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26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属于专用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该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前分离器、后分离器、隔板和水箱;前分离器包括前筒身、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后分离器包括后筒身和隔离筒,前、后筒身均为制有开口的半密闭筒体且两筒身开口处的端面分别密闭封堵在隔板两侧面上,水箱内设有连通前/后分离器内的进水管。该水气分离装置是一种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更高效、流量更大的水气分离装置,而且可在过滤气流中冷却水的同时也兼作冷却水的水箱用,在达到同等的水气分离效果的情况下体积更小,为改装车辆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实现其他的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对车辆改装的要求,提高了车辆装配的效率。

Large Flow Water-Gas Separation Device for Mobile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rge flow water-gas separation device for mobile device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pecial vehicles and special vehicles. The water-air separ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ront separator, a rear separator, a separator, a baffle and a water tank; the front separator comprises a front cylinder body, a main intake pipe and a secondary intake pipe; the rear separator comprises a rear cylinder body and an isolation cylinder; the front and rear cylinders are semi-closed cylinders with openings, and the end faces of the openings of the two cylinders are respectively sea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affles, and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water connecting front/rear separator. Tube. The water-gas separation device is a more efficient and larger flow rate water-gas separation device under the same volume, and can be used as cooling water tank while filtering cooling water in the airflow. The volume is smaller when the same water-gas separation effect is achieved. More space is reserved for refitting vehicles to achieve other functions while reducing the refitting of vehicles. Requirement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ehicl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气分离器,属于专用及特种车辆

技术介绍
环卫、市政专用车辆中的大流量真空抽吸类车辆常使用往复式水冷真空泵、旋片式水冷真空泵、水环式水冷真空泵及水冷风机作为真空来源,水冷真空泵(风机)需要使用水进行冷却。水冷真空泵(风机)工作时,部分冷却水会随排出的气流一同排出,故在水冷真空泵(风机)出口处连接水气分离器用于将包含在气流中的冷却水分离,分离的冷却水流入水箱中供给给水冷真空泵(风机)循环利用。同时,由于水冷真空泵(风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水进行冷却循环,所以在大型车辆的使用中需要在车辆上布置水箱,占用车辆的改装空间。另外,随着环卫车辆底盘排放标准的升级,底盘尾气处理的设备也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车辆的改装空间受到压缩,大型的或者多个水气分离器的布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综上,在环卫、市政专用车辆等专用领域中,如何提高单体水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减小水气分离器的整体体积,提高其适用性以及安装位置的灵活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更高效、流量更大的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包括前分离器、后分离器、隔板和水箱;所述前分离器包括前筒身、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所述后分离器包括后筒身和设于后筒身顶部处且下端深入至后筒身内的隔离筒,所述前、后筒身均为制有开口的半密闭筒体且两筒身开口处的端面分别密闭封堵在隔板两侧面上,所述前筒身内设有将前筒身内分隔成底部、中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和中部挡板,所述后筒身内设有将后筒身内分隔成底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所述隔板上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上部空间的隔板进气管且该隔板进气管出口位于隔离筒的下端侧面处,所述隔板下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下部空间的过水孔,所述隔板中部制有连通前筒身中部和后筒身上部空间的安装孔并在该安装孔上安装有格栅,所述主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中部空间且其出口朝向格栅,所述副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上部空间,所述隔离筒为密闭筒体,所述隔离筒的底面、顶面和上端侧面处分别设有连通隔离筒内外的进气筒、出气筒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筒、出气筒与隔离筒筒身的轴线彼此错位布置,所述水箱内设有连通前或后筒身底部空间的进水管。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当真空抽吸系统开始抽吸时,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开始工作,带有冷却水分子的空气流自主进气管及副进气管进入前分离器内;经由主进气管进入的空气流由于惯性碰撞,在经过隔板上设置的格栅时,开始第一级丝网分离,进入后分离器中,并由于重力沉降在后分离器底部汇聚;经由副进气管进入的空气流穿过隔板上的隔板进气管进入后分离器,利用隔离筒的阻挡产生离心及重力沉降作用,使空气流在后分离器内部绕隔离筒旋转并沉降,进行第二级离心分离,并在后分离器底部汇聚;在后分离器底部汇聚的空气流上升至隔离筒底部的进气筒,在通过隔离筒的过程中,被隔离筒底面及隔离筒顶面阻挡,进行第三级折流分离,多级分离过程中,被过滤的冷却水可将经过隔离筒底面四周预设的小孔和水箱进水管流入水箱内;当真空抽吸系统开始加压时,空气流从隔离筒顶部出气筒进入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并直接从出气管进入水冷风机,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是一种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更高效、流量更大的水气分离装置。2)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在过滤气流中冷却水的同时也兼作冷却水的水箱用,在达到同等的水气分离效果的情况下体积更小,为改装车辆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实现其他的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对车辆改装的要求,提高了车辆装配的效率。