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85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和逆变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包括电机中壳体和封盖电机中壳体后端开口的电机后端盖;收容在电机壳体的内腔中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配置有交流输入端子;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封盖电机中壳体的前端开口;安装在变速箱壳体内部的变速机构,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与转子组件的转子轴驱动联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壳体相对电机中壳体的外周壁设置,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分别连接;转换模块,收容在逆变器壳体的内腔中;转换模块配置有直流输入端子和交流输出端子,直流输入端子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入端子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气候变暖等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凸显,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以车载直流电源(可充式蓄电池)为动力源,通过逆变器将车载直流电源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提供给电机,电机的转子轴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后再驱动车轮行驶。目前,大部分的电动汽车将变速箱和电机组装成一个整体,将逆变器和电机分开布置,使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子和电机的交流输入端子通过多相电缆连接。这种逆变器和电机分开布置的连接方式,一方面,需要设计多相电缆的走线路径,电缆会占据车辆有限的内部布局空间并带来成本的提升,而且会增加电连接的接口数量,增加组装复杂度;另一方面,多相电缆的连接方式不稳定可靠,多相电缆的接头处容易随着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而发生松动,致使电动车辆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系统故障甚至出现危险。相关技术中为克服逆变器和电机分开设置所带来的上述问题,采用了将变速箱直接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前端,将逆变器直接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后端,使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子和电机的交流输入端子直接接触的方式连接,这样可以省略掉连接在电机和逆变器之间的多相电缆。但是,由于汽车内部的组装空间有限,依次连接的变速箱、电机和逆变器在轴向上占据较大的空间,这会给车辆其他设备的布置安装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紧凑以能够有效利用车辆内部组装空间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和逆变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该电机壳体包括电机中壳体和封盖电机中壳体后端开口的电机后端盖;收容在电机壳体的内腔中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配置有交流输入端子;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变速箱壳体封盖电机中壳体的前端开口;安装在变速箱壳体内部的变速机构,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与转子组件的转子轴驱动联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壳体相对电机中壳体的外周壁设置,且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与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分别连接;转换模块,收容在逆变器壳体的内腔中;转换模块配置有直流输入端子和交流输出端子,直流输入端子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入端子电连接。进一步地,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入端子直接接触。进一步地,交流输入端子与电机后端盖相邻;电机后端盖对应交流输入端子的位置配置有安装口,且电机后端盖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封闭安装口的盖板;电机壳体设置有插槽,交流输出端子穿过插槽进入电机壳体内部以与交流输入端子直接接触;交流输出端子和交流输入端子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或者通过熔接、软钎焊、硬钎焊、铆接和弹性接触中的一种方式连接。进一步地,电机壳体形成有第一冷却剂通道,逆变器壳体形成有第二冷却剂通道;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出口与第二冷却剂通道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或者,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入口与第二冷却剂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冷却剂通道包括:配置于电机中壳体的第一流道部,和配置于电机后端盖的第二流道部;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均配置于电机后端盖并与第二流道部相通;变速箱壳体封盖电机中壳体的前端开口的部分配置有第三冷却剂通道;第二流道部通过第一流道部与第三冷却剂通道流体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流道部包括多个沿电机中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直通道,各直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电机中壳体的轴向;第二流道部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弧形通道;第三冷却剂通道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弧形通道;各直通道的一端与上游的第一弧形通道或第二弧形通道连通,另一端与下游的第二弧形通道或第一弧形通道连通。进一步地,电机中壳体与定子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进一步地,转子轴的后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由电机后端盖支承;转子轴的前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由变速箱壳体支承。进一步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由变速箱壳体支承并封装在由电机中壳体和变速箱壳体围成的空间内,且轴承座通过第三紧固件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套设在轴承座的内腔中的接地碳刷环、油封和轴承,接地碳刷环的内孔、油封的内孔和轴承的内孔分别与转子轴的外周配合;油封位于接地碳刷环和轴承之间,接地碳刷环相对于轴承更靠近第一轴承组件。