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14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壁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包括底座、防水浮动部与保护膜,所述底座形状为矩形且设于机体的底部,所述防水浮动部形状为矩形且包围着底座,所述防水浮动部包括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所述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保护膜的容纳腔,所述保护膜叠设于容纳腔内,所述保护膜的一端与下层浮动部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之间设有朝向底座的可供保护膜从容纳腔内伸出的开口,所述保护膜另一端与底座的侧面密封固定连接,可以防止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取暖壁炉内,避免对取暖壁炉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取暖壁炉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取暖壁炉
本技术涉及取暖壁炉
,尤其是指一种防水取暖壁炉。
技术介绍
取暖壁炉是独立或者就墙壁砌成的室内取暖设备,以可燃物为能源,内部上通烟囱,起源于西方家庭或宫殿取暖设施。由于其燃料为可再生资源,加以现代化改进,目前仍然在西方普遍使用,尤其在主张环保理念的高等教育阶层受到欢迎。然而现有的很多独立式的取暖壁炉不具备防水功能,这是因为独立式的取暖壁炉设有很多散热孔,一旦发生水灾,水便可以通过散热孔进入机体内,进而对取暖壁炉的元器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可以防止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取暖壁炉内,避免对取暖壁炉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取暖壁炉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包括取暖壁炉的机体,还包括底座、防水浮动部与保护膜,所述底座形状为矩形且设于机体的底部,所述防水浮动部形状为矩形且包围着底座,所述防水浮动部套设在机体,所述浮动部可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沿着机体上升,所述防水浮动部包括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所述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保护膜的容纳腔,所述保护膜叠设于容纳腔内,所述保护膜的一端与下层浮动部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之间设有朝向底座的可供保护膜从容纳腔内伸出的开口,所述保护膜另一端与底座的外侧面密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层浮动部设有限位件,所述上层浮动部设有与限位件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上层浮动部与下层浮动部之间设有锁定组件。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铰接于上层浮动部外侧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卡口,所述下层浮动部外侧设有与卡口配合的锁定柱。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凸块的长度大于锁定柱的半径,两个所述凸块被蝶形螺栓贯穿,所述锁定柱被两个所述凸块和蝶形螺栓包围。作为优选,所述防水浮动部的高度大于底座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下层浮动部外侧的底角倒有圆角。作为优选,所述上层浮动部设有水位指示带。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下端与保护膜抵接的边角倒有圆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发生水灾时,防水浮动部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然后拉动容纳腔内的保护膜,使保护膜拉伸展开,保护膜包围着箱体外表面,将水与箱体隔离,防止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取暖壁炉内,避免对取暖壁炉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取暖壁炉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与防水浮动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膜被拉伸的效果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2、底座;31、上层浮动部;311、水位指示带;32、下层浮动部;321、限位件;33、容纳腔;4、保护膜;51、锁定件;511、凸块;52、锁定柱;53、蝶形螺栓;6、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与图2所示,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包括取暖壁炉的机体1,还包括底座2、防水浮动部与保护膜4,所述底座2形状为矩形且设于机体1的底部,所述防水浮动部形状为矩形且包围着底座2,所述防水浮动部套设在机体,所述浮动部可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沿着机体上升,所述防水浮动部包括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保护膜4的容纳腔33,所述保护膜4叠设于容纳腔33内,所述保护膜4的一端与下层浮动部32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设有朝向底座2的可供保护膜4从容纳腔33内伸出的开口6,所述保护膜4另一端与底座2的外侧面密封固定连接。结合图3所示,当发生水灾时,防水浮动部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然后拉动容纳腔33内的保护膜4,使保护膜4拉伸展开,保护膜4包围着机体1外表面,将水与机体1隔离,防止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取暖壁炉内,避免对取暖壁炉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取暖壁炉的正常工作。结合图3所示,防水浮动部的高度大于底座2的高度,防止水面发生荡动时,水会越过防水浮动部溅到底座2,甚至溅到机体1的散热孔,最终进入到机体1内。下层浮动部32外侧的底角倒有圆角,与设置为直角相比,设置为圆角,更利于浮力的作用,使得浮动部能更易地在浮力作用而上浮。上层浮动部31设有红色的水位指示带311,使得人们能清楚地观察到水位高度。开口6下端与保护膜4抵接的边角倒有圆角,当保护膜4被拉伸展开时,与设置为直角相比,设置为圆角,可以使保护膜4与开口6的接触更为平滑,对保护膜4起保护作用。结合图2所示,所述下层浮动部32设有限位件321,所述上层浮动部31设有与限位件321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设有锁定组件。通过限位件321与限位槽的插接配合,起限位作用,使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不会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设置锁定组件,使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结合图4所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铰接于上层浮动部31外侧的锁定件51,所述锁定件51设有两个凸块511,两个凸块511之间形成卡口,所述下层浮动部32外侧设有与卡口配合的锁定柱52。当需要将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固定连接时,只需转动锁定件51,将卡口与锁定柱52卡接,便可以将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实现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凸块511的长度大于锁定柱52的半径,两个所述凸块511被蝶形螺栓53贯穿,所述锁定柱52被两个所述凸块511和蝶形螺栓53包围,所述蝶形螺栓53的头部相比尾部要靠近铰接处。当卡口与锁定柱52卡接之后,拧紧蝶形螺栓53,起限位作用,使得锁定件51不会与锁定柱52脱离,使得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固。所述蝶形螺栓53的头部相比尾部要靠近铰接处,使得头部位于上方,便于人们扭动蝶形螺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包括取暖壁炉的机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防水浮动部与保护膜(4),所述底座(2)形状为矩形且设于机体(1)的底部,所述防水浮动部形状为矩形且包围着底座(2),所述防水浮动部套设在机体,所述浮动部可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沿着机体上升,所述防水浮动部包括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保护膜(4)的容纳腔(33),所述保护膜(4)叠设于容纳腔(33)内,所述保护膜(4)的一端与下层浮动部(32)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设有朝向底座(2)的可供保护膜(4)从容纳腔(33)内伸出的开口(6),所述保护膜(4)另一端与底座(2)的侧面密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包括取暖壁炉的机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防水浮动部与保护膜(4),所述底座(2)形状为矩形且设于机体(1)的底部,所述防水浮动部形状为矩形且包围着底座(2),所述防水浮动部套设在机体,所述浮动部可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沿着机体上升,所述防水浮动部包括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保护膜(4)的容纳腔(33),所述保护膜(4)叠设于容纳腔(33)内,所述保护膜(4)的一端与下层浮动部(32)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间设有朝向底座(2)的可供保护膜(4)从容纳腔(33)内伸出的开口(6),所述保护膜(4)另一端与底座(2)的侧面密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取暖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浮动部(32)设有限位件(321),所述上层浮动部(31)设有与限位件(321)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上层浮动部(31)与下层浮动部(3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仲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岑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