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樊专利>正文

任调密码连匙拒盗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95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密码和弹子键双重保险的新型锁芯。它主要是在弹子键锁芯的外面套装了3-5道圆筒形环制套和与其相对应的3-5道圆筒形调码柄而构成,每道调码柄大圆端面均刻有48等份刻度,密码由调码柄设置,密码可随时调换,调码时无响声、无手感,别人无法破解密码,而要开锁,首先必须调对密码,钥匙才能插入匙槽,故保险防盗性特强,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各类锁。(*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采用密码和弹子键双重保险并能随意方便地调换密码的锁芯,属制锁
防盗措施中常用的一种是采用各种防盗锁,最常用的锁是弹子锁和密码锁两种。弹子锁的不足之处是匙级的不同号数少,其钥匙号数齿极差别小,重复频率高,用其他钥匙或办法就能套开,防盗能力较差;而一般号码锁结构固定单一,已为很多人了解,且号数少,很容易调对;有些号码锁可凭声响和手感等开启,有些又因其结构不隐蔽不牢固而容易被破坏。因此以上两种锁都不能安全可靠地起到防盗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将密码防盗和弹子键防盗两种结构巧妙结合,连成一体,可任调密码,具有密码和弹子健双重保险的新型锁芯。本技术是这样设计的它由钥匙1、内芯2、内芯套3、弹子键11、弹簧16、销钉13、滑块15组成,其中内芯2为圆棒形,其中心设有匙槽21,棒体上设有内芯弹子键孔20,弹子键11装在内芯弹子键孔20内;内芯套3为圆筒形,筒体上设有与内芯弹子键孔20和弹子键11相匹配的内芯套弹子键孔20-1,内芯套弹子键11-1装在内芯套弹子键孔20-1内;内芯套3套装在内芯2上,其特点是①在内芯套3的中部还由内至外套装了圆筒形—环制套8、二环制套9和三环制套10,三个环制套的前部圆端面上设有凸齿29和凹槽30;②在内芯套3的前部由外至内套装了圆筒形的三环调码柄6、二环调码柄5和一环调码柄4,并在每个调码柄的后部圆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环制套的凸齿29、凹槽30相互松配合的凹槽30’和凸齿29’;③内芯套3的后部套装底套12;④全部构件均装进外套(或锁体)7内;⑤外套7、底套12和内芯套3的后部对应位置的筒壁上设有销钉孔25,销钉13通过销钉孔25一直伸入内芯2棒体后部的销钉滑槽14内将前三者与内芯2栓连固定成一体。本技术的优特点是1、兼有弹子锁芯弹子键防盗保险和号码锁芯的密码防盗保险功能,大大提高了锁的拒盗能力;2、密码号数多达11万余至5000多万个,是现有号码锁和弹子锁的200多至2千万倍;3、密码数字可根据使用人的需要随时方便地更换,除了使用人以外的人很难解得密,可靠性,保密性大大增强;4、调码时不会产生任何声响和感觉;5、适应性强,本锁芯之结构适用于各种各类的锁;6、全部构件都紧密隐藏在整体锁体内,设计新颖,体积小,安全可靠;7、钥匙强插无手感。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技术之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B-D部位左视图(锁闭状态)图3为图1中A-B部位左视图(内芯2旋转90度状态)图4、图5、图6分别为内芯2构件的正视、俯视、左视时结构剖视图图7、图8分别为内芯套3的正视、左视时结构剖视图图9、10分别为一环调码柄4的左视、正视时结构剖视图图11和图12分别为一环制套8的正视和左视剖视图图10和图11为一环调码柄与一环制套8互相配合时示意图图13和图14分别为三环制套10的正视和左视剖视图图中1、钥匙 2、内芯 3、内芯套 4、一环调码柄 5、二环调码柄 6、三环调码柄 7、外套 8、一环制套 9、二环制套10、三环制套 11、内芯弹子键 11-1、内芯套弹子键 12、底套13、销钉 14、销钉滑槽 15、滑块 16、滑块簧 17、滑销 18、销簧 19、深浅滑槽 20、内芯弹子键孔 20-1、内芯套弹子键孔21、匙槽 22、拨头 23、滑销孔 24、24’、24”、滑块槽 25、销钉孔 26、凸帽头 27、滑销槽 28、号码刻度 29、29’凸齿 30、30’、凹槽 31、滑块簧孔 32、内凸横平面 33、对号标记 34、内芯孔本实施例由钥匙1、内芯2、内芯套3、一环调码柄4、二环调码柄5、三环调码柄6、一环制套8、二环制套9、三环制套10、底套12、外套(或锁体)7构成,其中内芯2为圆棒体,中心设匙槽21、棒体上设有5个内芯弹子键孔20,每个弹子键孔内装有一个内芯弹子键11。