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及其制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521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薄复合芯体产品,所述复合芯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热风无纺布、蓬松热风无纺布、高分子吸水材料以及包覆无纺布。制作超薄复合芯体产品的制作系统,包括多个夹压驱动辊、高分子供料装置、复合鼓装置以及包覆装置;夹压驱动辊设置在复合鼓装置的上流侧或下流侧;热风无纺布与蓬松热风无纺布经过第一夹压驱动辊夹压后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中;高分子供料装置的出料口设置在复合鼓装置上的产品复合位处;包覆无纺布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中;经复合鼓装置复合后的产品然后再经包覆装置包覆完成后形成复合芯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导流扩散性能好、吸收性能佳、渗透速度快、反渗量小等。

Ultra-thin Composite Core Products and Its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ltra-thin composite core product, which comprises hot-air non-woven fabric arranged sequentially from top to bottom, fluffy hot-air non-woven fabric, macromolecule absorbent material and coated non-woven fabric.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ultra-thin composite core products includes multiple clamping driving rollers, polymer feeding device, composite drum device and cladding device; clamping driving rollers are located on the upper or lower side of the composite drum device; hot-air non-woven cloth and fluffy hot-air non-woven cloth are gradually conveyed to the composite drum device after being clamped by the first clamping driving roll; and the discharge of the polymer feeding device. The mouth is set at the compound position of the product on the composite drum device; the coated non-woven fabric is gradually conveyed to the compound drum device; the product after the composite drum device is compounded and then the composite core is formed after the composite drum device is coat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diversion and diffusion performance, goo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fast penetration speed, small reverse osmosis amoun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及其制作系统
本技术属于卫生用品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及其制作系统。
技术介绍
复合芯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吸收芯体,通常由无尘纸、无纺布及高分子吸水材料组成,从上到下的顺序为无尘纸-高分子吸水材料-无纺布/蓬松热风无纺布-高分子吸水材料-无尘纸,在每层材料之间用热熔胶粘合制成。高分子吸水材料通常为高分子吸水树脂(SAP),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液体,并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因此芯体中会施加一定计量的高分子吸水材料来保证卫生用品的吸水量,吸液后还能保持原有的状态,使得复合芯体凭借其超薄、不起坨、不断裂、不脱层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但传统的复合芯体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无尘纸与高分子吸水材料之间是用热熔胶粘合,如果胶采用连续整面喷涂形式的话,虽然能很好地把高分子吸水材料与无尘纸贴合,但另一方面也为液体的传导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使得液体不能较好地渗透至下层材料中。现有的超薄复合芯体采用的蓬松热风无纺布,与普通的热风无纺布相比(单位面积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纤维之间的空隙率更大,纤维立体厚度更高的特点,正因为这样的特点:蓬松热风无纺布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固定高分子吸水材料,另一方面用来承载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液后,所需的膨胀空间。所以要求复合芯体采用的蓬松热风无纺布要保持较好的蓬松度,才能保证高分子吸水材料合理、均匀的渗透在蓬松热风无纺布的立体空间内,如果蓬松热风无纺布蓬松厚度欠佳,高分子吸水材料无法合理地渗透至蓬松热风无纺布中,出现高分子吸水材料分布不均匀,导致芯体吸水后平整性差;芯体导流性能差,液体扩散性不理想,导致液体吸收时间长,易出现反渗及侧漏,极大地影响了卫生用品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复合芯体产品的优势。另一方面,复合芯体的表层材料不仅要有较好地亲水及导流性能,并且在产品的性能和舒适性上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复合芯体表层采用无尘纸,无尘纸具有较好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但在导流扩散性能及舒适度上就欠佳,因此在复合芯体的表层材料的选用上也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流扩散性能好、吸收性能佳、渗透速度快、反渗量小、并且高分子吸水材料能合理渗透在蓬松热风无纺布立体空间内,可提高复合芯体产品质量及穿着舒适度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及其制作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如下构成:超薄复合芯体产品,所述复合芯体F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热风无纺布F1、蓬松热风无纺布F2、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包覆无纺布F5,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设置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所述包覆无纺布F5设置在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下侧,且所述包覆无纺布F5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包覆在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两侧的端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设有用于容纳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凹槽F21。所述凹槽F21按等间距条状布设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通过第三固定胶G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胶G3按间断条状布设。所述凹槽F21与所述第三固定胶G3错开设置。所述复合芯体F6还包括无尘纸F4,所述无尘纸F4设置在下侧施加有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和所述包覆无纺布F5之间。制作所述超薄复合芯体产品的制作系统,包括多个夹压驱动辊、高分子供料装置H、复合鼓装置L以及包覆装置M;所述夹压驱动辊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上流侧或下流侧;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经过第一夹压驱动辊C1夹压后固定,固定后的第一半成品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高分子供料装置H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上的产品复合位处,经高分子供料装置H输送的高分子吸水材料F3逐渐施加在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上侧;所述包覆无纺布F5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第一半成品、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包覆无纺布F5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产品复合位上被逐渐固定形成第三半成品;所述包覆装置M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下流侧,所述第三半成品经包覆装置M包覆完成后形成复合芯体F6。