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7149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供热系统包括电加热蓄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引风装置、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电加热蓄热装置包括壳体、蓄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电加热装置起到对蓄热装置供热的作用,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外界用水和用气,以实现用电高峰期供热作用,满足家庭日常生活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能源紧张,使得资源类的产品飞快地涨价,供暖企业所提供的热能是用煤来实现的,但是煤价不断上涨,给供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将上涨的压力转向使用者。而电力供应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生产型和居民生活性用电使得白天用电形成高峰,并且常常在白天拉闸限电,但是半夜用电量急剧下降,白天和晚上用电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国家鼓励晚上用电。因此出现了用电加热的取暖设备,在晚上用低谷电进行蓄能。但现在的储能锅炉是用水作为蓄能的载体,但水的局限性大,水只能加热到90℃以下,而且在水中的加热电阻丝要求高,得防止漏电,还需要绝缘,这样储能量小,体积大,限制了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该供热系统可以在电力系统电网负荷低时进行充热蓄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减少或不用电能,进而实现其积蓄的热能与外界用气或者用水热交换。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包括:电加热蓄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引风装置、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所述电加热蓄热装置包括壳体、蓄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所述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蓄热装置为长方体,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壳体、蓄热体和第一保温层;所述蓄热体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体之间,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蓄热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加热装置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高度方向设置两排,其中,位于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减,位于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增,以使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在所述蓄热体内呈交叉布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能够对所述蓄热体加热;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位于在两排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管道安装在第二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一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内,所述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通过水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连通;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通道,所述第三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的高度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通道内用以放置第二导热管道,所述第二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所述引风装置通过热风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加热装置起到对蓄热装置供热的作用,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外界用水和用气,以实现用电高峰期供热作用,满足家庭日常生活使用需求;并且,位于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减,位于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增,以使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在蓄热体内呈交叉布置;上述布置方式,能够有效延长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在蓄热体内的长度,从而加大电加热装置与蓄热体的接触面积,保障对蓄热体快速而高效升温作用。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壳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并控制继电器通断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相接,所述继电器与供电电源和电加热装置相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内部温度,然后通过继电器控制供电电源和电加热装置的通断路,从而实现对检测壳体内部温度进行监控,达到自控制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管道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端通过水压控制阀连通供水设备,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口通过开关阀门连通所述储水设备。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管道中通入的冷水在第一换热装置内加热后通过出水管道排出到储水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热水,以供生活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管道包括相连通的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入口与引风设备相连通,所述排风管道的出口用以引入室内环境供热。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管道中通入外界空气在第二换热装置内加热后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到室内,能够有效提升室内温度,特别适用于秋冬季节。进一步的,两排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中,上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下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排和下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分别采用沿蓄热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能够保障应用时对蓄热体宽度方向各个区域进行充分加热,使蓄热体温度均匀。进一步的,上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与下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之间沿蓄热体宽度方向相交错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排和下排的各个第一安装通道分别上述相交错的布置方式,能够保障应用时进一步增加对蓄热体宽度方向各个区域进行加热,使蓄热体温度均匀,进而提升对两个导热管道内的液体的加热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管道和设置在所述电加热管道内的电加热丝。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热丝起到加热的作用,电加热管道的管壁增加了与蓄热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障对蓄热体的充分、快速升温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起到对壳体内部空间的充分保温隔热作用,阻止热量散发速度,从而提升蓄热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设备具有用以家用用水设备。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以包覆电加热蓄热装置的第一保温土块。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保温土块起到对电加热蓄热装置的保温作用,从而减小整个蓄热装置的热量散发速度,保障在用电高峰期内对相应的待加热的冷气或者冷水的高效升温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的技术效果有:电加热装置起到对蓄热装置供热的作用,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外界用水和用气,以实现用电高峰期供热作用,满足家庭日常生活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并且,位于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减,位于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增,以使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在蓄热体内呈交叉布置;上述布置方式,能够有效延长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在蓄热体内的长度,从而加大电加热装置与蓄热体的接触面积,保障对蓄热体快速而高效升温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中的电加热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中的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侧视图;图6是电加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中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图。附图标记:10-电加热蓄热装置;20-第一换热装置;30-第二换热装置;40-引风装置;50-供水设备;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蓄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引风装置、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所述电加热蓄热装置包括壳体、蓄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所述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蓄热装置为长方体,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壳体、蓄热体和第一保温层;所述蓄热体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体之间,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蓄热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加热装置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高度方向设置两排,其中,位于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减,位于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增,以使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在所述蓄热体内呈交叉布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能够对所述蓄热体加热;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位于在两排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管道安装在第二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一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内,所述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通过水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连通;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通道,所述第三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的高度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通道内用以放置第二导热管道,所述第二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所述引风装置通过热风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蓄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引风装置、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所述电加热蓄热装置包括壳体、蓄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第一导热管道和第二导热管道;所述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蓄热装置为长方体,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壳体、蓄热体和第一保温层;所述蓄热体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体之间,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蓄热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加热装置的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高度方向设置两排,其中,位于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减,位于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自所述蓄热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高度递增,以使上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和下排的第一安装通道在所述蓄热体内呈交叉布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能够对所述蓄热体加热;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位于在两排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管道安装在第二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一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内,所述供水设备和储水设备通过水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连通;所述蓄热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通道,所述第三安装通道沿所述蓄热体的高度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三安装通道内用以放置第二导热管道,所述第二导热管道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所述引风装置通过热风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连通。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鹏宇吴聪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捷亿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