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539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包括压力容器和液位计,压力容器一侧设有主进液管,另一侧设有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液位计具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与上连接管连接,还包括副分离器,该副分离器的上部设有与下连接管连通的进液管,第二连接管与副分离器连通,副分离器内对应与液位计连接位置设有滤罩,副分离器上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冲刷管,冲刷管与副分离器连接位置处于滤罩内侧,进液管与副分离器连接位置处于滤罩的外侧,冲刷管上设有电磁阀。对进入液位计的液体进行两级过滤,同时通过冲刷管实现对副分离器的定时旋流导液,减少副分离器内壁杂质附着量,提高进入液位计液体洁净程度,降低液位计堵塞概率。

Anti-blocking structure of liquid level gauge in sepa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blocking structure of a liquid level gauge for a separ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vessel and a liquid level gauge. On one side of the pressure vessel, a main intake pipe is arranged, and on the other side, an upper connecting pipe and a lower connecting pipe are arranged. The liquid level gauge has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ipe, in which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and also a secondary separat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ary separator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connecting pipe. The connected inlet pipe,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ub-separator are conne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position of the sub-separator and the liquid level meter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cover, and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of the sub-separator and the flushing pipe is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lter cover,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of the flushing pipe and the sub-separator is i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lter cover, and the solenoid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flushing pipe. The liquid entering the level gauge is filtered by two stages, and the periodic swirling flow of the secondary separator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flushing tube, which reduces the amount of impurity attachmen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ary separator, improves the cleanliness of the liquid entering the level gauge, and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blockage of the level ga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天然气井站现场液体分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生产现场中,通常会使用分离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液体进行分离处理,去除天然气中游离水,避免进入下游设备、管线,造成冰堵或加剧内腐蚀。在分离过程中,会采用液位计与分离器相连,以指示副分离器内液位量,因为大多采用磁浮子液位计,当污液中的杂质进入液位计后,杂质经常会导致液位计内磁浮子卡死,使得液位计失效,达不到精确指示液位的目的,还有的液位计也通常与吸收塔和存储罐等压力容器相连进行液位指示,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此外,在生产现场有的流程中,液位计液位与自控阀门联锁。通过液位高低自动控制阀门开关,如果液位计被堵时,联锁阀门会误动作,影响正常生产或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对进入液位计的液体进行过滤,或增加副分离器内杂质的清扫,从而避免大颗粒杂质和悬浮颗粒沉积进入液位计中造成其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包括压力容器和液位计,所述压力容器的一侧设有主进液管,另一侧设有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沿压力容器的高度方向正对设置,所述液位计具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与上连接管连接,其关键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和液位计之间的副分离器,该副分离器的上部设有与下连接管连通的进液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副分离器的内腔连通,所述副分离器内对应与液位计连接位置设有滤罩,该滤罩的上缘比进液管与副分离器内腔连接位置高或齐平,所述副分离器上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刷管,该冲刷管与副分离器连接位置处于滤罩内侧,所述进液管与副分离器内腔连接位置处于滤罩的外侧,所述冲刷管上设有电磁阀。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压力容器和液位计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副分离器,可对进入液位计的污水进行多次过滤,其次,通过电磁阀定期开闭冲刷管,使污液从副分离器的一侧经冲刷管流出,在内部容易形成漩涡状的涡轮,使杂质旋转下沉,从而减少杂质在副分离器内壁的附着量,进一步保证进入液位计中液体的干净度。作为优选:所述副分离器上对应第二连接管的位置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靠近副分离器的下端。采用以上结构,可确保液位计计量准确,且液位计与副分离器之间连接方便快捷。作为优选:所述冲刷管沿副分离器的切线方向接入副分离器中。采用以上方案,可最大程度的增加旋流半径,从而提高旋流的冲刷力,能冲刷更多更大附着在副分离器内壁的杂质。作为优选:所述冲刷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电磁阀的上游。采用以上结构,当需要对电磁阀保养维修时,可通过截止阀关闭截断上游液体,便于维修更换。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沿副分离器切线方向接入副分离器中。