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56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A Double Outgoing Line Arrangement Method of Double-deck Frame with Outgoing Line Spacing in Subs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deck frame double-outlet layout mode of substation outgoing spacing. In the current double-deck structure, the suspension position of the three-phase insulator o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frame is directly above the suspension position of the three-phase insulator on the lower layer, forming a space rectangle as a whole, which has the problem of small or insufficient electr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wires when aggregating the incoming wires.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double-layered outgoing spacing fram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six wires of double-circuit line. The suspension points of conductor insulators on the outgoing spacing frame are \L\ and \L\ or \7\ shaped from left to right, forming a rectangle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as a whole, and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stage outgoing tower of the same tower after outgoing.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overall width of the outlet frame of the outlet spacing of the outgoing line, reduces the number of first stage towers and occupies land, and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nes and the non-contact of the l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出线间隔布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110kV户外出线间隔布置,采用A、B、C三相导线空间平行布置,单个出线构架布置单回三相线路,出线构架间同等高度并列布置,出线占用的横向距离与设备间隔占用的跨度距离一致;当出现变电站出口处用地紧张,立塔时会遭遇:1.横向布置困难,整体出线布置横向宽度需要大幅收窄;2.变电站内用地规整,但是围墙外部立塔困难,利用出线构架接入同塔双回一级塔时需从ABC三相横向排列转入ABC三相纵向排列,产生电气距离缩短甚至不足安全要求的情况。此外,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采用“二”字形布置,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选择一种尽可能扩大空间布置距离的结构是目前双层构架出线结构的主要解决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变电站出线间隔横向宽度需要缩减或间隔外土地不足,立塔数量及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其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出线间隔构架的上一层共进出3根导线,包括第一回线的B相导线及第二回线的A、C相导线;出线间隔构架的下一层也共进出3根导线,包括第一回线的A、C相及第二回线的B相;双回线路呈左右分布,第一回线三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在出线间隔构架上形成“L”形布置,第二回线三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在出线间隔构架上形成倒“L”或“7”形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出线间隔构架上每一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与相邻导线绝缘子悬挂点的空间距离均为1.2倍相间距。所述的相间距即母线出线相间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变电站为110kV变电站,出线间隔构架下层构架绝缘子悬挂点距离地面距离为7.0-8.0m,上层构架绝缘子悬挂点距下层构架3.0-3.5m;所述出线间隔构架的下层构架横梁与上层构架横梁平行且位于一个空间平面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还包括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和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第一回线接至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的三相采用“T”形空间布置,即三相的垂直投影呈“T”形,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B相较A、C相靠后一个相间距,即B相垂直投影中心与A、C相垂直投影的连线相距一个相间距,且B相高于A、C相1.2倍相间距,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A相与C相相距二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二回线接至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的三相采用“V”形空间布置,即三相的垂直投影呈“V”形,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A、C相较B相靠后一个相间距,即B相垂直投影中心与A、C相垂直投影的连线相距一个相间距,且A、C相高于B相1.2倍相间距,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A相与C相相距二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本专利技术线路侧隔离开关的三相采用“T”形空间布置及“V”形空间布置,对出线间隔宽度进行空间优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靠左侧的第一回线B相导线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左侧最上方绝缘子下端,A、C相导线分别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左侧中、下方绝缘子下端;靠右侧的第二回线A、C相导线分别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右侧最上、中方绝缘子下端,B相导线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左侧下方绝缘子下端。这样可以在每级铁塔下标注相序,方便检查及换相。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变电站出线间隔横向宽度需要缩减或立塔范围受限的问题,同时最大可能扩充导线空间布置能力。本专利技术将双回线路采用“L”形及倒“L”形或“7”形布置于出线间隔构架上,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将线路分布从纯单一平面引向空间综合分布,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本专利技术线路侧隔离开关的三相采用“T”形及“V”形空间布置,对出线间隔宽度进行空间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左侧“L”形出线布置方式侧视图,该图主要表明整体出线结构的相对位置,图中:1.第一回线;3.母线侧隔离开关;4.断路器;5.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8.第一回线B相导线;9.第一回线A、C相导线;10.出线间隔构架;11.左侧绝缘子串;12.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13.出线A相;14.出线B相;15.出线C相。图2是本专利技术左侧“L”形出线布置方式俯视图,图中:1A.A相进线;1B.B相进线;1C.C相进线;3.母线侧隔离开关;4.断路器;10.出线间隔构架;11.左侧绝缘子串;12.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图3是本专利技术左侧“L”形出线布置方式设备分解正视图(省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图中:51.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A相;52.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B相;53.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C相;10.出线间隔构架;101.左侧构架A相;102.左侧构架B相;103.左侧构架C相。图4是本专利技术右侧“7”形(或倒“L”形)出线布置方式侧视图,该图主要表明整体出线结构的相对位置,图中:2.第二回线;3.母线侧隔离开关;4.断路器;6.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20.第二回线B相导线;21.第二回线A、C相导线;10.出线间隔构架;16.右侧绝缘子串;12.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17.出线A相;18.出线B相;19.出线C相。图5是本专利技术右侧“7”形(或倒“L”形)出线布置方式俯视图,图中:2A.A相进线;2B.B相进线;2C.C相进线;3.母线侧隔离开关;4.断路器;10.出线间隔构架;16.右侧绝缘子串;12.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图6是本专利技术右侧“7”形(或倒“L”形)出线布置方式设备分解正视图(省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图中:61.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A相;62.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B相;63.第二线路侧隔离开关C相;10.出线间隔构架;104.右侧构架A相;105.右侧构架B相;106.右侧构架C相。图7为本专利技术110kV出线结构整体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110kV出线结构整体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110kV出线结构的线路侧隔离开关至出线间隔构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7-9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110kV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相关布置如下:第一回线1三相经平行布置通过母线侧隔离开关3和断路器4后,接入空间布置的第一线路侧隔离开关5,该线路侧隔离开关三相的垂直投影呈“T”形,B相52较A、C相51、53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间隔构架的上一层共进出3根导线,包括第一回线的B相导线及第二回线的A、C相导线;出线间隔构架的下一层也共进出3根导线,包括第一回线的A、C相及第二回线的B相;双回线路呈左右分布,第一回线三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在出线间隔构架上形成“L”形布置,第二回线三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在出线间隔构架上形成倒“L”或“7”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间隔构架上每一相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与相邻导线绝缘子悬挂点的空间距离均为1.2倍相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为110kV变电站,出线间隔构架下层构架绝缘子悬挂点距离地面距离为7.5-8.0m,上层构架绝缘子悬挂点距下层构架3.0-3.5m;所述出线间隔构架的下层构架横梁与上层构架横梁平行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曦冉来聪何英静李帆沈舒仪朱克平王婷婷章敏捷郁丹蔡优悠陈旭阳徐旸谷纪亭邹波胡哲晟但扬清牛威周海波施进平何东冯伟常安李青翁华吴君唐人周林刘林萍吕韵张代红李春王思远赵勇赵聪张会旭孙擎宇杨卓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