进一步地,轴承的外周直径和接地碳刷环的外周直径分别大于油封的外周直径;轴承座的内腔壁体上形成有:用于限制接地碳刷环向油封方向移动的第一台阶,用于限制油封向接地碳刷环方向移动的第二台阶,以及用于限制轴承的外圈向油封方向移动的第三台阶;转子轴上形成有第四台阶以及卡簧槽,卡簧槽中安装有卡簧,轴承的内圈位于第四台阶和卡簧之间;变速箱壳体上形成有用于接纳轴承座前端的凹部,轴承的外圈向背离油封方向的移动由凹部的端壁限制。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通过将变速箱壳体封盖电机中壳体的前端开口,使得变速箱壳体同时充当电机前端盖使用,即可以省去额外的电机前端盖部件,有利于降低该装置所需占据的轴向空间;将逆变器壳体面对电机中壳体的外周壁设置并与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连接,而不是将逆变器壳体设置在电机中壳体的后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电机壳体与变速箱壳体之间相差的径向空间,不但有利于降低该集成驱动装置所需占据的轴向空间大小,还因充分利用了电机外部的径向空间,使得该集成驱动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为其他零部件的布局腾出了更多的空间。附图说明下文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3的A-A剖视图;以及,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部、第二流道部和第三冷却剂通道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以下也简称为集成驱动装置)主要包括电机1、变速箱2和逆变器3。其中,电机1主要包括电机壳体11、定子组件12和转子组件13。电机壳体11包括电机中壳体111和封盖在电机中壳体111后端开口的电机后端盖112,电机后端盖112例如通过螺栓与电机中壳体111紧固在一起。电机中壳体111通常为两端开口的环形结构,电机中壳体111的前端开口可以由电机前端盖封盖,或者优选地由变速箱壳体21封盖(也即,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变速箱壳体21同时用作电机前端盖使用)。定子组件12和转子组件13收容在电机壳体11的内腔中(主要位于电机中壳体111所形成的腔室内)。定子组件12配置有电机1的交流输入端子121,交流输入端子121通常布置在电机壳体11的后端。转子组件13具有从电机壳体11前端伸出的转子轴131,电机1通过转子轴131向外输出动力。变速箱2包括变速箱壳体21(图中未完全示出变速箱2的壳体的全部结构)和安装在变速箱壳体21内部的变速机构(图中未示出)。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变速箱壳体21优选地和电机中壳体111通过螺栓安装在一起,使变速箱壳体21同时作为电机前端盖使用,以起到封盖电机中壳体111的前端开口的作用,这样可以省略掉额外的电机前端盖部件,以降低电机和变速箱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变速箱(2)和逆变器(3);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壳体(11),该电机壳体(11)包括电机中壳体(111)和封盖所述电机中壳体(111)后端开口的电机后端盖(112);收容在所述电机壳体(11)的内腔中的定子组件(12)和转子组件(13);所述定子组件(12)配置有交流输入端子(121);所述变速箱(2)包括:变速箱壳体(21),所述变速箱壳体(21)封盖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前端开口;安装在所述变速箱壳体(21)内部的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与所述转子组件(13)的转子轴(131)驱动联接;所述逆变器(3)包括:逆变器壳体(31),所述逆变器壳体(31)相对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外周壁设置,且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91)与所述电机壳体(11)、所述变速箱壳体(21)分别连接;转换模块,收容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转换模块配置有直流输入端子和交流输出端子(321),所述直流输入端子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出端子(321)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变速箱(2)和逆变器(3);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壳体(11),该电机壳体(11)包括电机中壳体(111)和封盖所述电机中壳体(111)后端开口的电机后端盖(112);收容在所述电机壳体(11)的内腔中的定子组件(12)和转子组件(13);所述定子组件(12)配置有交流输入端子(121);所述变速箱(2)包括:变速箱壳体(21),所述变速箱壳体(21)封盖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前端开口;安装在所述变速箱壳体(21)内部的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与所述转子组件(13)的转子轴(131)驱动联接;所述逆变器(3)包括:逆变器壳体(31),所述逆变器壳体(31)相对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外周壁设置,且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91)与所述电机壳体(11)、所述变速箱壳体(21)分别连接;转换模块,收容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转换模块配置有直流输入端子和交流输出端子(321),所述直流输入端子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出端子(321)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321)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12)相邻;所述电机后端盖(112)对应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的位置配置有安装口(1120),且所述电机后端盖(11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口(1120)的盖板;所述电机壳体(11)设置有插槽,所述交流输出端子(321)穿过所述插槽进入所述电机壳体(11)内部以与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直接接触;所述交流输出端子(321)和所述交流输入端子(121)通过第二紧固件(92)连接或者通过熔接、软钎焊、硬钎焊、铆接和弹性接触中的一种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1)形成有第一冷却剂通道,所述逆变器壳体(31)形成有第二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用集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包括:配置于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第一流道部,和配置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12)的第二流道部;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均配置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12)并与所述第二流道部相通;所述变速箱壳体(21)封盖所述电机中壳体(111)的前端开口的部分配置有第三冷却剂通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康胡中流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