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接线模块用电控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584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讯接线模块用电控盒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双音多频通信电路,单片机MCU,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和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组成,双音多频通信电路的一端接通讯电话线,它的另一端接单片机MCU的数据输入输出端,MCU的输出端接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的输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一端对应相连,MCU的输出端还与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的输入相连,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的输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另一端对应相连,单片机MCU的输入端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上的电子纽扣读写头相连。(*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远程管理交接箱内通讯接线模块的电控盒系统。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通讯接线模块用电控盒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双音多频通信电路,单片机MCU,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和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组成,双音多频通信电路的一端接通讯电话线,它的另一端接单片机MCU的数据输入输出端,MCU的输出端接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前、后门大电容充电电路的输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一端对应相连,MCU的输出端还与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的输入相连,前、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的输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另一端对应相连,单片机MCU的输入端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上的电子纽扣读写头相连。本技术采用电子钥匙开门方式,一触即开,速度快。本技术的控制盒系统采用控制中心统一管理模式,可靠性高。图2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本技术的具体电路如图2,其中,极性变换电路B1和恒流电路V1组成电源电路,它向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双音多频通信电路U2可采用88L89集成电路,它的输入端从其2、3脚引出接电话线,它的输入输出端从其D0-D3脚引出接MCU单片机U1(型号可为MSP430F122)的数据端,它的输出端从其8脚引出通过放大电路V4接通讯电话线。前门大电容充电电路由变压器T1,三极管V5,桥式整流块B2,前充电大电容C12组成,后门大电容充电路由变压器T2,三极管V6,桥式整充块B3,后充电大电容C13组成,它们的输入分别从V5、V6的基极引出,分别通过电阻R26和R27接MCU单片机U1的对应输出端,它们输出分别从大电容C12、C13的正极引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一端相连。前门控制开锁电路由串接的三级管V2和场效应管M1及电阻R4、R6,电容C2组成,后门控制开锁电路由串接的三极管V3和场效应管M2及电阻R5、R7,电容C3组成,它们的输入分别从V2、V3的基极引出分别与MCU单片机U1的对应输出端相连,它们的输出分别从M1、M2的漏极L1、L2引出,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中的线圈的另一端相连。MCU单片机U1的输入端11、12脚分别与受控前、后电控锁的前、后电子纽扣读写头相连。在前、后大电容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各自的电压检测电路,它们分别由电压比较器U3A及外围电阻和电压比接器U3B及外围电阻构成,它们的输入端分别从U3A和U3B的同相输入端引出,分别与前、后大电容充电电路的输出相连,它们输出分别从U3A和U3B的输出端引出接MCU单片机U1的输入端21、22脚,它们用于检测电压是否达到充电要求。三极管Q2,电阻R28、R29,电容C15,二极管D5组成通话电路,它的输入从Q2的基极引出,通过R28接用户电话A4,它的输出从Q2的集电极引出接MCU单片机U1的输入端19脚。当用电子钥匙开门后并将电话接于A4,提起电话即可通话。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电源模块 本系统工作直流电源由两部分组成VCC和VDD。其中VCC为+5V,提供给电压比较器和分压使用;VDD主要提供给低功耗单片机芯片和双音多频芯片使用。电源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桥堆B1,二极管D1、D2、D3、D4,电阻R1、R2、R3,稳压管Z1和电容C1、C5、C10,其原理如下双绞线电源提供+45V的电压,经桥堆B1极性变换并通过三极管V1电流放大后对电解电容C10充电,再由稳压管Z1稳压、C5滤波后产生电压为5V,电流为10mA的电源。5V电源经二极管D3、D4降压后产生大约为3.6V的电压。2、单片机控制电路本系统MCU单片机采用低功耗芯片U1MSP430F122。其外围通过R8和C9实现对MCU单片机的上电复拉,通过电容C4以防止干扰,晶振Y1连接于MCU单片机PIN5(XOUT)、PIN6(XIN)之间。另电阻R9、R10、R11、R17、R18、R19、R12、R13、R14、R20为上拉电阻。MCU单片机U1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与双音多频芯片进行数据交换以实现信息的上传下递。它通过P3.4(D3)、P3.5(D2)、P3.6(D1)、P3.7(D0)四只引脚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另外通过P1.4(/RSO寄存器选择)、P1.5(/RD读)、P1.6(/WR写)、P1.7(/CS片选)实现与双音多频芯片之间的控制。(2)控制前、后大电容的充、放电并判断大电容是否充电完成。它通过P1.2(CHARG1充电门1)、P1.3(CHARG2充电门2)输出高频脉充实现对前、后大电容的充电;通过P1.0(OVER1门1充电完成)、P1.1(OVER2门2充电完成)来判断前、后大电容是否充电完成;通过P3.2(OPEN1开门1)、P3.3(OPEN2开门2)实现对前、后大电容的放电。(3)对电控锁进行监控。一方面判断用户是否有取机要求,同时读取电子钮扣密码信息和控制锁状态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电控锁上指示灯来显示电控盒的工作状态。它通过P2.3(/HANDOFF取机否)来判断用户是否有取机通话要求;通过P3.0(BUITON1门1密码)、P3.1(BUTTON2门2密码)实现钮扣密码信息的传递;通过P2.4(LED指示灯状态)驱动控制锁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控制盒的工作状态。其中取机判断电路由电阻R28、R29,二极管D5,电容C15,开关三极管Q2组成。L-和SS在控制锁上连接电话,取机通话判断电路原理如下 当有取机要求时L-输出高电平,开关三极管Q2导通,从而/HANDOFF被拉低,单片机接受到此信号后进行处理并将此状态反应至LED。LED驱动电路由电阻R21和开关三极管Q1组成,其原理如下当LED为高时开关三极管导通,从而控制锁上发光二极管发光。3、双音多频处理芯片本系统采用低功耗双音多频芯片U2MT88L89。其外围电路主要由电阻R22、R23、R24、R25、R15、R16、R30及电容C6、C7、C11、C14组成。其晶振Y2接于PIN6(OSC1)、PIN7(OSC2)之间。双音多频信号通过PIN2(IN)输入,PIN8(TONE)输出,其中输出时通过高耐压三极管V4放大后输出至线路上。4、大电容充电、检测、放电电路(1)大电容充电电路大电容充电电路由开关变压器T1、T2,桥堆B2、B3,大电容C12、C13,开关三极管V5、V6组成,其原理如下当单片机从CHARG1、CHARG2脚输出充电脉充时控制三极管V5、V6的导通,从而提供开关变压器T1、T2工作频率,开关变压器二次测电压经桥堆B2、B3整流后对大电容C12、C13充电。(2)大电容检测电路大电容检测电路由电阻R26、R27、R31、R32、R33、R34、R35、R36,电压比较器U3组成,其中R31、R33、R32、R34为分压电阻。其原理如下C12、C13两端的电压分别经R31、R33、R32、R34后提供给U3,当电压达到要求后U3输出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提供给MCU单片机处理。(3)大电容放电电路大电容放电电路由电阻R4、R5、R6、R7,电容C2、C3,开关三极管V2、V3,场效应管M1、M2组成,其原理如下当OPEN1、OPEN2脚输出低电平时,开关三极管V2、V3关闭,集电极和发射极电压升高,从而使场效应管导通,大电容放电。5、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