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07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34
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包括:一锅体,其包括内侧的加热层、中间的导热层和外侧的受热层;一构成在加热层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其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第一、第二凸点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的表面上,在第一、第二凸点的上表面以及第一、第二凸点间隙处的加热层表面上结合有不粘层。各个凸点呈对角分布,使油液能够从凸点间隙处流动并均匀分布在锅底;锅底热量传递均匀;蜂窝图案更加清晰,不良率降低,从而使锅体在受热、导热和烹饪效果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提高不粘效果,保证食品使用安全性。

An improved non-stick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n-stick pot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comprising an inner heating layer, a middle conducting layer and a outer heating layer; a honeycomb mechanism consisting of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bottom surface of the heating layer, a plurality of regular polygons enclosed by the first convex points arranged at intervals, and a first convex at the center of each regular polygon to the corners of each corresponding regular polygon. A second bump is also arranged between the points. The first and second bumps a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ing layer by exposure development. The non-sticky layer is bond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umps a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ing layer at the gap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bumps. Each bump is diagonally distributed, so that oil can flow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bumps and evenly distribute in the bottom of the pot;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pot bottom is uniform; the honeycomb pattern is clearer and the bad rate is reduced,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heating, heat conduction and cooking effect of the pot body; improves the non-sticky effect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foo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
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
技术介绍
不粘锅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为人们煎炒食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不粘锅通常采用不锈钢锅体制作,再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锅面设计成突起的蜂窝状图案,然后在锅内喷涂特氟龙不粘层,其中凸起的蜂窝状图案用于减少与食物的接触面,而特氟龙不粘层能增强锅体的不粘效果。但是上述结构的不粘锅,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丝网印刷的蜂窝状突起图案会出现重印,致图案不清晰且不良率较高,使形状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形状的不一致又会使导入锅中油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烹饪效果;其次,采用不锈钢制作的锅体,因导热不均而容易烧糊食材;第三,传统的特氟龙不粘层,其不粘效果较差,并且容易脱落而混入食材中,从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使油分布均匀,且热能传递均匀,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结构改良的不粘锅。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有利于优化锅体和不粘锅蜂窝结构而藉以提高油液分布的均匀性和不粘效果,使锅底热量传递更加均匀,同时有助于降低凸点的不良率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锅体,所述的锅体包括内侧的加热层、中间的导热层和外侧的受热层;一构成在加热层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所述的蜂窝机构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间隙处的加热层表面上均采用喷涂的方式结合有一层不粘层。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不粘层为陶瓷不粘层。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多边形为三边以上。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受热层的底部构成有与加热层相同的蜂窝机构。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受热层的底部为一平面。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凸点的高度和直径均小于所述的第一凸点的高度和直径。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层为不锈钢层,所述的导热层为铝层,所述的受热层为不锈铁层。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由于在加热层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蜂窝机构,而蜂窝机构采用了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再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与对应的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且第二凸点的高度和直径均小于第一凸点的高度和直径,这样蜂窝图案里面的各个凸点呈对角分布,从而使油液能够从凸点间隙处流动并均匀分布在锅底;第二,由于锅体采用了三层结构,使锅底热量传递更加均匀;第三,由于采用了曝光显影的方式制作蜂窝机构,使蜂窝图案更加清晰,不良率降低,从而使锅体在受热、导热和烹饪效果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第四,加热层表面上喷涂有一层陶瓷不粘层,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不粘效果,而且使食品的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简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锅体、蜂窝机构及不粘层的局部平面剖视图。图中:1.锅体、11.加热层、12.导热层、13.受热层;2.蜂窝机构、21.第一凸点、22.第二凸点;3.不粘层。具体实施方式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实施例1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包括:一锅体1,所述的锅体1包括内侧的加热层11、中间的导热层12和外侧的受热层13;一构成在加热层11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2,所述的蜂窝机构2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21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21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22,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11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间隙处的加热层11表面上均采用喷涂的方式结合有一层陶瓷不粘层3。所述的正多边形为三边以上。所述的受热层13的底部为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凸点22的高度和直径均小于所述的第一凸点21的高度和直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层11优选采用不锈钢,所述的导热层12优选采用铝材,所述的受热层13优选采用不锈铁。实施例2图省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受热层13的底部构成有与加热层11相同的蜂窝机构2,并且在受热层13底部的蜂窝机构2上不需要再喷涂陶瓷不粘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锅体(1),所述的锅体(1)包括内侧的加热层(11)、中间的导热层(12)和外侧的受热层(13);一构成在加热层(11)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2),所述的蜂窝机构(2)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21)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21)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22),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11)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间隙处的加热层(11)表面上均采用喷涂的方式结合有一层不粘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锅体(1),所述的锅体(1)包括内侧的加热层(11)、中间的导热层(12)和外侧的受热层(13);一构成在加热层(11)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2),所述的蜂窝机构(2)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21)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21)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22),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11)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凸点(21)和第二凸点(22)间隙处的加热层(11)表面上均采用喷涂的方式结合有一层不粘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