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水箱内设有从其底部向上延伸并伸出前或后分离器外并可与水冷风机冷却系统相连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管壁上设置小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出水管管壁上设置小孔,可减少因水冷风机工作产生的负压,避免水箱内的冷却水过量供给给水冷风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水箱固定在前分离器底部处并与前筒身制为一体。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一是:所述隔板进气管水平布置,所述隔板进气管在前筒身内的长度大于其伸入后筒身内的长度;所述格栅由多层钢板网重叠组成并由压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隔板上。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二是:所述前、后筒身同轴布置且截面相同,所述前、后筒身开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法兰并与隔板通过螺栓彼此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三是:所述底板是圆弧状底板,所述主进气管水平设置在前筒身侧面处并在其端部设置法兰,所述副进气管竖直设置在前筒身底部处,所述中部挡板水平布置并在位于副进气管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折弯边。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四是:所述隔离筒竖直设置,所述隔离筒的顶面为水平面,所述隔离筒的底面为倾斜面且在该底面最低点处设置排水孔,所述进气筒与出气筒截面直径相同并小于隔离筒的截面直径,所述出气管水平设置且其轴线朝向隔离筒中轴线。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五是:所述水箱还包括箱体、设于箱体侧面右上部处的液位计、设于箱体侧面左上部处的加水管和设于箱体侧面底部处的放水管,所述液位计上设置高低液位指示,所述加水管及放水管口处设置有球阀。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六是:所述后分离器的底部固定有支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进行纵向剖切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进行纵向剖切后的各主体分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进行横向剖切后的各主体分支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隔板及其附件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前分离器1、后分离器2、隔板3和水箱4,后分离器2的底部固定有支座5。前分离器1包括前筒身11、主进气管12和副进气管13;后分离器2包括后筒身21和设于后筒身顶部处且下端深入至后筒身内的隔离筒22。本实施例的前、后筒身均为制有开口的半密闭筒体且两筒身开口处的端面分别密闭封堵在隔板3两侧面上。前、后筒身同轴布置且截面相同,前、后筒身开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法兰并与隔板3通过螺栓彼此固定连接。前筒身11内设有将前筒身内分隔成底部、中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6和中部挡板14,后筒身21内设有将后筒身内分隔成底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6。底板6是圆弧状底板。本实施例的隔离筒22为密闭筒体,隔离筒22的底面、顶面和上端侧面处分别设有连通隔离筒内外的进气筒221、出气筒222和出气管223,进气筒221、出气筒222与隔离筒22筒身的轴线彼此错位布置。隔离筒22竖直设置,隔离筒22的顶面为水平面,隔离筒22的底面为倾斜面且在该底面最低点处设置排水孔,进气筒221与出气筒222截面直径相同并小于隔离筒22的截面直径,出气管223水平设置且其轴线朝向隔离筒22中轴线。如图5和图6所示,隔板3上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上部空间的隔板进气管31且该隔板进气管出口位于隔离筒22的下端侧面处,隔板3下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下部空间的过水孔32,过水孔32为梭形孔。隔板3中部制有连通前筒身11中部和后筒身21上部空间的安装孔并在该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分离器、后分离器、隔板和水箱;所述前分离器包括前筒身、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所述后分离器包括后筒身和设于后筒身顶部处且下端深入至后筒身内的隔离筒,所述前、后筒身均为制有开口的半密闭筒体且两筒身开口处的端面分别密闭封堵在隔板两侧面上,所述前筒身内设有将前筒身内分隔成底部、中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和中部挡板,所述后筒身内设有将后筒身内分隔成底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所述隔板上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上部空间的隔板进气管且该隔板进气管出口位于隔离筒的下端侧面处,所述隔板下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下部空间的过水孔,所述隔板中部制有连通前筒身中部和后筒身上部空间的安装孔并在该安装孔上安装有格栅,所述主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中部空间且其出口朝向格栅,所述副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上部空间,所述隔离筒为密闭筒体,所述隔离筒的底面、顶面和上端侧面处分别设有连通隔离筒内外的进气筒、出气筒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筒、出气筒与隔离筒筒身的轴线彼此错位布置,所述水箱内设有连通前或后筒身底部空间的进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分离器、后分离器、隔板和水箱;所述前分离器包括前筒身、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所述后分离器包括后筒身和设于后筒身顶部处且下端深入至后筒身内的隔离筒,所述前、后筒身均为制有开口的半密闭筒体且两筒身开口处的端面分别密闭封堵在隔板两侧面上,所述前筒身内设有将前筒身内分隔成底部、中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和中部挡板,所述后筒身内设有将后筒身内分隔成底部和上部空间的底板,所述隔板上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上部空间的隔板进气管且该隔板进气管出口位于隔离筒的下端侧面处,所述隔板下部设有连通前、后筒身两下部空间的过水孔,所述隔板中部制有连通前筒身中部和后筒身上部空间的安装孔并在该安装孔上安装有格栅,所述主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中部空间且其出口朝向格栅,所述副进气管伸入至前筒身上部空间,所述隔离筒为密闭筒体,所述隔离筒的底面、顶面和上端侧面处分别设有连通隔离筒内外的进气筒、出气筒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筒、出气筒与隔离筒筒身的轴线彼此错位布置,所述水箱内设有连通前或后筒身底部空间的进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从其底部向上延伸并伸出前或后分离器外并可与水冷风机冷却系统相连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管壁上设置小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移动设备用大流量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固定在前分离器底部处并与前筒身制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雷方韬陈林陈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