采用以上结构,这样当污液经进液管进入副分离器时,初始沿副分离器的圆周内壁运动,本身就会在副分离器内部形成旋流,也会增大杂质附着难度,加快杂质沉降速度,防止较多杂质进入液位计内。作为优选:所述冲刷管上设有浮球液位开关,该浮球液位开关位于电磁阀的下游,对应该浮球液位开关设置有远传变送器和报警指示灯。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浮球液位开关可快速知道冲刷管上游是否发生堵塞,导致冲刷管作用失效,并通过远传变送器和报警指示灯进行快速提示,可以更好的提醒工作人员快速做出反应。为便于更好的管理控制压力容器、副分离器和液位计内的污液排出时间或流量,或者进行关闭,所述压力容器的底部设有压力容器排污管,该压力容器排污管上设有压力容器排污阀,所述副分离器底部设有副分离器排污管,该副分离器排污管上设有副分离器排污阀,液位计下端具有液位计排污管,该液位计排污管上设有液位计排污阀。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污总管,所述压力容器排污管、副分离器排污管、冲刷管和液位计排污管的出口端均匀所述排污总管相连。采用以上方案,通过一根排污总管即可将污液引走,有利于优化现场管线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采用副分离器对进入液位计的液体进行过滤,其次通过冲刷管实现对副分离器的定时旋流导液,促进副分离器内部杂质旋转沉降,减少副分离器内壁杂质附着量,从而提高进入液位计液体的洁净程度,降低液位计堵塞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副分离器与液位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副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主要包括竖向并排设置的压力容器8、副分离器1和液位计2,本申请所说的压力容器8概指吸收塔、存储罐或分离器类设备,其设备内具有一定压力,本实施例中以压力容器8为分离器为例,压力容器8和副分离器1上部大体呈圆柱状,下部呈漏斗状,其中压力容器8比副分离器1型号打,如图所示,压力容器8的上端一侧设有主进液管83,其另一侧设有上连接管82,压力容器8的下端正对上连接管82的位置设有下连接管82,主进液管83与上连接管82处于同一水平面,液位计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22和第二连接管23,其中第一连接管22与上连接管82法兰水平连接。副分离器1的上端设有进液管10,其下端设有副分离器排污管11,其一侧还设有第三连接管13,进液管10、副分离器排污管11和第三连接管13均与副分离器1的内腔连通,其中进液管10的另一端通过下连接管82与压力容器8连通,第三连接管13与液位计2的第二连接管23相连,且进液管10与第二连接管23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实现与液位计2的连通。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后期对副分离器1、液位计2进行放空清洗,故在第一连接管22与上连接管82之间,以及第三连接管13和第二连接管23之间均设有截止阀9,当需要对副分离器1、液位计2清洗时,则可关闭放空截止阀9,放空后对副分离器1、液位计2进行清洗。如图所示,副分离器1内设有滤罩3,滤罩3包括弧形长板和底板,二者均呈镂空结构,滤罩3对应第三连接管13位置设置,即污液经进液管10后,需要经过滤罩3的过滤作用才会进入液位计2中,弧形长板竖向设置,其两侧与副分离器1的内壁抵接,其上缘略高于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的位置,底板位于滤罩3底板,其低于第三连接管13与副分离器1的连接位置,这样使得进入液位计2内的液体,均要经过滤罩3的过滤作用。副分离器1上还设有冲刷管4,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的内腔连通,且向下延伸设置,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连通的位置也处于滤罩3的过滤范围之内,即滤罩3在副分离器1侧壁上的投影可覆盖第三连接管13以及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的连接位置,进入冲刷管4的液体也是经过滤罩3过滤后的液体。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的连接位置比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位置低,且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之间的连通口朝向与该位置处副分离器1的圆周截面的切线平行,当然在相切的基础之上,可以倾斜向下设置,即副分离器1内的液体初始流入冲刷管4的方向为与副分离器1的外壁相切,且水平流出,或者相切向下流出。在冲刷管4的位置相对固定之后,可根据需要优化进液管10的设计位置,如图所示,进液管10与冲刷管4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设计可以满足现场更好的安装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包括压力容器(8)和液位计(2),所述压力容器(8)的一侧设有主进液管(83),另一侧设有上连接管(81)和下连接管(82),上连接管(81)和下连接管(82)沿压力容器(8)的高度方向正对设置,所述液位计(2)具有第一连接管(22)和第二连接管(23),其中第一连接管(22)与上连接管(8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8)和液位计(2)之间的副分离器(1),该副分离器(1)的上部设有与下连接管(82)连通的进液管(10),所述第二连接管(23)与副分离器(1)的内腔连通,所述副分离器(1)内对应与液位计(2)连接位置设有滤罩(3),该滤罩(3)的上缘比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位置高或齐平,所述副分离器(1)上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刷管(4),该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连接位置处于滤罩(3)内侧,所述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位置处于滤罩(3)的外侧,所述冲刷管(4)上设有电磁阀(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包括压力容器(8)和液位计(2),所述压力容器(8)的一侧设有主进液管(83),另一侧设有上连接管(81)和下连接管(82),上连接管(81)和下连接管(82)沿压力容器(8)的高度方向正对设置,所述液位计(2)具有第一连接管(22)和第二连接管(23),其中第一连接管(22)与上连接管(8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8)和液位计(2)之间的副分离器(1),该副分离器(1)的上部设有与下连接管(82)连通的进液管(10),所述第二连接管(23)与副分离器(1)的内腔连通,所述副分离器(1)内对应与液位计(2)连接位置设有滤罩(3),该滤罩(3)的上缘比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位置高或齐平,所述副分离器(1)上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刷管(4),该冲刷管(4)与副分离器(1)连接位置处于滤罩(3)内侧,所述进液管(10)与副分离器(1)内腔连接位置处于滤罩(3)的外侧,所述冲刷管(4)上设有电磁阀(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系统液位计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分离器(1)上对应第二连接管(23)的位置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三连接管(13),所述第三连接管(13)靠近副分离器(1)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旭东陈艺才陈章文彭均陈富红冯毅何睿罗驰孟凡冯丞科刘德华张瑜李晓旭黄旭秦从贵文崭程子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