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伯宪专利>正文

改进的转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036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码锁,包括码盘和与其穿连的可随机角度旋转的数个锁定板和一个锁扣,锁定板适当位置,各设有一开锁沟,并在锁定板或锁扣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个在不按正确程序开锁时可阻止锁扣伸入全部开锁沟导致锁被打开的卡掣体,卡掣体为挡止突或深度比开锁沟浅的假锁沟。由于假锁沟或挡止突的设置,可防止锁被非正确开启,故使转码锁更具有保险闭锁安全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码锁。由于贵重物品、材货的储存,必须具有防窃的安全性,故有保险箱柜的设置,使贵重物品、材货装入这些箱柜后,他人极难以打开这些这些箱柜,窃取其内的贵重物品、材货。而而锁固这些保险箱上的锁体,通常为特用的转码锁。以保箱、柜的锁体为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类锁体嵌设于保险箱10装设扳机20临近位置处,其一以码盘30露出保险箱10表面,经特征旋转次序(开锁要诀)旋转该码盘30(例如先左转2圈,再中转3圈,再回左转至码盘30上的码号对到特定位置等......次序),使扳手20可被触动,使保险柜10的柜门11开启。如图2所示,将门11开启后,拆开该门11背遮盖锁体的盖板12,可见到门11背设有相堆叠的多数锁定板31、32、33,及一闩件40,而该些锁定板31、32、33与码盘30(见图1)相互穿连,锁体即由码盘30与数锁定板31、32、33连接构成,该些锁定板31、32、33边缘适当位置,分别设有锁沟31A、32A、33A,不特定拨转码盘30时,将数锁定板31、32、33呈随机角度旋转,错开各锁沟31A、32A、33A位置,而该闩件40,则主要为一旋盘41、两闩杆42、43及一挡止块44组成,该旋盘41中央与扳手20连接,并于盘41边缘上开设一道凹口46,凹口46内设有该挡止块44黏固于柜门11背面,使旋盘41旋动时,挡止块44限制凹口46的移动范围令旋盘41只可偏摆一定角度旋转,另于该旋盘41两相对缘边,分别枢接闩杆(42或43)一端,而闩杆(42或43)另端再垂向穿出柜门11背上或下端壁,其中临近数锁定板31、32、33的一闩杆42,于临近数锁定板31、32、33周缘位置上方,凸出一扣尖47A朝向锁定板31、32、33的锁扣47,当拨转旋盘41,遇到各锁定板31、32、33的开锁沟31A、32A、33A,皆对到锁扣47的扣尖47A时(以正确方式开锁,或正巧乱转落入开锁的机率内时),即可拨动扳手20使锁扣47完全落入各开锁沟31A、32A、33A中,闩杆(42及43)可完全缩回,退出对门框45上锁固孔48、49的卡定,使闩件40形成开闩。此种结构虽不易开启,但欲行窃者仍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开启,其可先扳动扳手20,握持扳手20的手保持施力扳动状态,使锁扣47的扣尖47A保持抵住多数锁定板31、32、33边缘,复由于各锁定板31、32、33外缘与扣尖47A的摩擦性并不完全一致,再转动旋盘41时时各锁定板31、32、33将不会等速度同时转动,使得各锁定板31、32、33转动时,将其开锁沟31A、32A、33A一一被扣尖414扣住,即可再扳压扳机20,使锁扣完全落入各开锁沟31A、32A、33A中,使闩件40开闩,达到窃取的目的,如此使得保险柜保全功能失效,根本无保障物品安全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种在非正确开锁时产生疑是卡着开锁沟的信息组合,使旋盘不被任意旋启更的更保险安全的转码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改进的转码锁,包括锁体及锁芯,锁芯部份包括锁扣和与其穿连的可随机角度旋转的数个锁定板,锁定板适当位置,各设有一开锁沟,锁定板或和锁扣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个在不按正确程序开锁时可阻止锁扣穿入全部开锁沟的卡掣体;其中卡掣体为设于锁定板适当位置深度比开锁沟浅的假锁沟,假锁沟可设于锁定板的周缘或锁扣孔内缘;卡掣体为设于锁定板周缘或锁扣上的挡止突。