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572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AC/DC电源、充放电电路、控制器、变压器、整流桥、开关管一、开关管二、开关管三、开关管四、放电电阻、快恢复二极管、电感、电容一、电容二、交流电源、充放电电路输入端和传输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关管一的源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正极,且开关管一的漏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开关管二和开关管三的源极,开关管一经过控制器传来的信息,经传输线传递出来,完成装置的工作要求,开关管二的漏极通过放电电阻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快恢复二极管通过传输线反向并联在放电电阻上,且放电电阻设置为RT1型普通碳膜电阻,帮助装置进行分流,使得装置的充放电更加的有效。

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Batteri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ower supply device, which includes storage battery, AC/DC power suppl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controller, transformer, rectifier bridge, switch tube 1, switch tube 2, switch tube 3, switch tube 4, discharge resistance, fast recovery diode, inductance, capacitance 1, capacitance 2, AC power supply, input end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and transmission lin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ource pole of the switch tube 1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AC/DC power supply through a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drain pole of the switch tube 1 is connected to the source pole of the switch tube 2 and the switch tube 3 through a transmission line. Once the switch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by the controller, it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line to fulfill the working requirements of the device, and the drain pole of the switch tube 2 is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of the battery through a discharge resistance. The fast recovery d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discharge resistance in reverse parallel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discharge resistance is set to RT1 ordinary carbon film resistance, which helps the device shunt and makes the device charge and discharge more effec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具体为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蓄电池的化成、充电和维护过程中都要用到充电电源,充电电源的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蓄电池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采用脉冲充电电源可以显著提高蓄电池的化成和充电效率。在充电过程中用短时间放电的方法消除蓄电池的极化现象,可以防止蓄电池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从而大大缩短充电时间。现有的蓄电池脉冲充放电电源一般是由高频开关电源构成的,这种电源的缺点是造价很高,而且难以实现大功率输出,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蓄电池充电装置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放电电阻并设计相应的开关控制电路来实现脉冲充放电,其不足之处是放电控制电路复杂而且无法实现放电电流的任意调节。总之,现有的蓄电池脉冲充放电电源均不理想,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控制精确度低等缺点,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而提供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AC/DC电源和充放电电路,所述蓄电池的负极与AC/DC电源的负极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AC/DC电源包括变压器和整流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通过传输线连接交流电源,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入端,所述充放电电路输入端设置在充放电电路上;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管一、开关管二、开关管三、开关管四、放电电阻、快恢复二极管、电感、电容一和电容二,所述开关管一、开关管二、开关管三和开关管四的栅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控制器上。优选的,所述开关管一的源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正极,且所述开关管一的漏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开关管二和开关管三的源极。优选的,所述开关管二的漏极通过放电电阻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所述快恢复二极管通过传输线反向并联在放电电阻上,且所述放电电阻设置为RT1型普通碳膜电阻。优选的,所述开关管三的漏极经开关管四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且所述开关管三的漏极经电感连接蓄电池的正极。优选的,所述电容一的一端通过传输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且所述电容一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线连接在开关管三的源极。优选的,所述电容二与蓄电池通过传输线并联在一起,且所述蓄电池的负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负极。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传输线分别连接在开关管一、开关管二、开关管三和开关管四的栅极,且所述开关管一的源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正极。