内芯套3为圆筒形,筒体上设有五个分别与对应内芯弹子键孔20和内芯弹子键11相匹配的内芯套弹子键孔20-1,每个内芯套弹子键孔20-1内装有一个内芯套弹子键11-1,内芯套3的筒体前部设有一滑销孔(23),滑销17套上销簧18装入内芯套的滑销孔23内,内芯套3套装在内芯2上。在内芯套3的中部由内至外套装了圆筒形一环制套8,二环制套9、三环制套10,三个环制套的前部圆端面上设有凸齿29和凹槽30,在内芯套3的前部分别由外至内套装圆筒形三环调码柄6,二环调码柄5,一环调码柄4,每个调码柄的后部圆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环制套的凸齿29和凹槽30相互松配合的凹槽30’和凸齿29’;即一环调码柄的凹槽30’和凸齿29’与一环制套的凸齿29和凹槽30配合;二环调码柄的凹槽30’和凸齿29’与二环制套的凸齿29和凹槽30’配合;三环调码柄的凹槽30’和凸齿29’与三环制套的凸齿29和凹槽30配合。内芯套3的后部套装底套12。以上全部构件均套进外套7内。外套7、底套12、内芯套3后部对应位置的筒壁上设有销钉孔25,销钉13通过销钉孔25一直伸入到内芯2棒体后部的销钉滑槽14内,将外套7、底套12、内芯套3与内芯2栓连固定成一体。本实施例的内芯2上还设有深浅滑槽19和拨头22;内芯套3上还设有滑块槽24’滑销孔23和凸帽头26。本实施例的三个环制套8、9、10的圆筒后部的内筒壁上设有与内芯套3上设的滑块槽24’相连通的滑块槽24”,由滑块槽24’和滑块槽24”组合成滑块槽24,滑块15即装在滑块槽24内。其中二环制套9和三环制套10的内筒壁上设有内凸横平面32,三环制套10的圆筒中部还设有簧孔31;滑块簧16装在簧孔31内。本实施例的一环制套8和二环制套9与滑块15的接触受力面各仅占滑块15总长度的1/8,三环制套10与滑块15的接触受力面占滑块15总长度的6/8。本实施例调码柄(4、5、6)的大圆端面均刻有48等份号码刻度,调码柄4的内筒壁上设有滑销槽27,滑销17一直伸入调码柄4上的滑销槽27内。本实施例的外套(或锁体)7的大圆端面的圆周上设有对码标记33,小头筒底上设有内芯孔34。本技术的调码类构件是套筒形。其壁厚可采用0.8毫米的钢材,既可使其所占体积很小,还可根据需要制成四环,五环甚至更多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开启如图1、4、5、6、7、8、13、14所示,当三个环制套8、9、10上的矩形滑块槽24”的位置调到对准内芯套3上的滑块槽24’时,将钥匙1插入内芯2的匙槽21内,钥匙的坡度将内芯2的弹子键孔20内的弹子键11向外顶移使弹子键11外端正好移至内芯2的外沿,内芯弹子键11又将内芯套里的弹子键11-1向外推移,并将压住所有弹子键的滑块15顶至三个环制套8、9、10的滑块槽24”内,三环制套10内的滑块簧16被压缩,使内芯2与内芯套3内的二组弹子键11和11-1相触的端头正好在两者之间的缝隙处,内芯2可任意旋转,内芯末端的拨头22跟着移动开启锁舌。二、锁闭如图2、4、5、6、7、8、9、10、11、12、13、14所示当钥匙抽出时,内芯2里的弹子键11虽然仍对准内芯套3里的弹子键11-1,由于去了钥匙的压力,在弹簧16的的回张力的作用下,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任调密码连匙拒盗锁芯,由钥匙(1)、内芯(2)、内芯套(3)、弹子键(11)、弹簧(16)、销钉(13)、滑块(15)组成,其中:内芯(2)为圆棒体,其中心设有匙槽(21),棒体上设有内芯弹子键孔(20)、弹子键(11)装在内芯弹子键孔(20)内;内芯套(3)为圆筒形,筒体上设有与内芯弹子键孔(20)和弹子键(11)相匹配的内芯套弹子键孔(20-1),内芯套弹子键(11-1)装在内芯套弹子键孔(20-1)内,内芯套(3)套在内芯(2)上,其特征在于:①、在内芯套(3) 的中部由内至外套装了圆筒形一环制套(8)、二环制套(9)、三环制套(10);三个环制套的前部圆端面上设有凸齿(29)和凹槽(30);②、在内芯套(3)的前部分别由外至内套装了圆筒形三环调码柄(6)、二环调码柄(5)、一环调码柄(4),并 在每个调码柄的后部圆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环制套的凸齿(29)、凹槽(30)分别相互松配合的凹槽(30′)和凸齿(29′);③、内芯套(3)的后部套装底套(12);④、全部构件装进外套(或锁体)(7)内;⑤、外套(或锁体)(7) 底套(12)和内芯套(3)的后部对应部位的筒壁上设有销钉孔(25),销钉(13)通过销钉孔(25)一直伸入到内芯(2)棒体后部的销钉滑槽(14)内将外套(7)、底套(12)、内芯套(3)与内芯(2)栓连固定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樊
申请(专利权)人:唐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