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88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包括基台和龙门架,所述基台顶部设置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由横梁与立柱组成,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所述横梁与立柱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与基台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横梁一侧垂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横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基台顶部设置有导轨固定台以及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贯穿基台,且与导轨固定台之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粗、细砂轮对燕尾导轨的V形槽进行双重磨削的方式来加工燕尾导轨,解决了采用传统的端面磨削方式磨削V形槽而导致磨床的压力集中在端面,使得V型导轨的斜边在磨削时磨削得不充分的问题。

A Swallow Tail Guide Gr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vetail guideway grinding machine tool,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gantry frame. The top of the bas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gantry frame. The gantry frame is composed of a cross beam and a column. The gantry frame consists of two column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beam. The crossbeam and the column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first movabl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lumn and the base platform, and one side of the beam. A connecting rod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a second mo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ng point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ross beam. A guide rail fixed platform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ase platform and a third moto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third motor runs through the base platform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rail fixed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processes the dovetail guide rail by double grinding the V-groove of the dovetail guide rail with coarse and fine grinding wheel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grinding of the oblique edge of the V-groove when grinding the V-groove caused by grinding the V-groove with the traditional end grind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
本技术涉及磨削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磨床也逐渐增多,但是用于磨削燕尾导轨的专业磨削机床几乎很少。燕尾导轨,也叫V型导轨,由于其结构需要,需要磨削V型槽,传统的磨床磨削V型槽时,利用一个边缘为V形状的砂轮垂直磨削,这种磨削方式的缺点在于,当磨床在纵向调整磨削行程时,大部分的磨削力集中在V型导轨的平面上,即所谓的端面磨削,由于磨床的压力集中在端面,所以V型导轨的斜边在磨削时磨削得不充分,这就导致了V型导轨在机床上的传动精密度,影响整个机床的质量。因此,技术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通过采用粗、细砂轮对燕尾导轨的V形槽进行双重磨削的方式来加工燕尾导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传统的端面磨削方式磨削V形槽而导致磨床的压力集中在端面,使得V型导轨的斜边在磨削时磨削得不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包括基台和龙门架,所述基台顶部设置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由横梁与立柱组成,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所述横梁与立柱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与基台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横梁一侧垂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横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基台顶部设置有导轨固定台以及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贯穿基台,且与导轨固定台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连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连杆恰好将托板均分成两部分,所述托板顶部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两侧,两个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端部分别连接有细砂轮和粗砂轮,所述细砂轮和粗砂轮与各自对应的第四电机输出轴连接处均套设有连接套筒,所述基台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以及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滑块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块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部和底部关于水平向中心轴线对称设有第一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两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滚珠,且第一滚珠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直径而大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口径,所述第一齿轮顶部对应设置有第一轮齿以及底部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轮齿固定设置于第一滑槽顶部,而第一限位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滑槽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滑块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二滑块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顶部和底部关于水平向中心轴线对称设有第二U形槽,所述第二U形槽两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且第二滚珠直径小于第二弧形槽直径而大于第二弧形槽的槽口径,所述第二齿轮顶部对应设置有第二轮齿以及底部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轮齿固定设置于第二滑槽顶部,而第二限位板固定设置于第二滑槽底部。优选的,所述导轨固定台顶部水平向中心轴线处垂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导轨固定台划分为两个区,且两个区顶部四角位置均垂直设有定位销。优选的,所述导轨固定台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联轴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扣板。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构成,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支杆的中空层内垂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限位杆外部配合设有跳豆按钮,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支杆上的通孔设置有多个。优选的,所述跳豆按钮底部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内环径大于限位杆的直径,而外环径则大于通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粗砂轮直线段表面环绕设有砂轮齿,所述粗砂轮的轮径小于细砂轮的轮径。