由于转码锁的启闭机理是,当其锁芯中的多数锁定板的开锁沟各处于随机旋动状态而不相对齐时,转码锁就处于锁闭状态,只有在按正确编码程序转动锁定板,使锁扣穿过开锁沟,使所有开锁沟对齐时,锁才会被打开。具有所述结构的本技术,由于在锁定板的周缘或锁扣孔内缘增设了至少一个比开锁沟要浅的假锁沟,当锁扣落入假锁沟时,将产生疑似卡着开锁沟信息的组合,但锁定板却不被任意旋启,可扰乱窃徒开锁的判断,使锁难以被打开;由于在在锁定板的边缘或扣上增设了多数挡止突,当不知道正角号码的人使用惯用的技术企图打开转码锁时,锁扣就会被挡止突顶住而不能穿过锁定板上的开锁沟从而使锁定板不被转动对齐,锁便难以被打开。从而提高了转码锁的安全保险性能。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保险箱整体外观立体图。图2是习见保险箱用的转码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码锁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强化实施例图。图5是本技术的吊挂式转码锁的实施例图。图面标号10......保险箱 310B..假锁沟11......柜门320B..假锁沟12......盖板330B..假锁沟20......扳机310C..假锁沟30......码盘320C..假锁沟31.....锁定板 330C...假锁沟32.....锁定板 400....闩连动件33.....锁定板 410....旋盘31A....开锁沟 420....闩杆32A....开锁沟 430....闩杆33A....开锁沟 440....挡止块40.....闩连动杆 450....门框41.....旋盘 460....凹口42.....闩杆 470....锁扣43.....闩杆 480....锁固孔44.....挡止块 490....锁固孔45.....门框 51.....锁体46.....凹口 51A....锁扣孔47.....锁扣 51B....锁扣孔47A....扣尖 52.....锁扣48.....锁固孔 52A....挡止突49.....锁固孔 52B....挡止突310....锁定板 52C....挡止突320....锁定板 61.....夹槽330....锁定板 62.....夹槽310A...开锁沟 610....锁定板320A...开锁沟 620....锁定板330A...开锁沟 610a...开锁沟310a...挡止突 620a...开锁沟320a...挡止突 610b...假锁沟330a..挡止突610c..开锁沟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为设置于保险柜等的转码锁,将柜门110开启后,拆开该门110背遮盖锁体的盖板120,就可见到柜门110背设有相堆叠的多数锁定板310、320、330,及一闩件400,而该些锁定板310、320、330与码盘30于中心相互穿连(参阅图1),锁体即由码盘30与多数锁定板310、320、330连接构成,该些锁定板310、320、330周缘适当位置,各穿设有一开锁沟310A、320A、330A,不特定拨转码盘30时,将多数锁定板310、320、330呈随机角度旋转,错开各开锁沟310A、320A、330A位置,另外,该些锁定板310、320、330除了开设开锁沟310A、320A、330A外,并特别于板缘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的假锁沟310B、310C......,320B、320C......,330B、330C......,比开锁沟310A、320A、330A深度为浅,而该闩件400,则主要为一旋盘410、两闩杆420、430及一挡止块440所组成,该旋盘410中央与扳手20连接,并于旋盘410边缘上,开设一道凹口460,凹口460内设有该挡止块440黏固于柜门110背面,使旋盘410旋动时,挡止块440限制凹口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转码锁,包括锁体及锁芯,锁芯包括锁扣和穿连在一起的可随机角度旋转的数个锁定板,锁定板适当位置,各设有一开锁沟,其特征在于:锁定板和锁扣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个在不按正确程序开锁时可阻止锁扣穿入全部开锁沟的卡掣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宪
申请(专利权)人:林伯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