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7647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包括转换操作机构、一个或多个逐层叠置在所述转换操作机构一侧并与所述转换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的单极组件;所述单极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上的动触头组件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配合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通过积木式层叠设置的单极组件之间的凹凸配合实现主回路部分的极间连接,并与转换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方便驱动力由转换操作机构传递至单极组件的动触头组件上,实现动触头组件的分合闸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换开关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转换开关电器是一种常见的低压电器,常用于重要配电场合(如医院供电系统),用于两路电源的切换,保证在供电过程中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负载端的正常供电。在现有的两段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中,主回路结构部分的极间连接一般都是通过连杆组件实现联动连接,结构及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层叠方式相接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包括转换操作机构、一个或多个逐层叠置在所述转换操作机构一侧并与所述转换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的单极组件;所述单极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上的动触头组件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配合联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组件的一侧面上的非圆形凸轮、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组件的相对另一侧面上的非圆形凹槽;所述凸轮和凹槽的形状一致。优选地,所述凸轮和凹槽的形状为米字形、十字形、六角形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操作机构(10)、一个或多个逐层叠置在所述转换操作机构(10)一侧并与所述转换操作机构(10)联动连接的单极组件(20);所述单极组件(20)包括壳体(21)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的动触头组件(22);所述动触头组件(22)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21)上的动触头组件(22)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配合联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操作机构(10)、一个或多个逐层叠置在所述转换操作机构(10)一侧并与所述转换操作机构(10)联动连接的单极组件(20);所述单极组件(20)包括壳体(21)以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的动触头组件(22);所述动触头组件(22)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相适配的凹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21)上的动触头组件(22)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配合联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组件(22)的一侧面上的非圆形凸轮(31)、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组件(22)的相对另一侧面上的非圆形凹槽(32);所述凸轮(31)和凹槽(32)的形状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1)和凹槽(32)的形状为米字形、十字形、六角形或五角星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2)包括轴套(221)、穿设在所述轴套(221)内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轴套(221)相对两侧的动触头(222);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轴套(221)的相对两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2)还包括通过导线(224)连接所述动触头(222)一端的接线端子(22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包括主板(211),所述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熔吾杨有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