还包括无尘纸F4输送工序,所述无尘纸F4与所述包覆无纺布F5经过第三夹压驱动辊C3夹压后固定,固定后的第二半成品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第一半成品、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第二半成品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产品复合位上被逐渐固定形成第三半成品。还包括开槽起毛装置N,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和所述复合鼓装置L之间。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包括驱动轴N3、风管N6、通气辊N7、多个开槽起毛块N8以及马达N13,所述驱动轴N3与马达N13连接并在所述马达N13的驱动作用下旋转,所述通气辊N7周向设置在所述驱动轴N3的外侧,所述通气辊N7与外接有吹风装置的所述风管N6连通设置,所述开槽起毛块N8周向布设在所述通气辊N7的外周,所述开槽起毛块N8的端部还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通气辊N7上的通气孔连通设置。还包括加热棒N9,所述加热棒N9周向设置在所述通气辊N7的内侧或所述驱动轴N3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通气辊N7端部的气体导入块N5,所述气体导入块N5与所述风管N6连通设置。所述气体导入块N5由非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开槽起毛块N8的端部为尖锐角结构。所述开槽起毛块N8的端部设有气孔。还包括一与吸风装置连接的异形风管装置O,所述异形风管装置O设置在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的上方。还包括用于施加第三固定胶G3的胶枪G,所述第三固定胶G3施加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上流侧的热风无纺布F1上。所述第三固定胶G3按间断条状施加在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上,并与设置在蓬松热风无纺布F2上的凹槽F21错开设置。还包括开收卷装置,所述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开卷机构E1,所述第一开卷机构E1用于对热风无纺布F1进行开卷放料,所述第一开卷机构E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的第一上流侧;第二开卷机构E2,所述第二开卷机构E2用于对蓬松热风无纺布F2进行开卷放料,所述第二开卷机构E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的第二上流侧;第三开卷机构E3,所述第三开卷机构E3用于对无尘纸F4进行开卷放料,所述第三开卷机构E3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压驱动辊C3的第三上流侧;第四开卷机构E4,第四开卷机构E4用于对所述包覆无纺布F5进行开卷放料,所述第四开卷机构E4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压驱动辊C3的第四上流侧;以及第五收卷机构E5,所述第五收卷机构E5用于对成型后的复合芯体F6进行收卷,所述第五收卷机构E5设置在所述包覆装置M的下流侧。还包括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张力控制机构A1、第二张力控制机构A2、第三张力控制机构A3、第四张力控制机构A4以及第五张力控制机构A5,所述第一张力控制机构A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和第一开卷机构E1之间;所述第二张力控制机构A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和第二开卷机构E2之间;所述第三张力控制机构A3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压驱动辊C3和第三开卷机构E3之间;所述第四张力控制机构A4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压驱动辊C3和第四开卷机构E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芯体F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热风无纺布F1、蓬松热风无纺布F2、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包覆无纺布F5,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设置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所述包覆无纺布F5设置在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下侧,且所述包覆无纺布F5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包覆在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两侧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芯体F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热风无纺布F1、蓬松热风无纺布F2、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包覆无纺布F5,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设置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所述包覆无纺布F5设置在所述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下侧,且所述包覆无纺布F5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包覆在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两侧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设有用于容纳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凹槽F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F21按等间距条状布设在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通过第三固定胶G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胶G3按间断条状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F21与所述第三固定胶G3错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芯体F6还包括无尘纸F4,所述无尘纸F4设置在下侧施加有高分子吸水材料F3的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和所述包覆无纺布F5之间。8.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复合芯体产品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夹压驱动辊、高分子供料装置H、复合鼓装置L以及包覆装置M;所述夹压驱动辊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上流侧或下流侧;所述热风无纺布F1与所述蓬松热风无纺布F2经过第一夹压驱动辊C1夹压后固定,固定后的第一半成品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高分子供料装置H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上的产品复合位处,经高分子供料装置H输送的高分子吸水材料F3逐渐施加在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上侧;所述包覆无纺布F5被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第一半成品、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包覆无纺布F5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产品复合位上被逐渐固定形成第三半成品;所述包覆装置M设置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下流侧,所述第三半成品经包覆装置M包覆完成后形成复合芯体F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尘纸F4输送工序,所述无尘纸F4与所述包覆无纺布F5经过第三夹压驱动辊C3夹压后固定,固定后的第二半成品逐渐输送至复合鼓装置L中;所述第一半成品、高分子吸水材料F3以及第二半成品在所述复合鼓装置L的产品复合位上被逐渐固定形成第三半成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槽起毛装置N,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压驱动辊C1和所述复合鼓装置L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包括驱动轴N3、风管N6、通气辊N7、多个开槽起毛块N8以及马达N13,所述驱动轴N3与马达N13连接并在所述马达N13的驱动作用下旋转,所述通气辊N7周向设置在所述驱动轴N3的外侧,所述通气辊N7与外接有吹风装置的所述风管N6连通设置,所述开槽起毛块N8周向布设在所述通气辊N7的外周,所述开槽起毛块N8的端部还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通气辊N7上的通气孔连通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棒N9,所述加热棒N9设置在所述通气辊N7的内侧或所述驱动轴N3的内部腔体中。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起毛装置N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通气辊N7端部的气体导入块N5,所述气体导入块N5与所述风管N6连通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起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昇
申请(专利权)人: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