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372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管装置。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管装置,外形简单,结构紧凑,更容易进行弯折,便于系统灵活布局,而且具有更优异的柔性传热、远距离传热的效果;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传输管的截面尺寸,从而大幅度扩展了热管装置的蒸发换热面积,从而既能够进行柔性传热,又具有了较大的换热面积,更有利于与面积较大的散热器耦合装配,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管装置。
技术介绍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其传热能力比金属导热高一个或两个数量级,被称为热的超导体。传统热管主要包括金属壳体、毛细结构和工作介质,毛细结构通常由槽道或烧结多孔结构构成,并且分布于整个热管长度方向上,在热管长度方向上它的管材截面积相同,由于热管结构简单,传热性能稳定,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这种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首先,当热管需要进行远距离传热时,要求它具有较大的毛细力和较小的流动阻力,由于热管轴向长度方向上布满毛细结构,为了增大毛细力而减小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寸时,会造成液体流动阻力增大,反之,为了降低液体工质的流动阻力而增大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寸,又会导致热管毛细力降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热管远距离传热困难;其次,传统热管在长度方向上截面积相同,为了满足柔性传热的要求,截面积受到限制,因此热管的蒸发面积和冷凝面积也随之受到限制,当散热器件面积较大时,热管只能与散热面的一部分接触,影响散热效果,如果通过扩大单根热管的截面积或者采用双孔结构的热管时,虽然能够增加与散热面的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所述传输管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腔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所述传输管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腔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设有集液腔,并通过所述集液腔使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多个槽道,所述集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集液腔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槽道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槽道沿所述管体的内壁周向排列,多个所述槽道共同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腔体,所述槽道的开口侧面向所述腔体,所述槽道开口侧的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横剖面呈Ω形,或呈局部开口的三角形、梯形、矩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或其他多边形,或由其中至少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雅楠梁惊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