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8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08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该新型空心内模板,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两个侧模板、支撑装置和固定板,其中,所述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两两相对设置,构成一个封闭整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固定板套设在所述封闭整体的外壁。在拆除阶段,当移动支撑装置后,各个子模板会由于失去支持力而坍塌。由于各个子模板的尺寸较小,即使在两端小中间大的空心结构中,也能快速取出,且不易损伤空心结构内壁。该新型空心内模板不仅适用于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的空心结构,还适用于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空心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
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大型的空心混凝土结构通常要求具有特定的空心结构,包括圆柱状、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的形状,也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柱体结构。要想获得上述特定的空心结构,通常需要借助于与该空心结构相同的内模板。在制备的过程中,当附着于内模板的外壁的凝土凝固后,将内模板取出即可获得所需的空心结构。传统的内模板包括组合式钢模板、气囊内模板、矩形钢管内模、抽拉式定型模板等。由于组合式钢模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形状稳定,可以获得尺寸更为精准的空心结构,因此其使用相对于其他的模板使用更为广泛。长方体等规则的空心结构的制备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外形为长方体的钢模板,该钢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当内模板外部的混凝土凝固后,可直接将上模板和下模板分别取出,即可获得所需空心结构。但是,对于如图1所示的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空心结构,若采用了与该不规则空心结构相同的内模板,当内模板外部的混凝土凝固之后,由于该内模板的中间部位尺寸大于空心结构的端口,将导致内模板无法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以解决现有组合式钢模板无法适用于中间大两端小的的不规则空心结构的问题。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两个侧模板、支撑装置和固定板,其中,所述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两两相对设置,构成一个封闭整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固定板套设在所述封闭整体的外壁;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滑动支撑、一个滑动轨道和一个拉杆;所述滑动支撑包括耳片、支柱和滚轮,所述耳片固定在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所述支柱的顶端与所述耳片铰接,所述支柱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支柱的底端设有所述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内部;所述滑动轨道设置在下模板的上底面,所述滑动轨道上与所述耳片相对的位置设有挡块;所述连杆穿过每一个所述通孔,并且在每一个所述通孔两侧的所述连杆上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选的,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包括基板、支撑板和支撑角钢,所述基板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基板之间设有所述支撑角钢。可选的,所述钝角为130~160°之间任一数值。可选的,所述侧模板包括侧板、上过渡板、下过渡板、上配合角钢和下配合角钢,所述侧板的上侧边设有所述上过渡板,所述上过渡板与所述上模板的基板在同一平面;所述上过渡板的下底面设有所述上配合角钢,所述上配合角钢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上模板的支撑板贴合;所述侧板的下侧边设有所述下过渡板,所述下过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基板在同一平面;所述下过渡板的上底面设有所述下配合角钢,所述下配合角钢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下模板的支撑板贴合。可选的,所述侧模板的侧板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通过合页连接。可选的,所述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设有挂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设置有四块子模板,即上模板、下模板和两个侧模板,将尺寸较大的内模板拆分成了较小的组成部分,并将各个子模板用支撑装置支撑,用固定板固定,构成了一个封闭整体。在拆除阶段,当移动支撑装置后,各个子模板由于失去支持力而坍塌。由于各个子模板的尺寸较小,即使在两端小中间大的空心结构中,也能快速取出,并不易损伤空心结构内壁。该新型空心内模板不仅适用于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的空心结构,还适用于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空心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提供的一种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空心结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挂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板;11、基板;12、支撑板;13、支撑角钢;2、下模板;3、侧模板;31、侧板;311、上侧板;312、下侧板;313、合页;32、过渡板;321、上过渡板;322、下过渡板;33、配合角钢;331、上配合角钢;332、下配合角钢;4、支撑装置;41、滑动支撑;411、耳片;412、支柱;413、滚轮;414、通孔;42、滑动轨道;421、挡块;43、拉杆;431、第一挡板;432、第二挡板;5、固定板;6、挂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和结构示意图二。