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桂珍专利>正文

多功能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00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电子密码、门铃、自动识别伪卡报警为一体的多功能电子锁,主要由球形手把、带电子密码识别器和传动齿轮、触点开关的锁芯、过桥接触器、大小锁舌和锁体等组成,使用时,需用相对应的密码、比较电阻及卡齿外形完全一致的密码卡插入本锁的锁芯即可扭转密码卡带动锁芯将本锁打开。由于本锁还同时具有自动内、外电源转换;内、外反锁音响和低电压提示及防插片开锁的多种功能,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多功能电子锁。目前在住宅、保险柜及仑库中使用的锁,其功能比较简单。而且,绝大多数的门锁没有设置防盗报警装置或报警效果不够理想,没有门铃和其它功能提示装置,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子锁。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该多功能电子锁主要由带有电子密码识别器和传动齿轮、触点开关的锁心、球形手把、大、小锁舌、过桥接触器、内、外反锁开关及锁体等组成。该锁带有密码识别器和传动齿轮、触点开关的锁心设置在球形手把的中间,在该手把与所述的锁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内套,该内套固置在锁芯外套的内壁上,并且在该内套与所述的锁芯之间,还设置有防止锁芯自由旋转的弹子组,在该内套的外壁和手把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防止手把外滑的卡簧。在紧靠所述锁芯的密码识别器的后面,还开有一条可使锁芯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的定位槽,该定位槽内设有一个定位销,该定位销固定在锁芯的外套上。在所述锁芯的定位槽后面,还先后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和一组具有开关功能的活动触点。在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锁体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一条带齿的且与所述锁芯上的传动齿轮相齿合的大锁舌,在该锁舌的外套上设置有一个电磁卡销,在锁体的底扳上还设置有一组过桥接触器的固定触点,并且在该触点相对应的门框的位置上,还设置有一组过桥接触器的活动触头。在所述锁体的底板上,还设置有集成电路、内、外反锁开关,内开关拉手、喇叭和电池等。在使用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时,只要将一把与本电子锁的触点、比较电阻和卡齿外形完全一致的密码卡插入本锁的锁芯,并顺时针旋转约20度即可将锁内的开关打开,此时,可在锁内的集成电路输出端输出一个接近电源的电压供给电磁卡销,电磁卡销得电吸合,再继续旋转密码卡带动锁芯的传动齿轮,齿合在该传动齿轮的大锁舌亦随之移动,直至将本锁打开。若门外来客,只要轻按一下本锁的锁芯,即可接通门铃电路发出门铃的音响。由于本锁具有卡齿和电子密码的双重功能,所以,它的保密性很高,并且,本技术的多功能电子锁同时还具有识别伪卡的自动报警,内、外反锁音响提示,内、外电源自动切换及低压告警等多种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本锁可广泛应用在各种门、柜上。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功能电子锁作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结构后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锁芯轴与传动齿轮作内、外开锁的机械原理视示意图。图4是开启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密码卡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电子电阻RD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电路原理图。在图1中的球形手把1的中间,设置有带电子密码识别器的锁芯2,在该手把1和锁芯2之间,设置有一个内套3,该内套3固置在锁芯外套7的内壁上,并且在内套3和锁芯2之间,还设置有两组弹子组4,在锁芯2的上面,弹子组4的后面均开有一个纵向向外与密码卡扦入的方向相反的开口,在内套3的外壁和球形手把1的内壁之间,又还设置有一个防止该手把1外滑的定位卡簧5。6是锁芯外套7的垫圈。