱,矩形箱内侧中部设有安装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杆和按压板之间相互配合,作为主要驱动力量,带动转杆和刀片旋转,对地膜进行打孔,使植株可以正常发芽生长,通过棘轮槽和卡齿的作用,可以防止按压板复位时,刀片旋转,导致误伤。

A Film Cut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le cutter, in particular to a film hole cutter. Technical problems: A film cutter with fast cutting speed, easy operation and normal plant growth is provided.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s follows: a plastic film hole cutter includes a round rod, a connecting plate, a first bearing seat, a rectangular box, a mounting plate, a second bearing seat,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first bevel gear, a rotating gear, a bullet disc and a clamp tooth; a round hole is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und rod, a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round rod, a first bearing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 rotating rod is connected by interference in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a rota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 second bevel gea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a rectangular box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ound rod, and a mount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ctangular box. The invention uses the fixed rod and the pressing plate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drives the rotating rod and the blade to rotate, perforates the film, so that the plant can germinate and grow normally, and prevents the blade from rotating when the pressing plate is reset through the role of ratchet groove and j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膜割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割孔器,尤其涉及一种地膜割孔器。
技术介绍
在农业种植时,很多情况下都会贴地膜,地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在植株开始发芽时,就需要将地膜打孔,方便植株发芽生长,保证植株的发芽率。现有的地膜割孔一般都是操作人员拿一个圆形的切刀,往下压,即可将地膜切下,然后将切割下来的地膜拿出来,切割的速度较慢,且人力大小不好控制,容易将植株弄伤,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膜割孔时,切割速度慢,容易将植株弄伤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切割速度快、操作方便、使植株可以正常生长的地膜割孔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膜割孔器,包括有圆杆、连接板、第一轴承座、矩形箱、安装板、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旋转齿轮、弹片、卡齿、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按压板、扭力弹簧、弧形条齿、第一橡胶套、固定杆、第二橡胶套、第二锥齿轮、转杆、弧形滑轨、滑轴、底板、第四轴承座、斗形外壳、第一连接杆、环形滑轨、滑块、第二连接杆、环形板和刀片,圆杆中间开有圆孔,圆杆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转杆,转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圆杆顶部设有矩形箱,矩形箱内侧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中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前侧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前侧开有棘轮槽,第一转轴前端滑动式连接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与棘轮槽配合,旋转齿轮后侧转动式连接有卡齿,卡齿与旋转齿轮之间连接有弹片,矩形箱的右侧中部开有方孔,方孔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上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转动式连接有按压板,按压板左端连接有弧形条齿,弧形条齿与旋转齿轮啮合,按压板的右部设有第一橡胶套,矩形箱外右侧上部设有固定杆,按压板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固定杆上设有第二橡胶套,固定杆右端底部设有弧形滑轨,弧形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轴,滑轴与按压板右端连接,圆杆下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中部安装有第四轴承座,转杆底端与第四轴承座过盈连接,转杆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圆杆下端设有斗形外壳,斗形外壳底端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上滑动式设有两个滑块,第一连接杆底端与滑块顶部连接,环形滑轨底部前后左右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底端连接有环形板,滑块底部连接有刀片。可选地,还包括有圆盘、长钉、倒刺和压缩弹簧,环形滑轨内侧设有圆盘,圆盘左右两侧对称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长钉,长钉下部穿过通孔,长钉上部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端与长钉连接,压缩弹簧的底端与圆盘连接,长钉下部均匀设有倒刺。可选地,还包括有第五轴承座、第三转轴、护板、U形板、魔术贴和粘贴带,矩形箱顶部设有第五轴承座,第五轴承座内安装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顶部连接有护板,护板前侧设有U形板,U形板左侧设有魔术贴,U形板右侧粘贴带。植物生长时,需要对地膜进行打孔,方便植物正常发芽生长,手提着固定杆,将环形板放置在合适位置,此时将按压板向上移动,滑轴在弧形滑轨内移动,此时弧形条齿向下移动,驱动旋转齿轮顺时针旋转,在卡齿与棘轮槽的配合下,旋转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顺时针旋转,转杆随之旋转,由此即可带动第一连接杆和滑块旋转,即可带动刀片旋转,刀片即可对地膜进行切开,两侧的刀片同时旋转对地膜打孔;打孔完成后松开按压板,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按压板向下移动复位,此时弧形条齿向上移动,带动旋转齿轮逆时针旋转,此时卡齿在棘轮槽内滑动,第一锥齿轮不转动。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地膜进行打孔操作。