该新型空心内模板为组合式空心内模板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两个侧模板3、支撑装置4和固定板5,其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所示。该上模板1和该下模板2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个侧模板3位于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两侧,并且也相对设置。也就是说,该上模板1、该下模板2、两个侧模板3两两相对设置,通过互相卡接或配合的方式,构成一个封闭整体。该封闭整体的外形与所需的空心结构相同。该空心结构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柱状。例如,当该空心结构为长方体时,该上模板1的上底面、该下模板2的下底面、两个侧模板3的侧壁均呈平直状,以获得规则的长方体状空心结构。当该空心结构为中间大两端小的不规则柱状时,该上模板1的上底面、该下模板2的下底面、两个侧模板3的侧壁均与该不规则结构的形状适配。由于上模板1、下模板2、两个侧模板3之间仅仅只是通过卡接或者配合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形成该封闭整体,在没有外加束缚或支撑的情况下,上模板1会在自身重力或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掉落,两个侧模板3也容易倾倒,导致该封闭整体坍塌。因此,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设置了支撑装置4,该支撑装置4用于将上模板1支撑起来,防止上模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另外,在该封闭整体的外围套设固定板5,以起到加固整体结构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当该内模板整体长度较短时,如3米,则在该封闭整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固定板5即可。而当该内模板整体长度较长时,如20米,两个固定板5则无法牢固固定该封闭整体。因此,需要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如3米、4米等,设置一个固定板5,以起到充分紧固的作用。该支撑装置4包括多个滑动支撑41、一个滑动轨道42和一个拉杆43。每一个滑动支撑41均包括耳片411、支柱412和滚轮413,该耳片411固定在该上模板1的下底面,该支柱412的顶端与该耳片411铰接,该支柱412的中部设有通孔414,该支柱412的底端设有该滚轮413,该滚轮413设置在该滑动轨道42内部。该滑动轨道42设置在下模板2的上底面,该滑动轨道42上与该每一个耳片411相对的每一个位置均设有挡块421;该拉杆43穿过每一个通孔414,并且在每一个该通孔414两侧的拉杆43上分别设有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通常情况下,当该内模板整体长度较短时,如3米,均匀设置2~3个滑动支撑41即可。而当该内模板整体长度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两个侧模板(3)、支撑装置(4)和固定板(5),其中,所述上模板(1)、所述下模板(2)、两个所述侧模板(3)两两相对设置,构成一个封闭整体;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之间通过所述支撑装置(4)支撑;所述固定板(5)套设在所述封闭整体的外壁;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多个滑动支撑(41)、一个滑动轨道(42)和一个拉杆(43);所述滑动支撑(41)包括耳片(411)、支柱(412)和滚轮(413),所述耳片(411)固定在所述上模板(1)的下底面,所述支柱(412)的顶端与所述耳片(411)铰接,所述支柱(412)的中部设有通孔(414),所述支柱(412)的底端设有所述滚轮(413),所述滚轮(413)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42)内部;所述滑动轨道(42)设置在下模板(2)的上底面,所述滑动轨道(42)上与所述耳片(411)相对的位置设有挡块(421);所述拉杆(43)穿过每一个所述通孔(414),并且在每一个所述通孔(414)两侧的所述拉杆(43)上分别设有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空心内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两个侧模板(3)、支撑装置(4)和固定板(5),其中,所述上模板(1)、所述下模板(2)、两个所述侧模板(3)两两相对设置,构成一个封闭整体;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之间通过所述支撑装置(4)支撑;所述固定板(5)套设在所述封闭整体的外壁;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多个滑动支撑(41)、一个滑动轨道(42)和一个拉杆(43);所述滑动支撑(41)包括耳片(411)、支柱(412)和滚轮(413),所述耳片(411)固定在所述上模板(1)的下底面,所述支柱(412)的顶端与所述耳片(411)铰接,所述支柱(412)的中部设有通孔(414),所述支柱(412)的底端设有所述滚轮(413),所述滚轮(413)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42)内部;所述滑动轨道(42)设置在下模板(2)的上底面,所述滑动轨道(42)上与所述耳片(411)相对的位置设有挡块(421);所述拉杆(43)穿过每一个所述通孔(414),并且在每一个所述通孔(414)两侧的所述拉杆(43)上分别设有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心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均包括基板(11)、支撑板(12)和支撑角钢(13),所述基板(11)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磊刘丹娜刘帆李海强李茜杨伟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