优选的,所述AC/DC电源包括变压器和整流桥,且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在整流桥的输入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设计合理,开关管一的源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正极,且开关管一的漏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开关管二和开关管三的源极,开关管一经过控制器传来的信息,经传输线传递出来,完成装置的工作要求,开关管二的漏极通过放电电阻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快恢复二极管通过传输线反向并联在放电电阻上,且放电电阻设置为RT1型普通碳膜电阻,帮助装置进行分流,使得装置的充放电更加的有效,开关管三的漏极经开关管四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且开关管三的漏极经电感连接蓄电池的正极,防止电流的流过,使得电流的流量较小,装置的充放电更加的安全,电容一的一端通过传输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且电容一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线连接在开关管三的源极,将开关管上的直流隔绝,使得其不能流入到蓄电池中,同时起到整流的作用,电容二与蓄电池通过传输线并联在一起,且蓄电池的负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负极,AC/DC电源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使得直流电全部冲到蓄电池中,同时在放电时,电容隔绝流向,使得装置更加的安全,控制器通过传输线分别连接在开关管一、开关管二、开关管三和开关管四的栅极,且开关管一的源极通过传输线连接在AC/DC电源的正极,使得装置控制的命令能够及时传递,提高装置的高效性,AC/DC电源包括变压器和整流桥,且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连接在整流桥的输入端,使得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完成装置的充放电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装置的连接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C/DC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电池;2、AC/DC电源;3、充放电电路;4、控制器;5、变压器;6、整流桥;7、开关管一;8、开关管二;9、开关管三;10、开关管四;11、放电电阻;12、快恢复二极管;13、电感;14、电容一;15、电容二;16、交流电源;17、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8、传输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括蓄电池1、AC/DC电源2和充放电电路3,所述蓄电池1的负极与AC/DC电源2的负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所述开关管一7的源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AC/DC电源2的正极,且所述开关管一7的漏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开关管二8和开关管三9的源极,开关管一8经过控制器5传来的信息,经传输线18传递出来,完成装置的工作要求,所述AC/DC电源2包括变压器5和整流桥6,所述开关管二8的漏极通过放电电阻11连接在蓄电池1的负极,所述快恢复二极管12通过传输线18反向并联在放电电阻11上,且所述放电电阻11设置为RT1型普通碳膜电阻,帮助装置进行分流,使得装置的充放电更加的有效,所述变压器5的输入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交流电源16,所述开关管三9的漏极经开关管四10连接在蓄电池1的负极,且所述开关管三9的漏极经电感13连接蓄电池1的正极,防止电流的流过,使得电流的流量较小,装置的充放电更加的安全,所述变压器5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整流桥6的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桥6的直流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所述电容一14的一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蓄电池2的负极,且所述电容一25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开关管三9的源极,将开关管上的直流隔绝,使得其不能流入到蓄电池中,同时起到整流的作用,所述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设置在充放电电路3上,所述电容二15与蓄电池1通过传输线18并联在一起,且所述蓄电池1的负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AC/DC电源2的负极,AC/DC电源2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使得直流电全部冲到蓄电池中,同时在放电时,电容隔绝流向,使得装置更加的安全,所述充放电电路3包括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开关管四10、放电电阻11、快恢复二极管12、电感13、电容一14和电容二15,所述控制器4通过传输线18分别连接在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和开关管四10的栅极,且所述开关管一7的源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AC/DC电源2的正极,使得装置控制的命令能够及时传递,提高装置的高效性,所述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和开关管四10的栅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控制器4上,所述AC/DC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1)、AC/DC电源(2)和充放电电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的负极与AC/DC电源(2)的负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所述AC/DC电源(2)包括变压器(5)和整流桥(6),所述变压器(5)的输入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交流电源(16),所述变压器(5)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整流桥(6)的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桥(6)的直流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所述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设置在充放电电路(3)上;所述充放电电路(3)包括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开关管四(10)、放电电阻(11)、快恢复二极管(12)、电感(13)、电容一(14)和电容二(15),所述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和开关管四(10)的栅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控制器(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1)、AC/DC电源(2)和充放电电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的负极与AC/DC电源(2)的负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所述AC/DC电源(2)包括变压器(5)和整流桥(6),所述变压器(5)的输入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交流电源(16),所述变压器(5)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整流桥(6)的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桥(6)的直流输出端通过传输线(18)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所述充放电电路输入端(17)设置在充放电电路(3)上;所述充放电电路(3)包括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开关管四(10)、放电电阻(11)、快恢复二极管(12)、电感(13)、电容一(14)和电容二(15),所述开关管一(7)、开关管二(8)、开关管三(9)和开关管四(10)的栅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控制器(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一(7)的源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在AC/DC电源(2)的正极,且所述开关管一(7)的漏极通过传输线(18)连接开关管二(8)和开关管三(9)的源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二(8)的漏极通过放电电阻(11)连接在蓄电池(1)的负极,所述快恢复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万生耿同明
申请(专利权)人:双新电器郑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