在所述锁芯2的密码识别器(图略)的后面,还开有一条可使锁芯2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的定位槽8,在该定位槽8内还设置有一个固定在锁芯外套7上的锁芯定位销9,在复原状态时,该定位销9相对应的锁芯2的位置上,同样开有一个纵向向外与密码卡扦入的方向相反的开口。因此,锁芯2在一定范围内可作纵向运动。在所述锁芯2的定位槽8的后面,还先后设置有传动齿轮10和一组具有开关功能的活动触点11,电子识别器的引线可通过活动触点11经绝缘后盖12引出接到本技术多功能电子锁的电路中。所述的活动触点11与锁芯2连动而绝缘后盖12固置在锁芯外套7的内壁上不动,因此,该活动触点11具有开关作用。另外,在紧靠传动齿轮10的底部是带齿的且与传动齿轮10相齿合的大锁舌13,在隔大锁舌13的外套14上,还设置有一个电磁卡销15。在锁体的底板16(后盖图略)还安装有一组过桥接触器的固定点17,18是电池,19是被安装的的门板。由图2可见,在大锁舌13上钻有一个电磁卡销15的扦孔20,该扦孔20的位置于大锁舌13完全伸出时正好与锁舌套14上的孔对准,可让电磁卡销15能扦入将大锁舌13卡住,在大锁舌13的上方,还设置有一个可活动的且带有挡板的小锁舌21,与过桥接触器的固定触点17相对应的门框上(图略),还安装有与该固定触点17数量相等的活动触头22,在底板16上还设置有外反锁开关23,集成电路24和25,底板16的中间是锁芯总程26,右边还设置有喇叭27,内反锁开关28和内开锁开关29及内开锁拉手30。底板16的下方是四只1.5伏的电池。在内、外开锁的机械原理图3中,设置在传动齿轮10内的锁芯轴31中,装有一个单斜面的定向卡销32,该卡销3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复位弹簧33,卡销32的斜面方向和传动齿轮10内的定向开口34的斜面方向一致,并且与大锁舌13(图略)在开锁时的移动方向(如箭头所指的)相反。这样,当用密码卡开锁带动锁芯轴31向左(在外为顺时针)旋转时则可以带动齿轮10旋转,大锁舌13即朝箭头的方向移动开锁。若在门内拉动大锁舌13朝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开锁时,定向卡销32被压入锁芯轴31的槽中使锁芯轴31不随动,这样,便可达到内、外开锁互不影响的目的。从密码卡的剖视示意图4中可以看到,在绝缘基板35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对称的设置有互不导通的金属触点36,并且在其中的两对触点36之间,各分别接有一个普通电阻R和一个电子电阻RD,这两个电阻R和RD可由引线引至密码卡的手柄处隐藏起来。所述的电子电阻RD的电路原理如图5所示,该电子电阻RD由一只三极管BG1和一只二极管Dc及电阻Rb、Rc组成,在三极管BG1发射极至BG1的集电极间,先后串联接有一只二极管Dc和一个电阻Rc,Dc的负极接BG1的发射极,电阻Rc的另一脚接BG1的集电极,另外,BG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还接有一只偏流电阻Rb,连接完毕后,调节Rc的阻值,用普通万能表测量可使BG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的正反向电阻的阻值读数相等,而它的实际等效电阻只能由电流方向和设置在该电路两端的电压来决定,由此,可提高密码卡的保密性。本技术的多功能电子锁的电路原理如图6所示。图6中,分别设置有音响电路和功能电路,音响电路由音响集成电路IC1,三极管BG、喇叭DY、电阻R1及门铃开关K5组成。功能电路由功能集成电路IC2、密码识别器的开关K1、内开锁开关K2、内反锁开关K3、外反锁开关K4、反锁提醒电阻R4、电磁卡销的线圈ZD、保护二极管D、发光二极管DF和比较电阻R2、R3组成。在音响电路中,集成电路TC1的电源输入端a1和信号输入端的a5、a6脚分别与功能集成电路IC2的电源输出端Su1和信号输出端Su2、Su3连接,IC1的a4脚串联接有一个门铃开关K5下地,IC1的a3脚和三极管BG的发射极均接地,BG的集电极至IC1的a1脚串联接有一个喇叭DY,BG的基极接IC1的音频输出端a2脚,在IC1的a7、a8脚间,串联接有一个电阻R1。在功能电路中,集成电路IC2的d1脚接电池正极,IC2的d2和d7脚,分别通过过桥接触器外接直流电的正、负极,IC2的d3脚接内开锁开关K2,K2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求形手把、带电子密码识别器和传动齿轮、触点开关的锁芯、大、小锁舌、过桥接触器及锁体等组成的多功能电子锁,其特征是:该锁带电子密码识别器和传动齿轮、触点开关的锁芯设置在带有一个内套的球形手把中,并且,该球形手把与锁芯的外套相连接,外 套穿过被安装的门板和锁体的底板用螺母将底板紧固在门板上,底板上靠近门框的一边,还设置有一个过桥接触器的一组固定触点,过桥接触器的另一组活动触头设置在紧靠锁体的门框上,当门关闭后,过桥接触器的固定触点与活动触头均相对接通,过桥接触器的固定触点和活动触头分别各设置在一个绝缘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夜声
申请(专利权)人:刘桂珍刘夜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