优选的,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底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砂轮顶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槽内壁与卡块外壁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卡槽与卡块螺纹连接,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与砂轮直线段外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筒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四电机输出轴和砂轮均与连接套筒配合螺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采用细砂轮和粗砂轮的配合使用来对燕尾导轨的V形槽进行双重磨削,可解决传统的端面磨削方式磨削V形槽而导致磨床的压力集中在端面,使得V型导轨的斜边在磨削时磨削得不充分的问题,而且粗砂轮表面的砂轮齿可辅助对待磨削的燕尾导轨进行预打磨,从而大大加快其打磨速率;2、通过设有隔板,可将导轨固定台划分为两个加工工位,使得磨削加工与燕尾导轨的拆装可同步进行,从而加快可磨削加工速率,同时,隔板可防止加工工位产生的碎屑飞溅而给拆装工位的工作人员带来危害;3、通过设置带有扣板的伸缩杆,可将通过联轴活动连接于固定块上的伸缩杆以联轴为基准轴翻转一定角度,使得伸缩杆与导轨固定台竖直向平行,让扣板恰好将待磨削的燕尾导轨固定在导轨固定台上,以配合定位销加强对待磨削燕尾导轨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视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伸缩杆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砂轮与第四电机输出轴连接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粗砂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台、2龙门架、201横梁、202立柱、3第一移动机构、31第一电机、32第一滑块、33第一U形槽、34第一齿轮、35第一轮齿、36第一限位板、37第一弧形槽、38第一滚珠、4连杆、5第二移动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二滑块、53第二U形槽、54第二齿轮、55第二轮齿、56第二限位板、57第二弧形槽、58第二滚珠、6导轨固定台、7第三电机、8隔板、9定位销、10固定块、11伸缩杆、111第一支杆、112第二支杆、113限位柱、114弹簧、115跳豆按钮、12扣板、13托板、14第四电机、15细砂轮、16粗砂轮、17连接套筒、18第一滑槽、19第二滑槽、20砂轮齿、21卡槽、22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包括基台1和龙门架2,所述基台1顶部设置有龙门架2,所述龙门架2由横梁201与立柱202组成,所述立柱20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横梁201两端,所述横梁201与立柱202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立柱202与基台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3,所述第一移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滑块32和第一齿轮34,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块32与第一齿轮3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2顶部和底部关于水平向中心轴线对称设有第一U形槽33,所述第一U形槽33两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一弧形槽37,所述第一弧形槽37内设置有第一滚珠38,且第一滚珠38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37直径而大于第一弧形槽37的槽口径,所述第一齿轮34顶部对应设置有第一轮齿35以及底部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板36,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包括基台(1)和龙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顶部设置有龙门架(2),所述龙门架(2)由横梁(201)与立柱(202)组成,所述立柱(20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横梁(201)两端,所述横梁(201)与立柱(202)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立柱(202)与基台(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3),所述横梁(201)一侧垂直设有连杆(4),所述连杆(4)与横梁(20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5),所述基台(1)顶部设置有导轨固定台(6)以及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7),所述第三电机(7)输出轴贯穿基台(1),且与导轨固定台(6)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连杆(4)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13),所述连杆(4)恰好将托板(13)均分成两部分,所述托板(13)顶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4),所述第四电机(1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4)两侧,两个所述第四电机(14)输出轴端部分别连接有细砂轮(15)和粗砂轮(16),所述细砂轮(15)和粗砂轮(16)与各自对应的第四电机(14)输出轴连接处均套设有连接套筒(17),所述基台(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18),以及横梁(201)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包括基台(1)和龙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顶部设置有龙门架(2),所述龙门架(2)由横梁(201)与立柱(202)组成,所述立柱(20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横梁(201)两端,所述横梁(201)与立柱(202)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立柱(202)与基台(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3),所述横梁(201)一侧垂直设有连杆(4),所述连杆(4)与横梁(20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5),所述基台(1)顶部设置有导轨固定台(6)以及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7),所述第三电机(7)输出轴贯穿基台(1),且与导轨固定台(6)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连杆(4)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13),所述连杆(4)恰好将托板(13)均分成两部分,所述托板(13)顶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4),所述第四电机(1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4)两侧,两个所述第四电机(14)输出轴端部分别连接有细砂轮(15)和粗砂轮(16),所述细砂轮(15)和粗砂轮(16)与各自对应的第四电机(14)输出轴连接处均套设有连接套筒(17),所述基台(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18),以及横梁(201)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滑块(32)和第一齿轮(34),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块(32)与第一齿轮(3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2)顶部和底部关于水平向中心轴线对称设有第一U形槽(33),所述第一U形槽(33)两侧壁均对应设有第一弧形槽(37),所述第一弧形槽(37)内设置有第一滚珠(38),且第一滚珠(38)直径小于第一弧形槽(37)直径而大于第一弧形槽(37)的槽口径,所述第一齿轮(34)顶部对应设置有第一轮齿(35)以及底部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板(36),所述第一轮齿(35)固定设置于第一滑槽(18)顶部,而第一限位板(36)固定设置于第一滑槽(18)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滑块(52)和第二齿轮(54),所述第二电机(51)输出轴贯穿第二滑块(52)与第二齿轮(5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52)顶部和底部关于水平向中心轴线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孙玲凤孙玲芳吴须燕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诺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