对地膜进行打孔时,长钉向下戳入土地,此时压缩弹簧被拉伸,并且由于倒刺的作用,打孔完成后,将本实验新型提起时,压缩弹簧复位,即可将被切割下的地膜卡在长钉上,等长钉上卡有比较多地膜时,将长钉上的地膜取下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打孔时,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套在手臂上,手臂放在U形板前侧,然后将魔术贴粘贴在粘贴带上,即可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手臂上,然后第五轴承座和第三转轴的作用,即可调节手臂的方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杆和按压板之间相互配合,作为主要驱动力量,带动转杆和刀片旋转,对地膜进行打孔,使植株可以正常发芽生长,通过棘轮槽和卡齿的作用,可以防止按压板复位时,刀片旋转,导致误伤;长钉和倒刺即可将被切割的地膜取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来取出地膜,U形板和魔术贴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手臂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圆杆,2:圆孔,3:连接板,4:第一轴承座,5:矩形箱,6:安装板,7:第二轴承座,8:第一转轴,9:第一锥齿轮,10:棘轮槽,11:旋转齿轮,12:弹片,121:卡齿,13:方孔,14:第三轴承座,15:第二转轴,16:按压板,17:扭力弹簧,18:弧形条齿,19:第一橡胶套,20:固定杆,21:第二橡胶套,22:第二锥齿轮,23:转杆,24:弧形滑轨,25:滑轴,26:底板,27:第四轴承座,28:斗形外壳,29:第一连接杆,30:环形滑轨,31:滑块,32:第二连接杆,33:环形板,34:刀片,35:圆盘,36:通孔,37:长钉,38:倒刺,39:压缩弹簧,40:第五轴承座,41:第三转轴,42:护板,43:U形板,44:魔术贴,45:粘贴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地膜割孔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圆杆1、连接板3、第一轴承座4、矩形箱5、安装板6、第二轴承座7、第一转轴8、第一锥齿轮9、旋转齿轮11、弹片12、卡齿121、第三轴承座14、第二转轴15、按压板16、扭力弹簧17、弧形条齿18、第一橡胶套19、固定杆20、第二橡胶套21、第二锥齿轮22、转杆23、弧形滑轨24、滑轴25、底板26、第四轴承座27、斗形外壳28、第一连接杆29、环形滑轨30、滑块31、第二连接杆32、环形板33和刀片34,圆杆1中间开有圆孔2,圆杆1顶部设有连接板3,连接板3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过盈连接有转杆23,转杆23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22,圆杆1顶部设有矩形箱5,矩形箱5内侧中部设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中部设有第二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7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前侧设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和第二锥齿轮22啮合,第一锥齿轮9前侧开有棘轮槽10,第一转轴8前端滑动式连接有旋转齿轮11,旋转齿轮11与棘轮槽10配合,旋转齿轮11后侧转动式连接有卡齿121,卡齿121与旋转齿轮11之间连接有弹片12,矩形箱5的右侧中部开有方孔13,方孔13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三轴承座14,第三轴承座14上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上转动式连接有按压板16,按压板16左端连接有弧形条齿18,弧形条齿18与旋转齿轮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膜割孔器,包括有圆杆、连接板、第一轴承座、矩形箱、安装板、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转杆和第二锥齿轮,圆杆中间开有圆孔,圆杆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转杆,转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圆杆顶部设有矩形箱,矩形箱内侧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中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前侧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转齿轮、弹片、卡齿、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按压板、扭力弹簧、弧形条齿、第一橡胶套、固定杆、第二橡胶套、弧形滑轨、滑轴、底板、第四轴承座、斗形外壳、第一连接杆、环形滑轨、滑块、第二连接杆、环形板和刀片,第一锥齿轮前侧开有棘轮槽,第一转轴前端滑动式连接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与棘轮槽配合,旋转齿轮后侧转动式连接有卡齿,卡齿与旋转齿轮之间连接有弹片,矩形箱的右侧中部开有方孔,方孔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上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转动式连接有按压板,按压板左端连接有弧形条齿,弧形条齿与旋转齿轮啮合,按压板的右部设有第一橡胶套,矩形箱外右侧上部设有固定杆,按压板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固定杆上设有第二橡胶套,固定杆右端底部设有弧形滑轨,弧形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轴,滑轴与按压板右端连接,圆杆下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中部安装有第四轴承座,转杆底端与第四轴承座过盈连接,转杆底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圆杆下端设有斗形外壳,斗形外壳底端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上滑动式设有两个滑块,第一连接杆底端与滑块顶部连接,环形滑轨底部前后左右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底端连接有环形板,滑块底部连接有刀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膜割孔器,包括有圆杆、连接板、第一轴承座、矩形箱、安装板、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转杆和第二锥齿轮,圆杆中间开有圆孔,圆杆顶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过盈连接有转杆,转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圆杆顶部设有矩形箱,矩形箱内侧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中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前侧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转齿轮、弹片、卡齿、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按压板、扭力弹簧、弧形条齿、第一橡胶套、固定杆、第二橡胶套、弧形滑轨、滑轴、底板、第四轴承座、斗形外壳、第一连接杆、环形滑轨、滑块、第二连接杆、环形板和刀片,第一锥齿轮前侧开有棘轮槽,第一转轴前端滑动式连接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与棘轮槽配合,旋转齿轮后侧转动式连接有卡齿,卡齿与旋转齿轮之间连接有弹片,矩形箱的右侧中部开有方孔,方孔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上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转动式连接有按压板,按压板左端连接有弧形条齿,弧形条齿与旋转齿轮啮合,按压板的右部设有第一橡胶套,矩形箱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盛强
申请(专利权)人:蔡盛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